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志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腹腔镜组,9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开腹手术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82例均治愈,7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21.7) min、(55.3±10.3)mL、(3.2±1.4)d、(3.7±0.4)h、(6.7±0.4)d,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73.8±30.2)min、(97.8±19.4)mL、(5.4±1.3)d、(7.8±0.5)h、(11.8±1.5)d(t=3.307、2.806、2.582、3.203、2.931,均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P=0.47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强优势。
作者:杨建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规律性应用胺碘酮,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不良反应发生率14.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13.91,均P<0.05)。治疗组房颤共36例,转复34例,转复率94.4%,其次为室性期前收缩(90.6%)。结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对于房颤及室性期前收缩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选择98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救治时机分为两组,将院前急救治疗的50例作为观察组,院内急救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0%、病情恶化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25.0%(χ2=4.071、6.819,均P<0.05);观察组救治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2,P<0.05);观察组出血量、出血时间分别为(90.52±20.15)mL、(89.21±12.1)min,对照组分别为(159.57±21.18)mL、(135.57±21.8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3.538,均P<0.05)。结论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立即给予相应院前急救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徐伟;柳化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具体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RP、IL-6、IL-10、TNF-α分别为(102.84±14.57)mg/L、(183.41±27.53)μg/L、(37.13±5.28)μg/L、(212.45±29.23)mg/L,治疗后分别为(53.59±7.56)mg/L、(126.37±18.08)μg/L、(35.24±5.03)μg/L、(111.57±15.43)mg/L,治疗前后CRP、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375、14.070、2.106、27.699,均P<0.05);且观察组CRP、IL-6和TNF-α低于接受常规治疗后对照组[CRP(50.71±7.16)mg/L、IL-6(137.19±20.24)μg/L和TNF-α(132.33±18.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7、3.239、7.073,均P<0.05),治疗后两组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清除血浆细胞因子。
作者:富明民;胡北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 BMI )及其孕期增加幅度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98例,根据孕前BMI分为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观察不同BMI及其增幅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顺产率分别为54.46%(55/101)、47.66%(112/235)、24.53%(13/53)、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6, P<0.05),顺产率随着BMI的增大逐渐降低。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99%(1/101)、1.70%(4/235)、5.66%(3/53)、2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4,P<0.05)。孕前BMI较大的组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BMI较小的组;BMI增加量>6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低出生体质量的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肥胖组顺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GDM孕妇妊娠前BMI较大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GDM孕妇妊娠期BMI增幅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胡久琼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急性感染性胆囊炎诊断水平。方法选择36例急性感染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表现,测量两组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血流大峰值流速( Vmax)和阻力指数( RI)。采用ROC曲线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疾病的特异性。结果对照组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Murphy阳性发生率分别为25.0%、16.7%、22.2%、8.3%,观察组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Murphy阳性发生率分别为72.2%、47.2%、100.0%、94.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4.571、4.589、5.689,均P<0.05);两组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Vmax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ROC曲线比较,观察组胆囊增大的正确率高,为90.7%,特异性为90.7%,灵敏度为90.6%,与其他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显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形态、胆囊壁程度、胆汁透声等情况,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永通;黄楠;冯涛;孙建东;郭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功能、内固定并发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伤椎高度[(90.4±9.8)%]较治疗前[(56.7±7.9)%]明显增加(t=9.3,P<0.05);Cobb角术后[(7.9±2.9)°]较治疗前[(28.4±3.8)°]明显减小(t=14.9,P<0.05);神经功能等级明显改善(A级由2例变成1例;B级由5例变成1例;C级由4例变成2例;D级由1例变成6例;E级增加至2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中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06例中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手术前采用紫杉醇与顺铂( TP)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化疗总有效率和化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并测定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4%;化疗前后观察组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5.24±1.35) cm、(2.64±0.6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7,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t=3.725、5.392,χ2=4.28, 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和MMP-9均比化疗前有明显降低( t=3.130、4.724,均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中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的表达。
