学术投稿

实施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制度后农民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徐璇;胡国威;周磊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统筹制度, 认知调查
摘要:柳州市城区自2007年年底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为了客观掌握我市新农合市级统筹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了解广大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真实评价和总体要求,为调整和完善各项新农合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以推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市城区成立了新农合制度研究项目组,组织人员于2009年1-3月对辖区内的农民参合意愿、缴费能力、政策掌握以及新农合评价等情况进行了统一问卷调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基金不流通、风险池小和筹资难等等.笔者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应该从明确制度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和加快立法工作等几个路径加以调整与发展.

    作者:蔡滨;柏雪;张莹;王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黑龙江省2010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约20%的成年人和5%的儿童患一次流感.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复杂,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建立了完整的监测网络,进行季节性流感的监测,每年定期发布流感流行动态和防治标准,推荐疫苗株.本文对我省2010年度的流感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我省流感流行趋势和特点,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芳;许军;代伟萍;华华;舒畅;杨明;李滨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侧卧与半卧交替卧位在第二产程中的效果观察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 h,经产妇较快,但也有长达1h者.第二产程不得超过2h.目前,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可采用多种分娩体位,但每种体位都有其利弊.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体位,以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产妇痛苦,已成为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2010年3-4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50例(孕37~42周)在第二产程中合理运用侧卧与半卧交替卧位的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MNA-SF量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中营养不良者占11%,营养状况良好者占89%.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仍然存在营养不良现象.MNA-SF问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枯具有可行性.

    作者:肖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分析

    分娩时的产痛是大多数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剧烈的疼痛之一,产程中的疼痛和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延长产程[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的镇痛方法是产妇与家属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孕妇的逐渐增多,很多产妇会对产痛产生焦虑、恐慌和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F波是超强刺激作用于一条神经后引出的一个较晚的肌肉反应,对运动神经元活性的检查可选择F波检查法,其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3]F波检查法兼有腰麻(SA)起效快、用药量小、硬膜外麻醉(EA)麻醉时间灵活和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近年来己广泛用于临床麻醉[4].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下肢F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宗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50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大肠癌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相关科研机构对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岁以上的人群每增加7岁,大肠癌的发病率约升高1倍[2].而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临床观察表明,大肠癌致肠梗阻是大肠癌患者的晚期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老年大肠癌患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达到完全梗阻阶段,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时,临床处理非常棘手[3].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对老年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宝鸡市四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建立结构合理的公共卫生专业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对宝鸡市市、县(区)、乡、村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宝鸡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足,学历、职称普遍较低,且分布不均衡,非专业人员比例偏大,总体专业素质偏低.结论 建立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合理调整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结构,促进宝鸡市公共卫生事业整体发展.

    作者:贾敏;何朝辉;杨海峰;梁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黄浦区居民食源性腹泻病现况调查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类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发达国家约有1/3的人群发生食源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食源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更为严重[1].我国自2000年开始建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显示,中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2].为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居民食源性腹泻病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7月对黄浦区居民开展了食源性腹泻病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霭娜;马立芳;徐洁;周伟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光明新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尽快完善深圳市光明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下简称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推动社区生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并为制定深圳市光明新区慢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对光明新区4个社区587名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样本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20.97%,男女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不合理膳食等是社区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3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体格检查以及慢性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对探索建立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贤初;麦艳冰;陈燕;邱德星;周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76例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宫内死胎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孕满28周的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死胎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类依次为妊娠合并症24例,占31.58%;脐带因素20例,占26.32%;胎盘因素17例,占22.37%;胎儿因素巧例,占19.74%.胎儿畸形是宫内死胎的主要致死原因.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监护和高危妊娠管理,积极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正确估计胎儿成熟,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胎儿宫内死亡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黎文清;孙艳萍;杨妹;王菁鹏;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某市以检测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针对男男性接触(MSM)人群的艾滋病社区干预项目开展2年后的效果.方法 在某市浴池和会所内开展对MSM的干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当地NGO合作,采取以检测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综合干预方法;基线调查于2008年6月进行,通过滚雪球法共抽取500名调查对象,终末调查于2010年6月进行,通过滚雪球法抽取496名调查对象.对每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和接受千预状况;同时抽取5 ml静脉血,检测HIV感染状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共计检测3063人,发现HIV阳性88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08年的56.8%(284/500)上升到2010年87.0%(432/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092,P<0.01);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008年的12.5%(50/401)上升到2010年的 27.5%(109/398)(X2=27.888,P<0.01).结论 针对MSM人群以检测为主要手段的干预项目促进了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性行为的采用,为其他地区MSM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作者:王亮;刘中夫;曹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8例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仅侧重于降压药物治疗并不能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脂是诱发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降压结合降脂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我们于2009年1月-2011年2月对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章伟;韩笑;郑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3例临床治疗分析

    肱骨髁卜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5~7岁为发病率高峰年龄.该骨折有较多并发症及合并症,如肘内翻、骨突形成、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直及肌间隔综合征,以及Volkmann挛缩等.如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终身残疾[1-2],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肱骨髁上骨折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3-4].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中又分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挠偏型.Garland分类标准是国际比较通用的分型[3-4],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骨折分为:I型:无移位骨折;II型:有移位骨折,但有部分骨皮质仍完整;Ⅲ型;完全移位骨折.

    作者:夏松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幼儿园儿童家长预防保健知识需求调查

    近年来,由于手足口病、甲型HI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增加了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渴求.为了解幼儿园儿童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我们对本辖区内1所幼儿园的儿童家长进行了现状调查,为制订幼儿园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提供依据.

    作者:万华杰;倪云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喹硫平与舒必利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60例临床对照研究

    II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有时存在智能损害和某些神经系统软体征,对神经阻滞剂治疗效果差,预后较差,如不及时治疗,有发展为精神衰退的可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相继问世,使II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既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又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基础.我们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60例II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喹硫平与舒必利进行系统治疗和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俊赏;汪东明;骆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及局部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其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严重者甚至可以致盲.白内障初期对视力的影响很轻微,甚至觉察不到,到了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影响老年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白内障导致的盲和低视力患者占我国总盲和低视力患者的49.83%[1].目前,白内障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致盲患者约40万[2].为了进一步了解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我们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眼科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白内障提供依据,将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B超与声学造影对心梗前心肌微循环的评价

    目的 运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探讨心肌梗塞前心纹痛与心肌徽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梗塞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3.3±7.5)岁.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造影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Levovist.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1)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B组(P<0.001).(2)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3)A组的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作者:丛晓丽;丁淑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常需要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转运的过程中可能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检测设备限制、人员素质差异等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如何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我院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玲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杭州市浙大御跸社区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实施前后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效采.方法 对2007-2009年浙大御跸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疾病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改进社区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结果 通过3年的规范化管理,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上升了4.00%,访视率上升了4.00%;高血压病患者总体收缩压实施前为146.14±14.781 mmHg,实施后为136.37±13.149 mmHg,舒张压实施前为82.80±9.613 mmHg,实施后为 80.22±8.954 mmHg;结论 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技术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水平,也促进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

    作者:刘宇婷;潘雪凤;杜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与评价情况.方法 采用医生填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58.8%的区级医院医生和80.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支持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大多表示支持,但相关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丞;陈家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