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才珍;杨勇
为客观评价我县预防接种质量及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我站于1997年底与2000年4月分别进行麻疹疫苗初免效果观察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测定,结果如下.
作者:韩仕哲;胡国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1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人的健康卫生不仅仅再是机体上的不适或疾患,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一模式转变的基本服务形式.对于社会的基本功能单位社区来讲,卫生服务是社会保障、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因此,政府各级组织、社会各界要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整体建设的总体规范,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作者:刘奎增;毛树义;宫淑文;刘娜;肖滨书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原发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极少,但由于幼女卵巢功能不健全,阴道粘膜菲薄,自然防御功能未形成,但阴道又邻近肛门,因而易受各种病原体或刺激物的侵袭而发生感染.现对本院门诊近期诊治的35例幼女外阴阴道炎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李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根据贵州省卫生厅世界银行贷款卫Ⅳ项目,对贵州清镇市、福泉县的农村三级医疗部门的医疗费用进行连续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县一级门诊次均费用为17.90元,住院次均费用为819.23元;乡一级门诊次均费用为15.85元,住院次均费用为321.02元;村一级次均门诊费用为4.75元;门诊收入中药品比例乡一级为80.86%,高于县一级(66.54%),住院收入中药品比例也是乡级(64.56%)高于县级(41.43%);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适合当地集资医疗方案提供参考及为开展合作医疗后提供对比数据.
作者:欧爱华;苏玉水;刘天祥;龙淑林;郭连军;杨淑娟;徐平;王惠明;何卫平;朱焱;罗明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术中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出血的多少除与术者的技术水平有关外,病人凝血的功能状态也起主要作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使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根据Ca++为主要的凝血因子,35~45岁以上的妇女普遍存在缺钙的现象,应用10%的葡萄糖酸钙预防妇科手术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兰英;魏文华;李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我们于1999年7月,对896名农药厂职工以及该厂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其中口腔健康体检由专职口腔主治医师担任,逐一登记、问诊、检查、整理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岁.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黄山(1992年6月)中华肾脏病学会判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育新;毛树义;苑君;刘凤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增多,发生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人也越来越多.1992年11月至1999年8月,我们先后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497例,其中217例以纳洛酮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韦敬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通过对福建省2个乡4个村卫生室处方的抽样调查,发现乡村医生有过度用药现象,西药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5.86种,抗生素、激素、滋补药使用率分别为76.6%、49.4%、12.1%,注射给药的比例为78.5%,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比例为13.2%.上呼吸道感染的西药处方平均每处方用药7.0种,抗生素、激素使用率分别为97.9%、68%,83.5%的处方使用了注射类药物,其中6.3%的处方采用了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与WHO报告的结果相比,许多指标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作者:《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筹资和农村医生报酬机制研究》课题;王爱荣;冯学山;龚幼龙;曹素华;周琦;邱昌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病床利用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占76.52%;主要疾病为脑血栓、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冠心病、肿瘤和肺心病等慢性常见病;患者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而社区家庭病床未能纳入医保和公费、劳保报销范畴是影响家庭病床利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及医保的关系,以确保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
作者:初炜;任苒;刘启贵;郭晓梅;宋顺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近年来,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高并有进展性[1],治疗近视的手段随之层出不穷.源于50年代并于90年代发展健全起来的角膜塑型术(OK镜)[2~4]就是其中之一,为矫治青少年近视开创了新的途径.现将我院500例近视患者使用角膜塑型术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梦菊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扎扎实实上好健康教育课深圳市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较早,又得到市教育局各级领导、学校各部门的重视关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从市教育局体卫处和体卫研究会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要上好健康教育课,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作者:吴中晨;刘志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从30年来中国乡村医生演化分析乡村医生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方法:回顾30年来中国乡村医生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数量增加,提高质量到规范化管理三个阶段.结果:从河北、安徽两个项目省情况说明通过世行项目推行已经达到卫生部制订80%乡村医生应累计达到培训两年以上的目标,从全国数据分析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省份达到上述目标,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省份仍然只有50%不到的乡村医生累计培训在两年以上.认为《执业医师法》出台对乡村医生培养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作者:《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筹资和农村医生报酬机制研究》课题;王斌;龚幼龙;赵新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领导重视,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卫校教育能力1.1 领导重视市卫生局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把卫生院卫技人才培养纳入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1992年成立了由卫生局长为主任的桐乡市医学教育委员会,全面负责我市基层卫技人员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彻底改变了乡卫生院卫技人才青黄不接的紧缺状况,保证90%以上的基层卫技人员取得中专以上学历.1997年又在我校设立教学点,要求40周岁以下的乡镇卫技人员都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乡卫生院卫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汪芳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处方是医生用药行为的具体记录,通过对处方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发现乡村医生处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结构及水平,并可进一步探讨乡村医生的收入与处方行为的关系.
