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机构科学管理探讨

任辉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督检验机构, 预防控制工作, 卫生质量, 科学管理, 产品质量, 预防性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执法, 卫生监督检验, 质量仲裁, 人体健康, 疾病监测, 产品申报, 检验科, 位置, 数据, 授权, 市场, 商品, 课题
摘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机构(简称检验科)是依法设立的,是国家授权的公证性卫生及有关人体健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机构,依法承担着有关产品质量的卫生监督检验、卫生质量仲裁、市场有关商品的卫生质量、优质产品申报和投产前的鉴定、预防性卫生监督以及疾病监测等检验,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在整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其的科学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机构的科学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机构科学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疾病监测系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该文主要针对我国疾病监测系统中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刘健;杨晓丽;那军;潘国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通过监督评审验证提高质量体系运行质量

    监督评审是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日常监督方法之一.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一年来,认真执行<实验室认可准则>和中心的质量体系文件,不断增强建立优秀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加强纠正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体系运行水平;作好检测质量控制,维持和提高检测能力;认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促进中心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本次监督评审,证明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获得认可后仍持续符合<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

    作者:孙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干预初探

    吸烟、饮酒、高Na+饮食等行为因素与高血压有关,国内已有报导[1、2],高血压又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4].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及暴露因素分级资料分析方法[5],对大同市2000年9~11月5种慢性病调查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干预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刘新荣;郝铁荣;柴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论街头食品卫生现状与管理

    街头食品,即活跃在城乡或集贸市场以及其它类似公共场所中生产经营的直接入口食品.它具有经济、快速、可口、传统、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目前一些企业的下岗分流人员的不断增多,城乡街头集贸市场的街头食品网点数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青山湖区2000年街头食品网点数为397家,到2003年底已达538家,比2000年增加35.5%.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街头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街头食品的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现就街头食品卫生现状与管理作出如下分析.

    作者:刘招丰;周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制作卫生行政执法文书的体会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和使用是卫生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维护卫生法的严肃性,提高卫生执法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卫生行政执法文书是实施卫生法重要的载体,是制裁违反卫生法行为的有力武器.它的正确制作和使用,对加强和促进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保证卫生法的具体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宝卓;屈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

    我国1989年2月21日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在15年的传染病防治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参与,依法防治传染病的局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疫情报告体系;计划免疫更加规范,相关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消灭脊灰);在控制传染病爆发疫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抗击非典).但是,我国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2003年全国共报告传染病2 591 512例,死亡6 474例,发病率、死亡率较上年分别上升5.41%、23.82%;一度被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再度流行,如鼠疫、麻疹、性病、血吸虫等;经血传播疾病居高不下并且逐年上升;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与流行,如艾滋病、大肠杆菌O157、SARS、人感染禽流感等.因此,在新的疫情形势下,<传染病防治法>在统帅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在一些方面日益显示出力量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国家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人救治、医院感染控制的能力薄弱;传染病爆发时紧急控制措施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财政保障不足等.因此,<传染病防治法>在以上背景下于2004年8月28日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作者:唐小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为切实掌握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战线人力资源现状,为政府部门决策及下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由基层各单位上报人事部门全员花名册的对黑龙江省1个省级、13个地(市)级、136个县(区)级CDC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省CDC编制不足,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县区级CDC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少,工勤人员比例过大.

    作者:侯延文;柴玮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型肝炎爆发疫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掌握象山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以制订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按照GB17010-1997标准对病人进行确诊,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爆发疫情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用象山下沈象港棒冰厂生产的熊猫牌白糖棒冰史明显高于对照组(x2=23.06,OR值为10.33,OR的95%可信区间为3.97~26.91,P<0.01),证实是一起由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棒冰引起的水型甲型病毒性肝炎爆发.本研究结果提示加强冷饮生产行业的卫生管理,开展甲型肝炎病毒监测.

    作者:叶众;高丽;杨存军;徐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深圳市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深圳市是典型移民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占较大比例.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深圳市居住半年以上外来暂住人口占总人口近80%,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尚无准确统计数据.外来流动人口的迅猛增长,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外来流动儿童已成为免疫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深圳市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相应传染病发病率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对策.

    作者:单芙香;卢紫燕;谭洁;罗青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机构科学管理探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机构(简称检验科)是依法设立的,是国家授权的公证性卫生及有关人体健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机构,依法承担着有关产品质量的卫生监督检验、卫生质量仲裁、市场有关商品的卫生质量、优质产品申报和投产前的鉴定、预防性卫生监督以及疾病监测等检验,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在整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其的科学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机构的科学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机构科学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任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设想

    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现场环境监测、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是卫生行政管理档案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建立,是对日常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信息库的完善,登记发证所产生的信息只是数字化管理档案库的检索条目,即电子目录,通过该检索条目,可不接触档案而查阅各种原始资料,全面了解各被监督单位的状况.