作者:张玲玲;韩丽丽;李树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在联合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对照组48例,在联合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共治疗12个月。治疗后第3、6、12个月进行痰涂片检查,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36.0%、87.5%、95.8%,对照组分别为62.5%、77.1%、83.3%,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2、5.96、7.28,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8,P<0.05)。两组在治疗后血清VIP分别为(29.3±6.7)ng/L、(20.7±5.4)n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01,P<0.05)。用药期间,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6、1.74、2.02、0.00,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
作者:董焕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地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标准三联治疗的根除率及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情况,寻找Hp未根除的佳补救治疗措施。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因胃肠道症状于胃镜室检查的297例Hp阳性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三个初治组:A组( OCA组)、B组( OCM组)和C组( OCL组),统计Hp根除率,所有初次治疗失败者均纳入D组( OBAL组),统一给予四联( PPl+B+A+L)7 d疗法,统计Hp根除率。对297例初次根除治疗和87例再次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Hp体外分离培养,并且对临床成功分离的230株Hp进行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4种常用抗生素对Hp菌株的小抑菌浓度( MIC值),了解临床Hp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A组( OCA组)、B组( OCM组)和C组( OCL组)三个初治组Hp根除率意向性分析( ITT分析)分别为72.0%(72/100)、63.0%(63/100)、72.2%(70/97),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析)分别为72.7%(72/99)、64.3%(63/98)、73.7%(70/95),初治三组间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分析P=0.278,PP分析P=0.288,P>0.05)。复治D组(OBAL组)Hp根除率ITT分析为92.0%(80/87),符合PP分析为97.6%(80/82),明显高于初治三组(ITT分析P=0.000,PP分析P=0.000)。230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8%(14/230)、6.52%(15/230)、25.65%(59/230)、70.87%(163/230),其中37株为混合耐药,多重耐药率达16.09%(37/230)。甲硝唑耐药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P=0.000),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P=0.000),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结论广东省梅州地区Hp耐药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似,标准三联的根除率低于80%,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较好的补救治疗措施。
作者:吕龙;黄春;常春;李俊杰;蔡冬雪;徐美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肌性斜颈( C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怀疑CMT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CMT患儿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评估其准确性,探讨高频超声在CMT患儿成像功能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患儿中有23例经高频超声被诊断为CMT。以临床检查为准,高频超声诊断CMT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3.3%。21例CMT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超声下均可见异常声像图改变。高回声患儿8例,等回声5例,低回声8例。9例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较健侧有所缩短,肿块均位于患儿的胸锁乳突肌中下段部分,内部肌纹理的排列较紊乱,有的发生中断或者消失,无明显包膜存在;8例未探及明确的肿块,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均匀性增厚,肌内条纹明显增粗,均较健侧短。4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回声均匀,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较健侧有所缩短但包膜完整。结论 CMT超声图像特征明显,但仍需结合临床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琴;唐丽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改进介入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 HA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癌合并HAPF患者11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TACE,观察组患者行改进TACE,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碘油沉积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央型肝癌合并HAPF的碘油沉积良好率为75.0%(18/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3%(11/26)(χ2=4.325,P=0.036);观察组周围型碘油沉积良好率为71.0%(22/31),与对照组的72.4%(2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8,P=0.073)。结论改进TACE能有效增加中央型肝癌合并HAPF的碘油沉积率,对周围型肝癌合并HAPF的碘油沉积率与传统的TACE比较影响不大,故适用于在中央型肝癌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谢尊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8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7.87%和9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70±1.82) min、(5.36±0.41) mL、(2.86±0.11) mm、(2.55±0.18) d和(3.40±0.30)d,均较对照组的(27.83±2.43)min、(15.37±1.25)mL、(27.89±2.34)mm、(27.89±2.34)d和(5.76±0.55)d显著减少(t=7.33、8.29、8.90、7.76、7.3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乳房变形率分别为4.26%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和11.70%(χ2=7.45、8.87,均P<0.05)。