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在联合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对照组48例,在联合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共治疗12个月。治疗后第3、6、12个月进行痰涂片检查,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36.0%、87.5%、95.8%,对照组分别为62.5%、77.1%、83.3%,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2、5.96、7.28,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8,P<0.05)。两组在治疗后血清VIP分别为(29.3±6.7)ng/L、(20.7±5.4)n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01,P<0.05)。用药期间,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6、1.74、2.02、0.00,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
作者:董焕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40例与常规组40例,分别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单孔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7±6.2)h]明显短于常规组[(26.9±7.3)h](t=2.18,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21个月,均未发现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瘘、肠粘连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的优点,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当阑尾切除困难时,应视阑尾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手术技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项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4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及2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CD5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DCD5 mRNA的相对定量依次降低[(1.21±0.16)、(0.83±0.07)、(0.42±0.02),F=5.637,P<0.05];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82.5%、64.3%、45.0%,χ2=27.663,P<0.05);PDCD5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0.875、11.915、9.409、11.148,均P<0.05),而与年龄无关(χ2=0.287,P>0.05)。结论PDCD5的表达下调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
作者:刘书敏;张英姿;徐天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汤联合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和维生素E对肾精亏虚证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密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50例少精子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50例采用补肾益精汤联合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维生素E治疗;对照Ⅰ组150例采用补肾益精汤、甘草锌和维生素E治疗;对照Ⅱ组150例采用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和维生素E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不足3个月其配偶受孕者终止治疗,治疗3个月后其配偶仍未受孕,继续观察3个月统计受孕率,统计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精子密度等精液质量其他指标(精液量、pH值、活动力、活动率、正常形态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1%、85.11%、72.2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χ2=9.53,P<0.05)和对照Ⅱ组(χ2=23.38,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配偶受孕率分别为42.66%、25.53%、20.83%,治疗组患者配偶受孕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χ2=9.26,P<0.01)和对照Ⅱ组(χ2=15.78,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动力、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优于治疗前( t=-22.22、-18.07、-33.48、-28.46,均P<0.01)。结论补肾益精汤联合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和维生素E能明显改善肾精亏虚证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及精液质量,显著提高其配偶受孕率。
作者:王志勇;韩玉芬;卢太坤;孙自学;金冠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具体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RP、IL-6、IL-10、TNF-α分别为(102.84±14.57)mg/L、(183.41±27.53)μg/L、(37.13±5.28)μg/L、(212.45±29.23)mg/L,治疗后分别为(53.59±7.56)mg/L、(126.37±18.08)μg/L、(35.24±5.03)μg/L、(111.57±15.43)mg/L,治疗前后CRP、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375、14.070、2.106、27.699,均P<0.05);且观察组CRP、IL-6和TNF-α低于接受常规治疗后对照组[CRP(50.71±7.16)mg/L、IL-6(137.19±20.24)μg/L和TNF-α(132.33±18.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7、3.239、7.073,均P<0.05),治疗后两组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清除血浆细胞因子。
作者:富明民;胡北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Judet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直切口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有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t=9.599、9.506、21.297,均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5)。观察组骨折愈合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9%(χ2=4.88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7.5%(χ2=4.723,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t=3.761,P<0.01)。结论直切口入路较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更具有微创性,对患者的预后更好。
作者:王继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30例采取THR,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42/53)(χ2=11.2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45.33±6.21)min、(575.65±26.84)mL和(278.51±14.15)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80.12±5.36)min、(322.52±25.34)mL和(185.46±12.48)mL(t=9.56、8.83、10.0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4%(12/53)(χ2=12.16,P<0.05)。结论 THR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翟贵亮;梁文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 )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A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ECG及影像学资料、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左室高电压及左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为ECG特征性改变;34例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21例,MRI检查确诊13例;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4例(11.8%),末次随诊左室心尖部厚度、左室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与首次诊断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3.908,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等与首次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62、1.662、-1.857、2.015,均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预后较好,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该病认识水平,特征性ECG改变及超声心动图、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对于鉴别良恶性胆道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普外科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100例,按照良、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良性胆道疾病)和观察组(胆管癌),每组各50例。取两组患者胆汁滴于硝酸纤维膜上,通过比较麦胚凝集素( WGA )、欧曼陀罗凝集素( DSA)、小扁豆凝集素( LCA)、刀豆凝集素( CONA)试验阳性率,探讨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与良恶性胆道疾病的关系。结果对照组 WGA、DSA、LCA、CONA 凝集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2.0%、14.0%、2.0%、76.0%,观察组分别为76.0%、66.0%、76.0%、82.0%。