    作者:滑明辉;贾国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水系地区农村饮水卫生安全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合肥农村不同水系地区饮水卫生状况,为改善水质、加强安全饮水卫生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合肥农村按巢湖水系、淮河水系、江淮分水岭地区和一般地区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调查水源卫生防护情况和饮水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合肥农村82.15%的人饮用浅层井水,79%的水井采用人力取水,64.18%的水井距离污染源不足30米,且不同水系地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7.31%的人认为饮生水不会生病,46.48%长期饮生水,70.58%的人认为饮水不需要处理,97.65%的居民从未对水质进行过处理.结论:合肥农村居民水源水卫生状况较差,对饮水卫生知识了解较少,饮水卫生行为也较为落后,因此根据不同水系地区采用不同的改水措施和提高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知识是目前农村卫生工作当务之急.

    作者:操基玉;张留喜;孙峰;陈道俊;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灵宝市城区0~5岁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和结核菌素试验调查分析

    2003年11月,在灵宝市城区随机抽取0~5岁儿童961人,开展结核菌素试验调查.结果:卡介苗接种率83.1%,试验阳性率76.2%,自然感染率17.3%.流动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和接种卡介苗后阳转率分别为72.3%、84.5%;非流动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和接种卡介苗后阳转率分别为93.3%、90.7%.卡介苗接种率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有显著性差异;接种卡介苗后阳转率亦有显著性差异.在接种卡介苗的儿童中,0~5岁6个年龄组儿童结核菌素阳性率分别为95.4%、93.7%、85.4%、80.4%、65.5%、33.3%,且接种后阳性率各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和规范接种提高成功接种率是增强全体儿童对结核病抵抗力的关键;接种卡介苗后随着时间推移阳性率逐渐降低,建议恢复对入学儿童进行卡介苗复种.

    作者:尚卫超;尹彩霞;刘月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项目管理运用于疾病控制领域的探索与体会

    项目管理的思想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在我国,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比较多见,而应用于事业单位,特别是疾病控制机构的案例,并不多见.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定的时间,明确的结果、资源(人力、资金等),都可看作为项目[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这种特点和性质,为此,我们尝试将项目管理的模式应用于疾病控制机构.

    作者:张岩;薛清春;刘静;刘培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玉林市职业卫生监督现状及对策

    1职业卫生监督的现状1.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至2003年底,玉林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共有810家,其中私营单位占49.78%,国有单位20.92%,外资或合资单位占15.80%,集体单位占13.50%.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约38 894人,其中接触粉尘人数19 763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硫化氢、高温、噪声、电离辐射等;主要分布于水泥、陶瓷、化工、机械、纺织、家俱制造、卫生医疗等行业.

    作者:陈正其;姚洪章;刘定理;陈成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浙江省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为了解浙江省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浙江省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濮小英;顾亚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泰安市食品经营业存在的卫生问题与对策

    为了解食品经营企业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3 210户食品经营业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食品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占第一位,其次是违反采购食品管理规定,第三是违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提示食品安全不容乐观,必须制订合理的宣传培训目标,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处罚力度.

    作者:赵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3年盐城市区不同类型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盐城市区各类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情况,为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2003年3~6月,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区317家不同类型、规模的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陆金凤;戴寿桂;胡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舟山海岛地区HIV/AIDS控制现状与对策

    舟山市于1997年自从归国劳务渔民中首例检出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04年12月底,共发现检出HIV/AIDS 47例.其中9例在发病中,5例已死亡.现有HIV/AIDS感染者42例,为了解舟山市HIV/AIDS流行特征,探索适合本市海岛地区艾滋病的控制对策,更好地做好HIV/AIDS防治工作,现将有关疫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董宏伟;方耀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时间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2001~2003年河北省传染病疫情数据作为网络直报前数据,与2004年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网络直报前后,不同系统传染病报告时间由11.9天减少为2.6天.各级医疗机构平均报告时间由12.4天减少为3.6天.几个重点传染病中,肺结核由直报前的12.9天减少为4.6天,痢疾由7.9天减少为2.4天,乙肝由12.6天减少为1.4天,出血热由13.3天减少为4.5天,斑疹伤寒由14.4天减少为2.0天.结论: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快捷性,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其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高贵军;刘继敏;刘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