作者:《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筹资和农村医生报酬机制研究》课题;曹素华;王爱荣;冯学山;龚幼龙;郑敏兴;黄静文;洪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妇女疾病的干预性检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妇女健康素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改善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卫生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院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前提,以强化本职工作为手段,以提高全县妇女健康水平为目的,从2000年3月15日~5月25日,以B超检查、乳腺扫描、妇科检查3项内容为重点,在全县7个乡镇22个行政村累计检查城乡妇女5 764名.只进行B超或乳腺单项检查者676例,3项全部检查者5 088例.其中患有宫颈糜烂者1 503例(Ⅰ度1 108例,Ⅱ度332例,Ⅲ度63例),占患病总人数的33.85%;子宫肌瘤80例,附件炎781例,慢性盆腔炎81例,老年性阴道炎164例,卵巢囊肿101例,宫颈炎138例,滴虫性阴道炎46例;乳腺增生1 016例,乳腺纤维瘤11例,患宫颈息肉、外阴白斑、巴氏囊肿、子宫内膜炎等疾病371例;还发现宫颈癌1例,乳腺癌3例.在被检查中正常盆腔仅有1 901例,占3项全部检查总人数的37.36%,患各类不同疾病的人数占62.64%.
作者:李玉堂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肾囊肿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应用无水酒精作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具有方法简单,疗效显著等优点.我院于1995年1月~1998年1月采用CT定位肾囊肿,大剂量高浓度酒精作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36例,经随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秉洲;唐秀泉;于景江;曹树文;付继承;刘会恩;李振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在浙江省牙防指导组的帮助下,我市牙防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广泛宣传、普查普治、重点突出、成效显著,成为浙北地区第一个达到全国牙防先进县标准的市(县),我简要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我市创建牙防先进市的特色.
作者:程季庭;陈民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对象与方法120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均来自哈尔滨市两所精神病院,并按统一标准确诊.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18~68岁,平均为31.44±10.47岁;已婚58例,未婚62例;文化程度:大学17例,中专9例,高中45例,初中及小学49例;症状分型:精神分裂症85例,情感障碍26例,其他9例;病期3天~30年.以笔者自编问卷为调查工具,内容包括:病人对疾病的关心和顾虑、对生活工作的愿望和要求,对婚姻家庭的担心、一般情绪和信心4个方面,共12个问题,在出院前由病人自行填写,对所含问题的肯定回答进行百分率统计.
作者:姜晓波;罗再武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静安区1960~1999年急性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肯定成绩,找出薄弱环节,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60~1999年静安区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代、病种等进行分析.结果:自60年代至90年代静安区传染病年平均总发病率逐渐下降,在病种构成中60、70、90年代细菌性痢疾居首位,80年代急性病毒性肝炎占首位,麻疹从60年代的第2位退至70年代的第4位及80年代、90年代的第8位、第9位.总之,传染病年平均总发病率从60年代的4 620.81/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87.9/10万,下降了95.93%.结论:1960~1999年的40年来静安区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能放松对细菌性痢疾及病毒性肝炎的进一步防制,并要警惕新的传染病出现及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作者:朱小珍;顾凯侃;沈冰 刊期: 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