两组CONA凝集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GA、LCA、DSA凝集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28.17、57.55,均P<0.05)。结论胆汁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与胆道疾病良、恶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WGA、LCA、DSA凝集试验阳性率判断胆管疾病良、恶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候鹏;高峰;马树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功能、内固定并发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伤椎高度[(90.4±9.8)%]较治疗前[(56.7±7.9)%]明显增加(t=9.3,P<0.05);Cobb角术后[(7.9±2.9)°]较治疗前[(28.4±3.8)°]明显减小(t=14.9,P<0.05);神经功能等级明显改善(A级由2例变成1例;B级由5例变成1例;C级由4例变成2例;D级由1例变成6例;E级增加至2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 EVLW)、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E-选择素、血管抑制因子-2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相关性,探讨EVLW、TNF-α、E-选择素、血管抑制因子-2在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36例ARDS患者进行PiCCO监测,根据PiCCO监测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的高低分为两组,EVLWI≥14 mL/kg组和EVLWI<14 mL/kg组,监测记录患者EVLWI、PVPI、CI、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氧合指数、计算APACHEⅡ评分,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E-选择素、血管抑制因子-2水平。结果 EVLWI≥14 mL/kg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3.93±4.44)分、28 d病死率为61.1%、ICU住院时间为(19.05±4.0) d,均较 EVLWI <14 mL/kg组[APACHEⅡ评分为(18.58±3.66)分、28 d病死率为27.8%、ICU住院时间为(14.35±3.39)d]高(t=3.941,χ2=4.050,t=3.797,均P<0.01);同时血清TNF-α为(85.28±18.25)μg/L、E-选择素为(74.07±14.57)μg/L,也较EVLWI<14 mL/kg组[TNF-α为(63.27±20.28)μg/L、E-选择素为(40.99±16.35)μg/L]高(t=3.422、5.847,均P<0.01);EVLWI≥14 mL/kg组氧合指数为(122.86±25.45),较EVLWI<14 mL/kg组的(156.77±37.58)低(t=-3.170,P<0.01)。两组中28 d内仍存活的20例患者(存活组),在入组后经72 h积极治疗后EVLWI明显下降(Z=-0.392,P<0.01),氧合指数较前升高(Z=-3.845,P<0.01),且TNF-α、E-选择素水平均较前下降(t=7.194、4.025,均P<0.01);而死亡组16例患者经72 h积极治疗后EVLWI、TNF-α、E-选择素水平较前无下降,氧合指数较前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EVLWI 与PVPI、EVLWI 与TNF-α、EVLWI与E-选择素均呈显著正相关(r=0.605、0.649、0.549,均P<0.01),EVLWI与氧合指数有明显负相关(r=-0.715,P<0.01)。两组患者血管抑制因子-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患者EVLWI与TNF-α、E-选择素均具有相关性, EVLWI、TNF-α、E-选择素水平越高,患者28 d病死率越高、ICU住院时间越长。 EVLWI、TNF-α、E-选择素可以对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血管抑制因子-2与EVLWI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杨春燕;张汝敏;张芸;王世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OC组)3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C组的手术时间(43.7±5.8) 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36.4±3.9) h、术后住院时间(4.8±1.4) d均明显短于OC组的(68.6±7.3) min、(65.2±4.5)h、(8.3±2.9)d(t=3.317、3.862、3.029,均P<0.05);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OC组的2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邹浩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老年胃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t=12.195、8.562、8.072、10.252,均P<0.05);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接近,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优点,患者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老年胃癌患者。
作者:田洪森;韩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如月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地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标准三联治疗的根除率及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情况,寻找Hp未根除的佳补救治疗措施。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因胃肠道症状于胃镜室检查的297例Hp阳性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三个初治组:A组( OCA组)、B组( OCM组)和C组( OCL组),统计Hp根除率,所有初次治疗失败者均纳入D组( OBAL组),统一给予四联( PPl+B+A+L)7 d疗法,统计Hp根除率。对297例初次根除治疗和87例再次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Hp体外分离培养,并且对临床成功分离的230株Hp进行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4种常用抗生素对Hp菌株的小抑菌浓度( MIC值),了解临床Hp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A组( OCA组)、B组( OCM组)和C组( OCL组)三个初治组Hp根除率意向性分析( ITT分析)分别为72.0%(72/100)、63.0%(63/100)、72.2%(70/97),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析)分别为72.7%(72/99)、64.3%(63/98)、73.7%(70/95),初治三组间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分析P=0.278,PP分析P=0.288,P>0.05)。复治D组(OBAL组)Hp根除率ITT分析为92.0%(80/87),符合PP分析为97.6%(80/82),明显高于初治三组(ITT分析P=0.000,PP分析P=0.000)。230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8%(14/230)、6.52%(15/230)、25.65%(59/230)、70.87%(163/230),其中37株为混合耐药,多重耐药率达16.09%(37/230)。甲硝唑耐药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P=0.000),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P=0.000),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结论广东省梅州地区Hp耐药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似,标准三联的根除率低于80%,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较好的补救治疗措施。
作者:吕龙;黄春;常春;李俊杰;蔡冬雪;徐美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8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7.87%和9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70±1.82) min、(5.36±0.41) mL、(2.86±0.11) mm、(2.55±0.18) d和(3.40±0.30)d,均较对照组的(27.83±2.43)min、(15.37±1.25)mL、(27.89±2.34)mm、(27.89±2.34)d和(5.76±0.55)d显著减少(t=7.33、8.29、8.90、7.76、7.3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乳房变形率分别为4.26%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和11.70%(χ2=7.45、8.87,均P<0.05)。结论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沈象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使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给药48周,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48周,分别在12、24、36、48周时,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LT的变化、HBV DNA 血清变化、HBV DNA 与 HBeAg 转阴率、HBeAg/HBeAb 血清转换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LT、HBV DNA定量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3、4.65,均P<0.05);治疗组24、36、48周ALT、HBV D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T(89.9±16.7)U/L、(60.1±13.8)、U/L(44.6±8.9)U/L比(90.7±17.6)U/L、(72.0±14.1)U/L、(61.3±24.5)U/L;HBV DNA(4.92±1.44)U/L、(3.35±1.37)U/L、(2.53±1.31)U/L比(5.02±1.41)U/L、(3.69±1.40)U/L、(3.02±1.35)U/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2、4.56、4.76,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与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有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36、4.21、4.27、4.35、4.23,均P<0.05);在治疗24周时,HBV 血清学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后血清学标志物治疗组(67.65%、32.35%、26.47%、85.29%、38.23%、35.29%)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73、4.23、4.32、4.34、4.46、4.76、4.34、4.22、4.29、4.34、4.45,均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凤华;崔燕平;查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龙血竭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104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同时口服泛昔洛韦250 mg,每天3次,共14 d;肌内注射腺苷钴胺500 mg,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加用龙血竭肠溶片4片,每天3次口服,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及后遗神经痛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P<0.05)。