结论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沈象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OC组)3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C组的手术时间(43.7±5.8) 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36.4±3.9) h、术后住院时间(4.8±1.4) d均明显短于OC组的(68.6±7.3) min、(65.2±4.5)h、(8.3±2.9)d(t=3.317、3.862、3.029,均P<0.05);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OC组的2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邹浩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的意义。方法对8例经临床和常规MRI确诊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病例组)及同期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双侧骶髂关节斜冠位 FSE 序列 T1 WI、STIR 序列 T2 WI、SS-SE-EPI 序列 DWI ( b 值:0,300 s/mm2)扫描。将获得的常规MRI、DWI、表观弥散系数( ADC)、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 EADC)图由2名MR诊断医师在工作站盲法分别进行阅片、图像评价及测量各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E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骶髂关节旁骨髓在DWI图上呈均匀稍低信号,ADC图上呈均匀低信号,EADC图上呈均匀高信号。病例组关节旁骨髓水肿灶在 DWI 图、ADC 图上呈高信号, EADC 图上呈低信号。 b 值为300 s/mm2时,病例组各侧骶髂关节旁骨髓水肿灶ADC值均高于对照组,E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5、-2.814、-3.002、-3.115、-3.115、-2.714、-2.889、-3.115,均P<0.05)。结论DWI可以直接观察炎症水肿灶的范围及信号改变,还可以通过ADC值、EADC值对炎症病变水肿程度定量分析,有助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活动性的判定。
作者:庄儒耀;郭仕涛;黄钟杰;肖征宇;刘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如月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无创呼吸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及血糖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pH升高(观察组t=7.21, P=0.027;对照组t=6.59,P=0.049)、PaO2升高(观察组t=11.25,P=0.036;对照组t=9.81,P=0.041), PaCO2下降(观察组t=12.31,P=0.003;对照组t=9.71,P=0.025),治疗后观察组pH、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 t=6.31、7.29、10.55,均P<0.05);两组患者血糖降低(观察组t=7.37,P=0.022;对照组t=3.15, P=0.409)、IR降低(观察组t=9.17,P=0.016;对照组t=2.53,P=0.417)。治疗后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糖指标t=9.01,P=0.008;IR指标t=8.26,P=0.070;PaCO2指标t=10.55,P=0.009)。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控制血糖,进而适当提高肺功能。
作者:吴楠;刘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对于鉴别良恶性胆道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普外科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100例,按照良、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良性胆道疾病)和观察组(胆管癌),每组各50例。取两组患者胆汁滴于硝酸纤维膜上,通过比较麦胚凝集素( WGA )、欧曼陀罗凝集素( DSA)、小扁豆凝集素( LCA)、刀豆凝集素( CONA)试验阳性率,探讨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与良恶性胆道疾病的关系。结果对照组 WGA、DSA、LCA、CONA 凝集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2.0%、14.0%、2.0%、76.0%,观察组分别为76.0%、66.0%、76.0%、82.0%。两组CONA凝集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GA、LCA、DSA凝集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28.17、57.55,均P<0.05)。结论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与胆道疾病良、恶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WGA、LCA、DSA凝集试验阳性率判断胆管疾病良、恶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候鹏;高峰;马树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肋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结合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但观察组住院时间、胸部可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210、13.201,均P<0.05);观察组出现肺不张、肺炎、胸闷等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χ2=14.251、11.251、26.252,均P<0.05)。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结合术前、术后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临床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海鸥;梁诚之;涂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的131碘( I)治疗和未长期服用ATD治疗Graves甲亢患者进行比较,探讨131 I治疗前ATD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Graves甲亢患者62例,根据其是否经ATD长期治疗分为两组,比较其疗效、各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43.75%,未经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56.67%,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5.152,P=0.000)。经随访后发现,治疗后甲状腺质量、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24 h高摄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4,P <0.05);治疗期间内 ATD 系统治疗组和未经 ATD 系统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7例(21.88%)和3例(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131 I治疗前长期应用ATD治疗,可降低患者24 h高摄碘率,降低临床疗效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宋燕庆;朱筠;韩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