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如果诊治不及时,对儿童的智力及生长发育影响极大,致残率较高,极易遗留后遗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早期往往不特异,易误诊漏诊,而出现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又错过治疗的佳时机.现将我院住院的14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检查及头颅CT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红怡;黄月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2例、治疗组154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医院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FMA评分、MB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医院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异常、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逢俭;陈湛愔;梁秀竹;林海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咳嗽是儿童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在我院儿科门诊每天就诊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就诊.慢性咳嗽定义为连续咳嗽持续3周以上,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较为复杂[1].现对我院儿科临床诊治的5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章风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咳嗽是儿科门诊的主要就诊症状,包括持续或反复较长时间的咳嗽.目前较倾向于把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时间≥8周、胸片无明显异常者定义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现将104例资料相对完整的病例作一临床总结.
作者:许亚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控制.结果 质量改进前后病历书写质量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王慧敏;张晓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脑白质病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57例脑白质病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血管性脱髓鞘39例,硬化性脱髓鞘6例,感染性脱髓鞘5例,中毒性脱髓鞘4例,脑白质营养不良性脱髓鞘3例.CT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MRI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长T2信号.结论 MRI较CT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白质异常,准确地反映病理改变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脑白质病变的诊断水平.
作者:温平贵;王明银;杜秀琴;陈韩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其治疗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郑义;苑丽娟;赵艳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分别选择胆管修补,胆管端端吻合,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15例患者平均随访4年,出现胆道狭窄3例,再手术痊愈.结论 胆管损伤应根据损伤类型,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连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常造成猝死,以往认为该病罕见,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证明本病并不罕见,然而在临床时有误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例急性AD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兵;高建忠;白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黄褐斑是指颜面皮肤出现局限性的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沉着的一种皮肤病.它分布对称,无自觉症状,发病多与日晒、长期服用避孕药、妊娠、化妆品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是临床上常见的、难冶性损容性皮肤病.笔者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该病60例,并与西药组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琳;孔德立;冯志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13例,结合文献复习,就有关该病的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许雯;边绿斐;施畅;陈茜;陈少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作者从事急诊科护士长工作多年,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急诊护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在工作中对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不断改进,探索新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快速提高.下面谈几点个人认识:
作者:张霞;李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对介入性诊疗的依从性价值.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91例需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分析其对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患者对介入诊疗技术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心血管介入性诊疗技术的依从性.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2.42%,发生在2 h内81.0%;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其他,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 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重视产前保健、控制剖宫产、提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陶富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组(Ⅰ组)分别于麻醉诱导、气腹前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0.3μg/kg;芬太尼组(Ⅱ组)2μg/kg、3μg/k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期相关时间、质量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结果 Ⅰ组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Ⅰ组(15±2)min,Ⅱ组(23±3)min,两组比较P<0.05.VAS评分清醒时Ⅰ组(0.3±0.4),Ⅱ组(0.7±0.9),两组比较P<0.05,术后1 h、2 h、4 h两组比较,P<0.01.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安全、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项雪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在临床上虽不十分常见,但其后果的确十分严重,如处理不当将导致胆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尽管医源性损伤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入为的疏忽绝对不可轻视.我院经腹胆囊切除术中发生7例胆管损伤,现就损伤原因及处理作一讨论.
作者:翟根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腹腔镜术在我国的广泛开展,以其对患者损伤轻、痛苦少、瘢痕小、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替代了一些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本文收集我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535例,效果满意,现将LC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曹凤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B超实时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采用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微造瘘碎石取石术,治疗57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 57例穿刺造瘘均成功,术中无大出血,49例结石基本清除,少量碎石屑3个月内自行排出,8例留有0.5~0.8cm残留结石经1~3次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排出,3例术后出现较大量出血,1例输血400ml,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B超实时引导经皮肾镜碎石术穿刺成功率高,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操作安全简便.
作者:解吕中;李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巴曲酶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7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强的松1 mmg·kg-1·d-1,疗程28 d.治疗组加用巴曲酶0.02~0.05 U·kg-1·d-1,混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共10 d.治疗结束后,观察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总胆固醇、血肌酐、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等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血清白蛋白上升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巴曲酶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方亚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治疗;Ⅱ组30例,单用苦参素治疗,疗程3~6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eAg、抗-Hbe、HBV DNA.结果 Ⅰ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63.3%、HBVDNA阴转率70%,Ⅱ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13.3%,HBV DNA阴转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HBV DNA阴转方面有较好疗效,并对使用干扰素所致WBC降低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袁宝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