治疗组水疱消失、疼痛缓解、完全结痂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6、5.432、4.643、3.654,均P<0.05)。治疗组无后遗神经痛发生,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龙血竭联合腺苷钴胺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效快,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中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06例中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手术前采用紫杉醇与顺铂( TP)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化疗总有效率和化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并测定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4%;化疗前后观察组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5.24±1.35) cm、(2.64±0.6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7,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t=3.725、5.392,χ2=4.28, 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和MMP-9均比化疗前有明显降低( t=3.130、4.724,均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中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的表达。
作者:张玲玲;韩丽丽;李树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乳腺癌患者,完全随机化分组,观察组28例,行腋窝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14例,行腋窝清扫时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常规治疗,进行严密观察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腋窝淋巴结清扫数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4 d、3个月、6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5.7%、64.3%、50.0%和10.7%、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867、18.966、16.800,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80.0±12.9) min和(88.0±15.6) min,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数分别为(16.4±5.4)个和(14.8±6.1)个,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率分别为0.0%、7.0%、0.0%,观察组分别为0.0%、7.0%、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伍万权;余红东;刘佳;顾亚齐;辛晓坤;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9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均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胃癌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化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2,P<0.05)。两组患者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96、2.06、0.00、1.28,均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少于对照组(χ2=5.68、4.18,均P<0.05)。对照组化疗前VEGF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5%、78.3%,观察组分别为89.1%和8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2,72,均P >0.05)。化疗后对照组 VEGF 和 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7%、41.3%,观察组VEGF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9%和21.7%,两组化疗后VEGF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小于化疗前(χ2=4.72、4.08、10.14、9.84,P<0.05,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χ2=5.14、4.72,均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MMP-9和VEGF的表达。
作者:李蕊仙;王翠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切口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小切口组患者选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8.76±10.37) min]、术中出血量[(39.57±7.68) mL]、切口长度[(3.57±0.68)cm]、住院时间[(4.89±1.13)d]均少于对照组[(54.07±11.64)min、(64.16±7.98)mL、(6.88±0.65)cm、(5.47±1.32)d](t=2.13、3.12、3.96、2.14,P<0.05或P<0.01),小切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明显低于对照组(29.8%)(χ2=5.34,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裴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GH)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过程中,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行IVF/CSI治疗的80例卵巢反应不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加用GH的为观察组(40例),未用GH的为对照组(40例),观察其促性腺激素使用总量及天数、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率、卵裂率、获胚胎数目、优质胚胎数以及妊娠率,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使用促性腺激素量及天数、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卵裂率、获胚胎数目、优质胚胎数均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IGFBP-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精率、妊娠率以及血清IGF-I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用GH可改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IVF-ET的结局,其机制与提高血清IGF-I浓度、改善卵子质量有关。
作者:牛芳;李柳铭;吴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改进介入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 HA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癌合并HAPF患者11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TACE,观察组患者行改进TACE,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碘油沉积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央型肝癌合并HAPF的碘油沉积良好率为75.0%(18/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3%(11/26)(χ2=4.325,P=0.036);观察组周围型碘油沉积良好率为71.0%(22/31),与对照组的72.4%(2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8,P=0.073)。结论改进TACE能有效增加中央型肝癌合并HAPF的碘油沉积率,对周围型肝癌合并HAPF的碘油沉积率与传统的TACE比较影响不大,故适用于在中央型肝癌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谢尊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0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7.3±1.5)分与(56.9±1.6)分和(55.3±2.3)分与(56.1±3.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2、0.955,均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A的评分差值分别为(16.4±0.9)分与(10.1±1.3)分和(14.3±2.1)分与(9.7±1.5)分(t=19.922、8.912,均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良好。
作者:吕程燕;周彩平;余海燕;陈广玉;冯素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的意义。方法对8例经临床和常规MRI确诊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活动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病例组)及同期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双侧骶髂关节斜冠位 FSE 序列 T1 WI、STIR 序列 T2 WI、SS-SE-EPI 序列 DWI ( b 值:0,300 s/mm2)扫描。将获得的常规MRI、DWI、表观弥散系数( ADC)、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 EADC)图由2名MR诊断医师在工作站盲法分别进行阅片、图像评价及测量各侧骶髂关节旁骨髓ADC值、E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骶髂关节旁骨髓在DWI图上呈均匀稍低信号,ADC图上呈均匀低信号,EADC图上呈均匀高信号。病例组关节旁骨髓水肿灶在 DWI 图、ADC 图上呈高信号, EADC 图上呈低信号。 b 值为300 s/mm2时,病例组各侧骶髂关节旁骨髓水肿灶ADC值均高于对照组,E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5、-2.814、-3.002、-3.115、-3.115、-2.714、-2.889、-3.115,均P<0.05)。结论DWI可以直接观察炎症水肿灶的范围及信号改变,还可以通过ADC值、EADC值对炎症病变水肿程度定量分析,有助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活动性的判定。
