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宁;林向华;蔡源源;宛玲;王秀荣;吴琦
为防止涉外食物中毒处理不完善而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通过对涉外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针对语言不通、流动性大、回访难、报告不及时等涉外食物中毒特征, 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有利措施,使食物中毒得以及时调查处理.
作者:闫革彬;张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熟肉制品消费市场广阔,其生产加工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人大、政协关注.但从目前此行业的现状来看,由于熟肉制品生产加工产业化程度低, 缺少标准化的生产加工企业,在城乡小作坊式生产加工点大量存在,卫生条件差, 不规范生产加工等现象给此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作者:徐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进一步促进多部门协调合作,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科学开展,针对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卫生部和环保总局牵头,18个部门共同制订印发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在2007年第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举行了启动仪式.<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将为我国环境与健康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赵同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关押的服刑人员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对他们建立健全好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管理,可以降低一些疾病发生的概率,可有效地控制其病情,对于提高监狱的现代化文明水平、维护监狱的安全与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抱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度重视服刑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树立监狱卫生全新的工作理念,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认真规划和设计健康管理的项目,开展健康干预和日常管理,不断提高服刑人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卢学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餐饮业具备良好的生产布局和卫生设施是保证食品卫生的前提条件.为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暨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工作,探讨江山市餐饮业硬件设施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餐饮业的整体卫生水平,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007年3月4日~3月25日,江山市卫生监督所对江山市区餐饮业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徐智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了解邹城市乙型肝炎发病趋势,进一步控制其流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2006年邹城市乙型肝炎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杨露荣;邓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按<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应用HACCP原理对大型会议的餐饮、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管理,以食品原料、食谱审查、食品加工、食品运输、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快速检验等环节为关键控制点,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对赛前和赛事期间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
作者:顾理莉;张廷雨;陈海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文章分析了我国新形势下职业健康监护的现状.分别从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政府部门着手探讨目前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杜小宁;林向华;蔡源源;宛玲;王秀荣;吴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食品加工业的卫生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疏于管理都可能造成严重的食品卫生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由于食品加工企业产业化程度低,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企业少,小作坊加工点大量存在 ,卫生条件差,不规范的生产加工等现象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作者:丁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入学、入园新生预防接种证持证情况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各区抽取部分幼儿园和学校,调查所有入园、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持证情况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完成情况.结果 本地户籍学生的接种率高于非本地户籍学生,公立学校学生的接种率高于私立学校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学生预防接种情况都有显著影响.结论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园内、校内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建议加强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特别加强对私立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并通过查验预防接种证,提高免疫工作的影响力.
作者:卢紫燕;刘刚;单芙香;谭洁;罗青山;黄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军团菌可在生活饮用水中存活甚至繁殖,在使用生活饮用水过程中可将其转入气溶胶中.吸入被军团菌污染的气溶胶可导致军团菌感染和军团菌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军团菌与生活饮用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议将军团菌列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项目中.
作者:胡巅;张濛;高葆真;张广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高度不确定性,包括发生时间、范围、强度等不可完全预测,需要对事件处置、演变以及事件结束后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监测评价[1],实验室的监测可及时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在我国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中,60%以上没有病原学证据,被定为不明原因性疫情,这在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建立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学、有效地预警,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危害程度,因此,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性实验室监测网络体系并使之高效运行,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本地区情况,试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建立及运行.
作者:薄志坚;邹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卫生行政处罚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余杭区卫生监督所对2001 ~2005年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
作者:王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探讨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及预防与控制效果,为制定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珲春市1950~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全美兰;韩贵玉;全启松;全活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冲突是两方或多方彼此感觉对立的情况,是人们之间在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方法上存在分歧而发生在人际间的过程.人际冲突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1]窗口服务中的人际冲突主要是源于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双方在服务过程中的地位不当和对双方的期望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们对这种冲突产生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认识,例如导致服务对象产生不信任,难以公开谈出自己的需要或疑虑,继而导致服务对象的不遵从甚至出现被动攻击行为等[2]其实,冲突带给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双方的并非只是破坏性的效应,透彻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实行有效的冲突管理方式,就能够使人际冲突产生建设性的结果,从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作者:章朝霞;戚洁萍;邱晓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疾控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探讨全省疾控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相应政策,改善配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专用调查表,对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20 05年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编制、数量、职称、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进行普查.结果 全省三级疾控机构中,省、市级不超编,县级超编;全省每万人拥有疾控人员数为1.47人;全省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5.75%,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85%);全省疾控系统人员年龄构成以30~40岁、40~50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职称构成以中级职称为主;学历构成以专科为主;专业构成,全省防病及检验专业分别占55.49%和1 3.29%.结论 全省疾控体系人员素质与国家规定仍有差距, 尤其是县级疾控机构差距较大.
作者:单宝德;王国永;巩怀证;陈仁友;袁群;郑薇;张晓菲;范轶欧;郭婕;康殿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宾馆酒店业空调系统卫生状况本底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3星级以上宾馆或酒店运行2年以上的空调系统,测定每套空调系统新风支管口、空调送风、送风管内表面、冷却水,检测新风量、空调送风和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及嗜肺军团菌的含量.结果 在22家宾馆酒店40套空调系统中,卫生指标均合格的2套,合格率5%;200份空调送风的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47.5%、91.5%、83.5%;200份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5.0%、96.0%、93.5%;75份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56%;空调送风及风管内表面各有一份样品检出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空调系统的空调送风、风管内表面及冷却水均检出致病菌,属严重污染,必须加强清洗消毒和卫生管理.
作者:张志诚;余淑苑;王秀英;王苑玲;叶宝英;李思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外环境分析,指出疾病控制工作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对进一步健全和夯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高效的疾病防控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肖达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大连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环境卫生状况. 方法 检测16个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厂家的空气、工作台面及工作人员手,对样品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 生产厂家生产环境卫生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总体状况较好,空气、工作台面及工作人员手卫生指标合格率分为95.83%、97.61%、96.21% .讨论 重视企业工作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力度,有效落实各环节消毒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作者:李维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6年梧州市各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对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各类市场进行了大量的食品卫生监督和执法工作,确保了食品卫生质量,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社会和谐.现将2006年梧州市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蒋冰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