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调查处理方法的探讨

倪莉红;林国桢;马林;李泽荣;林琳;陈健;赵宇腾

关键词:学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例调查, 学校, 预防疾病, 广州市, 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 人群聚集, 确诊病例, 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 防制工作, 抵抗能力, 免疫力, 传染病, 成年人, 追踪, 市区, 经验
摘要:众所周知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其聚集的人群主要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学生,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免疫力较成年人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而且一旦发生传染病,其传播的范围广,涉及的人数多,甚至可以波及社会.学校是社会的焦点,因此对学校病例的处理必须准确掌握尺度,达到既预防疾病又保证社会的安定、稳定人心的效果.广州市共发生学校相关SARS确诊病例74例,广州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每个个案进行了调查和追踪,对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制工作经过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重人才加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作者:胡银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夯实内涵基础促进卫生监督体制持续快速发展

    经两项体制改革诞生的卫生监督所,经历了二年来的艰辛探索,开创性地获取了开局的良好进展,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力度不断增强,工作运行机制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依法行使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业绩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卫生监督所的名声已在社会上家喻户晓.

    作者:应小毛;潘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的消毒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人群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巨大的,同时,给社会政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严重的障碍;人类与包括传染病爆发流行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超范围开拓、国际政治格局的错综复杂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导致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部分已经控制的传染病成复发态势、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消毒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仅对消毒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国内外现状、法规及问题进行综述,并就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责任,提出了作者个人的一些建议.

    作者:葛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一起免疫服务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案的评析

    1 案情简况吴某,女,1998年1月1日生,1998年1月7日与如东县双甸中心卫生院签订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合同书.

    作者:孙德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刍议卫生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卫生行政相对人是卫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但由于传统的行政法学中,论述的重点是行政主体,而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论述的不够充分,或是只强调其义务而忽视其能动性一面.

    作者:李国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4~2008年伊春市疾控中心经费收支预测的探讨

    对伊春市疾病控制中心五年的经费收支,即财政拨款、总支出及总支出中用于个人支出(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费),用于业务和公务支出的费用,进行计算并建立灰色动态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经费收支状况,为财政拨款及内部合理使用经费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作者:齐兴中;徐昆亭;付百年;孟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州市主要传染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福州地区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气压等气象因素对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1993~2002年福州市传染病资料和同期的气温、气湿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月平均相对湿度对甲肝和肺结核发病,月总降雨量对麻疹发病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伤寒发病,月平均气温对霍乱、伤寒、菌痢发病,月平均气压对霍乱、伤寒、菌痢、肺结核发病,月总降雨量对伤寒、菌痢发病,月总日照时数对霍乱、菌痢、伤寒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月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甲肝发病,月平均气温对霍乱发病,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和肺结核发病,月平均气压对伤寒发病,月平均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在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气象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

    作者:郑能雄;林云钦;郑高;官陈平;林新武;余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抗非典

    2002年冬至2003年春夏,首发于广东的非典疫情肆虐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疫区的广东深受其害,作为夹在高发疫区香港和广州之间的深圳市的疫情形势曾经极其严峻,作为刚刚组建的深圳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受了考验.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福田区抗击非典疫情的主要力量,克服人员少的突出矛盾,勇敢地迎接挑战,胜利地完成抗非典工作任务.尤其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张世英;田华伟;张雪;黄慈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思考

    1 背景2002年11月份,广东省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确诊,卫生部立即明传电报,要求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对此病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2003年3月份非典向我国其它省市地区传播,截至6月24日,全国内地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5省未发生非典疫情外,其余26省均有发病或输入性病例.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美国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趋势

    随着疾病谱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公共卫生监测对象由传统的单纯以传染病为主逐渐过渡到了慢性病、伤害、职业因素、个人行为、环境刺激等方面.这种转变将极大地提高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信息技术和流行病学方法的飞速发展,也为公共卫生监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DC需要与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私人组织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作者:刘万洋;王灿;陈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计划免疫微机化管理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接种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多,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接种登记、数据统计、资料管理等方式,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微机化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费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也为微机化管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能.

    作者:韩其厚;李任鹏;徐爱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推进疾控事业

    作为政府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及技术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3月28日成立,中心成立后,立足于政府防病职能的延伸和技术支撑,功能从原来的传染病防治拓展到控制所有影响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并逐步实现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监测检验为主向以疾病控制和预防医学服务为主的超常规和跨越式转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律和特征,着眼于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提升综合防病能力,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季永成;谢忠元;刘守钦;张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以SARS为契机尽快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SARS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应急机制的脆弱,尤其是应急机制中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建立全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整合卫生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卫生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预防机制,共享医学科技和医学教育信息,提高我国整体的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徐金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97例医院感染分析及监督管理对策

    医院感染已引起当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督,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2002年1~12月医院内获得性感染397例,并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徐金华;吴建飞;王建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食物中毒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食物中毒事件或食源性疾患事件依据<食品卫生法>第39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在法理及执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但是,对适用该条文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果关系以及量罚原则等没有详细规定.笔者曾参与多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行政处罚,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办案人员对该条文的理解不甚一致.本文试通过逻辑推理、证据学原理、处罚原则等分析,提出看法与同行探讨.

    作者:吕胜平;毛建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均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使用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以及卫生部有关公告名单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并遵守相关实施细则和标准法规的规定.近年来出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营养素已经或者准备添加到食品中,在提高食品供应质量、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作者:李晓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目的:对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控制对策进行探讨,为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广州市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强,形势相当严峻.对策:切实抓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以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主要手段,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作者:刘伟佳;罗不凡;潘冰莹;陈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岛市桶装饮用水卫生现况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规范桶装饮用水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老百姓饮用安全、放心的桶装水,2003年青岛市卫生监督所对桶装饮用水进行了专项检查.

    作者:任瑞美;杨鸿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2001年初,沈阳市以原市卫生防疫站为基础,组建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2003年年底,市辖9区和4个县(含1个县级市)完成了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为了解沈阳市改革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加快机构人力资源建设和疾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于2004年初对13个区县疾控系统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研.

    作者:宿鲁;董丽君;苏孟;孙百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升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地位的必要性及对策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断出现,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显著增加,而CDC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机构,能否更好地进行疾病控制工作,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就是卫生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CDC中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势必影响到CDC当前和未来疾病控制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投入不足、管理缺位、CDC人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是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快提升我国CDC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职能,加大投入和调控管理的力度;改革现有CDC人员培养教育的体系,强化CDC人力资源管理,造就一批总量和布局合理、高效的防病、控病的卫生人才队伍.

    作者:陈莉;樊立华;宋喜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