作者:庄儒耀;郭仕涛;黄钟杰;肖征宇;刘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在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85、0.93、0.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1.98、13.75、9.51、5.87,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戴智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估食管出血危险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50例,均行多层螺旋CT和胃镜检查,并以胃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评估食管出血危险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血管成像评分与胃镜静脉曲张程度、胃镜红色征的严重程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2、0.687,均P<0.01),CT血管成像评分诊断胃镜红色征的RC 3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92.50%。结论多层螺旋CT与胃镜检查结果对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分级呈显著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食管出血的危险性。
作者:李明东;张启杰;高方美;向睿;周华;陶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的131碘( I)治疗和未长期服用ATD治疗Graves甲亢患者进行比较,探讨131 I治疗前ATD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Graves甲亢患者62例,根据其是否经ATD长期治疗分为两组,比较其疗效、各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43.75%,未经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56.67%,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5.152,P=0.000)。经随访后发现,治疗后甲状腺质量、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24 h高摄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4,P <0.05);治疗期间内 ATD 系统治疗组和未经 ATD 系统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7例(21.88%)和3例(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131 I治疗前长期应用ATD治疗,可降低患者24 h高摄碘率,降低临床疗效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宋燕庆;朱筠;韩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三种微创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0例子宫良性病变并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行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TAH组)、57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TVH组)、61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LTH组)及60例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LISH组),比较各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H组、TVH组和LIS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4.33±5.58)min、(97.30±5.37)min和(95.43±6.22)min,均显著短于LTH组的(128.72±8.91)min(t=8.73、8.33、8.16,均P<0.05);LISH组术中出血量为(80.45±5.02) mL,均显著少于TAH组、TVH组和LTH组的(150.67±8.74)mL、(112.44±7.28)mL和(107.32±8.39)mL(t=9.43、8.24、8.10,均P<0.05),且TVH组和LTH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AH组( t=8.52、7.88,均P<0.05);TVH组、LTH组和LISH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0.45±3.32)h、(18.98±3.01)h和(21.46±3.10)h,均显著短于TAH组的(30.22±3.41)h (t=7.72、7.80、8.22,均P<0.05);TVH组、LTH组和LISH组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76±3.45)h、(23.36±3.09)h和(23.68±3.77)h,均显著短于TAH组的(32.87±3.39)h(t=8.03、8.22、8.38,均P<0.05);TVH组、LTH组和LISH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2±0.51) d、(4.89±0.42) d和(5.20±0.47) d,均显著短于TAH组的(8.43±0.53)d(t=8.45、8.27、8.87,均P<0.05);TVH组、LTH组和LISH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7%、6.56%和5.00%,均显著低于TAH组的20.97%(χ2=6.33、7.53、7.82,均P<0.05)。结论三种微创子宫切除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应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及致病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海燕;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31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复位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8.34±0.42)d,短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121.53±0.45)d(t=209.76,P<0.05);手法复位组疼痛发生率为22.58%,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48.39%(χ2=4.51,P<0.05);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6.77%,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80.65%(χ2=4.03,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靠选择。
作者:黄炜;颜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CRP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出现谵妄的关系,探讨谵妄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髋部骨折术后的老年患者共186例纳入研究,术后24 h内依据重症监护室患者意识模糊评估结果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RP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谵妄组、非谵妄组CRP分别为(207±86)mg/L、(87±42)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1);谵妄组、非谵妄组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32±0.11)μg/L、(0.27±0.13)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47,P>0.05)。结论 CRP可能与谵妄状态相关;非全身性感染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谵妄的发生、发展。
作者:江皓波;马明远;劳美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规律性应用胺碘酮,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不良反应发生率14.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13.91,均P<0.05)。治疗组房颤共36例,转复34例,转复率94.4%,其次为室性期前收缩(90.6%)。结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对于房颤及室性期前收缩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入重症医学科(ICU)72 h内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 ET组),入ICU 14 d以后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晚期气管切开组( 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ET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4.2±2.4)d、(3.5±0.6) d、(14.5±3.2)%、(1.5±0.5) d、(3.3±0.3) d,LT组分别为(12.5±4.8) d、(8.5±5.6)d、(28.6±8.6)%、(6.3±1.2)d、(13.2±1.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96、3.28、3.46、2.57,均P<0.05);ET组、LT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3.8±4.38)%、(24.5±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镇静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是对患者病死率无影响。
作者:亢宏山;白艳;马红芳;王会青;王金荣;刘淑红;崔朝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急性感染性胆囊炎诊断水平。方法选择36例急性感染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的表现,测量两组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血流大峰值流速( Vmax)和阻力指数( RI)。采用ROC曲线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疾病的特异性。结果对照组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Murphy阳性发生率分别为25.0%、16.7%、22.2%、8.3%,观察组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Murphy阳性发生率分别为72.2%、47.2%、100.0%、94.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4.571、4.589、5.689,均P<0.05);两组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Vmax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ROC曲线比较,观察组胆囊增大的正确率高,为90.7%,特异性为90.7%,灵敏度为90.6%,与其他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显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的形态、胆囊壁程度、胆汁透声等情况,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永通;黄楠;冯涛;孙建东;郭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确诊的86例青春期功血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倍美力)治疗,治疗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1);治疗组止血时间为(33.24±12.85)h,短于对照组的(50.31±16.32)h(t=5.3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接受程度高。
作者:何雪莲;庄琳;王晓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腹部创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B超检查,观察组应用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40例,经手术治疗后诊断脾损伤16例(40.0%),肠系膜损伤10例(25.0%),肝损伤5例(12.5%),膀胱损伤4例(10.0%),胰腺损伤2例(5.0%),胆道损伤3例(7.5%),B超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例数为33例,检出率为82.5%(33/40);观察组40例,经手术治疗后诊断脾损伤15例(37.5%),肠系膜损伤9例(22.5%),肝损伤6例(15.0%),膀胱损伤5例(12.5%),胰腺损伤3例(7.5%),胆道损伤2例(5.0%),CT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例数为38例,CT检出率为95.0%(38/40)。 CT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5)。结论与B超检查相比较,CT检查腹部创伤与手术结果符合率相对较高,CT能够准确反映腹部创伤类别、位置以及面积,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侯翠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腹腔镜组,9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开腹手术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82例均治愈,7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21.7) min、(55.3±10.3)mL、(3.2±1.4)d、(3.7±0.4)h、(6.7±0.4)d,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73.8±30.2)min、(97.8±19.4)mL、(5.4±1.3)d、(7.8±0.5)h、(11.8±1.5)d(t=3.307、2.806、2.582、3.203、2.931,均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4,P=0.47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强优势。
作者:杨建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引入大鼠皮肤损伤的治疗中,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皮肤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完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扩增和传代;大鼠的分组并建立皮肤损伤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创面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 KGF)蛋白的表达;建模后连续创面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建模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1.95±8.11)%、(56.25±4.96)%、(79.85±5.44)%,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12.11±4.87)%、(30.24±1.53)%、(58.51±6.52)%( t=4.693、3.853、2.559,均P<0.05)。建模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KGF蛋白的Western Blot条带显示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组织中的KGF蛋白表达较高;观察HE染色后的皮肤组织切片发现,建模后14 d实验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引入大鼠皮肤损伤的治疗,可以促进大鼠皮肤损伤的愈合。
作者:曹煜;赵莉;金伟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雌三醇乳膏联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雌三醇乳膏联合乳酸菌治疗,对照组采用雌三醇乳膏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2周后检查,停药4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5.4%,有效率100.0%,复发率8.9%;对照组治愈率62.8%,有效率100.0%,复发率20.5%。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05),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雌三醇乳膏联合乳酸菌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见效快、复发率低,是临床适用的方法。
作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闭经女性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就诊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闭经患者220例,采用常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G显带,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20例闭经患者中,原发性闭经患者147例,其中检出52例异常核型,占原发性闭经患者的35.4%;继发性闭经73例,其中核型异常3例,占继发性闭经患者的4.1%。结论临床上常见的闭经中原发性闭经较常见,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蕾;简单;程树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和采取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肺部感染和无肺部感染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组肺部感染率26.8%,常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基础肺疾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呕吐及低蛋白血症。结论革兰阴性菌仍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孙爱文;马向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无创呼吸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行无创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及血糖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pH升高(观察组t=7.21, P=0.027;对照组t=6.59,P=0.049)、PaO2升高(观察组t=11.25,P=0.036;对照组t=9.81,P=0.041), PaCO2下降(观察组t=12.31,P=0.003;对照组t=9.71,P=0.025),治疗后观察组pH、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 t=6.31、7.29、10.55,均P<0.05);两组患者血糖降低(观察组t=7.37,P=0.022;对照组t=3.15, P=0.409)、IR降低(观察组t=9.17,P=0.016;对照组t=2.53,P=0.417)。治疗后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糖指标t=9.01,P=0.008;IR指标t=8.26,P=0.070;PaCO2指标t=10.55,P=0.009)。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控制血糖,进而适当提高肺功能。
作者:吴楠;刘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207例根据是否存在组织病理学证据分为病理组90例及临床组117例,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组昆虫抗原或动物蛋白、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抗原的接触及原因未明确的患者依次为61、12、43、1例,而在病理组中以上暴露因素患者依次为25、32、20、13例,两组抗原暴露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19.45、5.07、14.90,均P<0.05);临床组影像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的病例数依次为86、31例,弥散功能<80%者25例,CD4/CD8<1者52例;而在病理组中则依次为35、55例,69例,20例;两组影像表现、肺弥散功能及CD4/CD8<1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10、62.75、11.07,均P<0.05)。临床组病程(8.97±2.28)个月,较病理组病程的(16.56±2.52)个月明显增加,两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5);支气管镜活检阳性诊断率较低(13.95%),病理确诊需经肺活检。结论临床组抗原暴露多为昆虫抗原、动物蛋白或者化学物质等,病程偏向急性起病;而病理组抗原暴露以微生物为主,偏向慢性病程,肺弥散功能下降较为明显。
作者:夏海峰;王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选择98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救治时机分为两组,将院前急救治疗的50例作为观察组,院内急救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0%、病情恶化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25.0%(χ2=4.071、6.819,均P<0.05);观察组救治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2,P<0.05);观察组出血量、出血时间分别为(90.52±20.15)mL、(89.21±12.1)min,对照组分别为(159.57±21.18)mL、(135.57±21.8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3.538,均P<0.05)。结论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立即给予相应院前急救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徐伟;柳化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舟山地区不同年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率。方法收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1年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918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82例、中年组958例、老年组378例,进行回顾性分组分析,统计各种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 感染率:慢性胃炎26.28%(395/1503),胃溃疡47.56%(78/164),十二指肠溃疡53.47%(77/144),复合溃疡71.01%(49/69),胃癌21.43%(3/14),胃癌术后吻合口炎16.67%(4/24);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疾病,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老年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比率29.10%(110/378)、中年组33.61%(322/958)、青年组29.90%(174/582),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胃炎患者三组Hp感染率相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患者,青、中年组Hp感染率高于老年组;胃癌患者Hp感染率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胃癌术后吻合口炎患者Hp感染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积极防治。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胃支架置入治疗晚期胃癌所致胃出口梗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晚期胃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胃支架置入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回顾调查分析其支架置入情况、术前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术后反应、并发症。结果28例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狭窄严重未完成支架;术后患者整体生存质量评分为(32.48±4.13)分,低于术前的(56.81±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P<0.05);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和腹胀分别评分为(28.66±3.64)分和(36.53±4.31)分,低于术前的(57.92±5.82)分和(55.64±5.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8、4.62,均P<0.05);2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上中腹不适,3例黑便,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出现食物支架梗阻2例,使用内镜下活检钳取出后通.。所有患者无胃肠穿孔。结论胃置入支架可在短期内解决梗阻,改善患者进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雷家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咯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酚妥拉明静脉微泵注射加云南白药口服,对照组仅予酚妥拉明静脉微泵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 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大咯血疗效肯定,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作者:严祖喜;张飞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糖尿病并肺结核的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降血糖基础治疗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1.6 mg,1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77.77%(34/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观察组初治和复治患者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4、5.1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6.31、6.92、5.11、4.62、4.34,均P<0.05),对照组C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4+、CD8+、CD4/CD8+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98、4.56、4.12、4.13,均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糖尿病并肺结核能显著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痰菌阴转,促进病灶加速吸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坚峰;麻乐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外科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采用简单而短时间的手术充分清理和引流损伤局部及感染灶,彻底分流胆汁、胃肠液和胰液,控制胰酶的激活。结果29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均放置双套管引流,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及抑制胰腺分泌治疗。手术时间为(224.8±52.8)min,出血量为(82.6±59.4)mL,排气时间为(3.4±1.2)d,住院时间为(15.3±8.9) d,感染死亡1例(2.9%)。结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是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损伤,术中易漏诊,应根据术中损伤的单纯性或复合性及术后发现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作者:傅志红;戴文化;吕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建德市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建德市各医院妇产科的围产儿死亡调查情况表,对不同死亡情况、新生儿死亡原因及不同因素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德市2009-2013年出生围产儿17375例,围产儿死亡132例,占7.60%,其中死胎占70.45%,死产占3.79%,新生儿死亡占25.76%;132例死亡围产儿中,先天畸形43例,占32.58%;早产26例,占19.70%;脐带异样16例,占12.12%;胎盘异常15例,占11.36%,羊水异常7例,占5.30%;患新生儿疾病6例,占4.55%;其他原因19例,占14.39%;出生地点、母亲孕期患病、父母吸烟、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朱卫仙;吴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肌性斜颈( C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怀疑CMT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CMT患儿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评估其准确性,探讨高频超声在CMT患儿成像功能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患儿中有23例经高频超声被诊断为CMT。以临床检查为准,高频超声诊断CMT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3.3%。21例CMT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超声下均可见异常声像图改变。高回声患儿8例,等回声5例,低回声8例。9例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较健侧有所缩短,肿块均位于患儿的胸锁乳突肌中下段部分,内部肌纹理的排列较紊乱,有的发生中断或者消失,无明显包膜存在;8例未探及明确的肿块,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均匀性增厚,肌内条纹明显增粗,均较健侧短。4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回声均匀,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较健侧有所缩短但包膜完整。结论 CMT超声图像特征明显,但仍需结合临床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琴;唐丽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观察组),并与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存活率(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47.62%)(χ2=3.98,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16.84±2.52)分]、BAI评分[(4.23±1.17)分]均较对照组[(9.01±2.85)分、(2.82±1.03)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21,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去骨瓣减压术,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及减压充分等优点。
作者:楼骏飞;张辉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内括约肌侧切方式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陈旧性肛裂患者97例,按内括约肌侧切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扩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根据《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肛裂疗效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76.9%、总有效率1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7%、91.1%(χ2=10.62、12.17,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7±1.6)d,较对照组的(15.2±2.9)d明显缩短(t=12.5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7%(χ2=19.6,P<0.01)。结论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优于正中内括约肌切扩术。
作者:王天兴;苏乘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大鼠腺性膀胱炎细胞组织形成、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分为两组,各15只,均采用大肠埃希菌溶液进行膀胱灌注以诱发腺性膀胱炎,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实验组口服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饲养45 d后处死,观察大体及光镜下两组大鼠膀胱黏膜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53及Ki-67等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大鼠腺性膀胱炎发生率为80.0%(12/15),实验组为33.3%(5/15),两组腺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10)。对照组p53蛋白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11/15)及93.3%(14/15),实验组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15)及53.3%(8/1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28;χ2=6.14,P=0.035)。结论大肠埃希菌可诱发大鼠腺性膀胱炎,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够降低该病发生率同时使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选择性COX-2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人腺性膀胱炎的重要途径。
作者:鞠文龙;刘金群;付刚;史金胜;郭来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 BMI )及其孕期增加幅度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98例,根据孕前BMI分为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观察不同BMI及其增幅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顺产率分别为54.46%(55/101)、47.66%(112/235)、24.53%(13/53)、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6, P<0.05),顺产率随着BMI的增大逐渐降低。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99%(1/101)、1.70%(4/235)、5.66%(3/53)、2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4,P<0.05)。孕前BMI较大的组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BMI较小的组;BMI增加量>6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低出生体质量的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肥胖组顺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GDM孕妇妊娠前BMI较大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GDM孕妇妊娠期BMI增幅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胡久琼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脑血管病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血管病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1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内固定;B组1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C组10例,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A组、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比较骨折愈合率,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6.22±6.09) min、(171.88±30.43) mL,均优于A组的(90.43±13.36) min、(412.13±42.92)mL(t=3.981、3.793,均P<0.05)。术后6个月X线复查发现B组骨折愈合率为93.3%(14/15),高于A组的60.0%(9/15)(χ2=17.21,P<0.05),C组骨折愈合率为10.0%(1/10),均显著低于A组及B组的骨折愈合率(χ2=6.250、17.361,均P<0.05);B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52.1±1.5)分,明显高于A组的(45.1±3.2)分(t=5.424,P<0.05)。术后随访6个月,A、C组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C组出现2例肺炎。结论脑血管病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手术治疗,且PFNA内固定为其治疗首选之一。
作者:刘安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洪雅县人民医院应用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4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均取结石成功。手术时间为60~180 min,平均75.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50 mL,平均26 mL。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刘照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有压疮高危风险患者52例,按住院号单号双号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圧疮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压疮预防措施基础上,应用康惠尔透明贴贴敷于压疮好发部位。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结论应用康惠尔透明贴结合常规护理,可降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新琛;丁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脐带结扎方法的护理效果,探讨促进新生儿脐部早日愈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新生儿按照出生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气门芯法,在距脐根部0.5 cm处套扎,气门芯外侧0.5 cm断脐,残端严密消毒后包裹脐部护理带,24 h后撤掉;观察组新生儿脐部采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法,距脐根部0.1 cm处套扎气门芯,气门芯外侧2 cm处夹脐带夹,平脐带夹去掉多余的脐带,残端严密消毒后包裹无菌敷料,8 h后撤掉敷料.两组新生儿每天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红肿、脐部出血、脐部血肿和脐部渗出分别为8例、7例、1例、11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4例、18例、7例、22例(χ2=9.52、5.53、4.69、4.3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分别为(1.6±1.2)d、(4.4±2.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2.3)d、(8.1±3.5)d(t=10.38、8.72,均P<0.01)。结论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残脐的脱落,促进脐部愈合。
作者:杨丽丽;王建忠;王文红;马爱军;段红艳;李玲;牛国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所致医源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于观察的第3、5、7天检测导尿口尿样和接尿口尿样的病原菌,并计算出有菌率,同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第3、5、7 d接口处尿样有菌率分别为0.0%、6.7%、13.3%,导尿口尿样有菌率分别为18.3%、21.7%、25.0%;对照组第3、5、7天接口处尿样有菌率分别为6.7%、25.0%、38.3%,导尿口尿样有菌率分别为40.0%、50.0%、6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9、131.000,均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外来植入物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18例行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患者营养状况、原有基础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9例患者发生外来植入物术后感染,感染率3.67%;不同部位手术的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四肢手术6.07%(13/214)、腰椎手术2.63%(1/38)、关节置换术2.29%(3/131)、胸椎1.69%(1/59)和颈椎1.32%(1/76);≥41岁患者的感染率为4.69%(13/277),高于<40岁患者的2.49%(χ2=5.21,P<0.05);Ⅲ类切口感染率为8.33%(7/84),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χ2=6.84,P<0.05);急诊手术患者感染率为10.39%(8/77),高于择期手术患者(χ2=11.56,P<0.05);手术时间≥2 h感染率为4.78%(14/293),高于手术时间<2 h患者(χ2=8.32,P<0.05)。结论骨科手术外来植入物感染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严格骨科手术外来植入物管理,确保植入物灭菌质量,选择高净化级别的手术间实施手术,手术人员应了解植入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手术技能,是减少外来植入物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虞伟琴;谢垒;钱小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城郊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现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北京和上海10家城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城郊社区护理缺少独立的组织机构,主要依托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由街道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其中,2家机构未设护理负责人,仅设组长。护理管理体制为总护士长下分设门急诊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社区(服务站)护士长等;10家机构中共有419名护士,其中28名护士长,医护比为1.0.69,非在编护士占30.1%,初级及以下职称者占69.9%,原始学历为中专者占79.5%。结论城郊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在数量及质量上的配置,以促进社区护理的长足发展。
作者:韩金红;马新翠;孙宏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保持机采血小板捐献时献血者暴露手臂的温度。方法改进传统献血椅,研制一种加热扶手,用于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时持续供暖。结果接通电源1 s,覆盖层产生热感,2 s覆盖层表面达20℃,3 s后覆盖层表面可达40℃,实际使用中因包裹材料的热阻效果及暴露于空气中的散热效果影响,扶手表面温度可维持在37℃左右。结论加热扶手安全、节能,能提高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的护理质量,提升献血者舒适度,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加热扶手适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临床输液椅扶手的改进。
作者:汤蓉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心理、生理等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其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骨科老年患者制定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并发症护理,并及时指导其功能锻炼等。结果80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其中61例优,17例良,优良率达97.50%;1例因原发病严重恶化而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有效护理措施,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青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提高百草枯中毒的抢救存活率。方法对2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抢救护理措施的环节进行详细分析。结果8例治愈出院,3例出院后留有后遗症,救治成功率为52.4%,随访8例均恢复正常生活。死亡10例,病死率47.6%。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抢救、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够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肋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结合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但观察组住院时间、胸部可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210、13.201,均P<0.05);观察组出现肺不张、肺炎、胸闷等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χ2=14.251、11.251、26.252,均P<0.05)。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结合术前、术后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临床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海鸥;梁诚之;涂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内DA大量减少。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1],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差。现就PD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对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胡磊;顾芳;张宸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2013中国肿瘤防治白皮书》报告: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312万例,平均每天8640人患癌,每分钟有6人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1]。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免疫系功能密切相关,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肿瘤细胞的发生超出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能力时,就会形成肿瘤;同样,肿瘤的生长也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并造成骨髓抑制[2]。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恶性肿瘤患者更为明显,主要表现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很多患者出现体质下降、易感染及医院感染等现象。因此,调节自身免疫功能的生物免疫疗法也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治疗的第四种重要方法,也被认为是手术、放化疗后防止肿瘤转移的重要方法。其中,胸腺法新(Thymalfasin,曾用名:胸腺肽α1,Tα1)是近年来肿瘤治疗应用广泛的制剂,与手术、放化疗治疗的联合使用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特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党志诚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今后新疆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所收集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对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新疆卫生机构数及卫生人员数呈增长趋势;新疆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高;医护比例明显增高为1.1.04;卫生技术人员职称以初级为主占72.39%,高级人员占6.83%,学历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高占50%以上,研究生学历仅占2.34%。结论新疆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结构欠合理,医护比例失衡,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结构有待调整,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麦尔当·艾力木;海丽且姆·阿卜杜巴日;路阳;买买提·牙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其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50例,按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χ2=4.485,P=0.034);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42±1.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62±1.74)d(t=12.304,P=0.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94.37±2.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2.47)分(t=27.753,P=0.000)。结论在普外老年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彩文;凌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亲属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宁海城关4个居民小区中的180个家中有儿童的受试者(180例儿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比较两组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儿童体检的参加情况以及计划免疫的完成情况。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两组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观察组家长对I类和II类疫苗种类、各类疫苗的作用、接种各类疫苗的时间、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处理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监测生长发育的作用、不同月龄儿童的体质量与身高的正常值、常见病的种类、预防常见病的措施、母乳喂养的意义、添加辅食的时机、添加辅食的原则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0.00%、74.44%、82.22%、95.56%、92.22%、91.11%、88.89%、98.89%、98.89%、74.44%、90.00%、72.22%,均高于对照组的61.11%、47.78%、57.78%、64.44%、51.11%、47.78%、27.78%、52.22%、38.89%、62.22%、47.78%、35.56%(χ2=20.33、13.47、12.80、27.22、37.46、39.83、69.14、53.06、75.58、3.36、37.43、24.34,均P<0.05)。观察组受试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其参加定期儿童体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儿童保健知识体系,取得儿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作者:竺晓虹;陶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对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NS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CNP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NS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25.0%,两组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5)。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2%、16.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8,P<0.05)。观察组、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优良率分别为95.8%、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6,P<0.05)。结论采用CNP护理模式对N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
作者:洪惠仙;王莺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