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振强;李钦伟

关键词:管理艺术, 固定的模式, 管理实践, 管理者, 规律, 处理
摘要:管理是一门学问,虽有其规律,但管理中却常无固定的模式.尽管如此,作为管理者如注意适当地处理一些问题或关系,对提高管理艺术与效绩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拟根据本人多年来的管理实践,对如下方面作以阐述或探讨.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民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以传染的占96.2%,了解传播途径的占92.7%,四项正向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均为95%以上;90%的人关心或非常关心有关的知识和疫情,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类似的症状,96%的人表示愿意到医院就诊;健康行为实践率-保持居室自然通风为97.1%,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为77.1%.结论:深圳市快速启动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实践率较高,有效地建立起市民的健康信念.

    作者:蒋丽娟;张顺祥;王文艺;谭湘涛;郭冬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ARS流行期间北京市部分发热门诊的定性调查

    为了控制SARS在医院门诊和急诊内交叉感染,保证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北京市于4月初开始在医院内陆续开设发热门诊,以便集中收治和隔离SARS病例.随着发热门诊数量的增多,发热门诊本身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我们于2003年5月初进行了定性调查研究.

    作者:孙培源;詹思延;曹广文;刘彦;王诚;敦哲;王炳才;董淑兰;蒲永兰;郭菁;蔡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现场应用碘释放器补碘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碘释放器补碘,防治IDD的效果.方法:在1年的应用期内测定水碘、尿碘,进行甲肿率的调查.结果:应用碘释放器后水碘低由12.7μg/L上升到高66.2μg/L,人群尿碘中位数由142.3μg/L上升到高316.6μg/L,甲肿率由8.4%下降到3.8%.结论:碘释放器补碘效果肯定,碘释放持续时间长,简便易行,是预防IDD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英杰;常存宝;孙强;黄志刚;张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003年广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2003年5-6月份,广州市连续9年没报告乙型脑炎(乙脑)病例后首次发生乙脑流行.全市共报告乙脑确诊病例17例,死亡1例.有报告病例的区、县级市占全市区(县)数53.8%.病例年龄小2岁,大27岁,10岁以下占82.4%.病例本地户籍8例,外地户籍9例.本市户籍儿童病例全部乙脑免疫史,但按程序完成免疫只占16.7%;外地儿童病例均无乙脑免疫史.外来儿童除1例住出租屋外,均住在窝棚或地处偏僻的废弃建筑里,调查发现,这些居所外来儿童84.4%是院外自行分娩,计划免疫机构很难及时发现.这次乙脑流行,暴露了计划免疫存在的问题,资源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

    作者:梁建华;谭慧峰;王大虎;袁俊;张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关于艾滋病性病预防教育进入城市社区的几点思考

    当艾滋病的狂飙席卷世界的时候,中国也未能幸免.中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动员社会上的一切力量积极参与到防治中来是刻不容缓的工作.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人群.

    作者:王维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传染性非典性肺炎与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的思考--陕西科技大学一起个案的分析

    国家于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建立了法制基础.但是由于对此次新发的由新型变异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和准备不足,加之其本身的发病机理、病原学鉴别与诊断、疫苗以及临床特效药都仍在研究之中,因而针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与以往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相比就有着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对陕西科技大学的一起非典型肺炎群体发病的个案分析,旨在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进行思考.结合对该起个案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的诊断标准.2.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快病原学诊断.3.改善流调和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手段;建立应急机制,提高应急能力.

    作者:李光琳;薛义正;马光辉;卢永;李鸿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从广东非典型肺炎事件看卫生危机的应急处理

    由于受非典型肺炎疫情等影响,今年初广东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部分群众盲目抢购药品、醋、米、油、盐等商品的现象,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不法商家乘机哄抬物价.

    作者:杨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桶装水卫生现状调查及开封后保质期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桶装饮用水在城市居民中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但其卫生状况近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北京市桶装饮用水现状,随机抽查20个品牌40桶桶装水进行卫生检验,同时对桶装水开封后的保质期进行探讨.

    作者:李苏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对一起暴发伤寒疫情的调查分析

    2002年5月31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瓦房村高丽沟屯有3例原因不明发烧的报告后,立即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作者:张建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玄武区居民有关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高血压是目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了解人们对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进行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于2002年12月对南京市玄武区居民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力;李颖囡;张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ARS危机使社会关注公共卫生

    1.公共卫生的概念,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的春夏之交,由中国广东开始的,波及世界范围的SARS危机使得社会舆论开始重新关注传染性疾病、重新关注公共卫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作者:胡永华;任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找准方向准确定位努力开拓疾控工作新局面

    2001年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卫生监督防病体制改革的精神,无锡市在撤并无锡市卫生防疫站等5家市级防病专业机构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无锡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家独立的卫生机构.经过一年来的正式运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比较适合本地情况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路子.

    作者:张敬平;朱小予;杜雪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试论卫生监督公开行为

    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民主公开的原则,凡是行政执法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公开制度是人民群众享有的对卫生监督执法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它使得卫生行政执法相对人能够了解卫生监督工作,便于对卫生监督机关进行监督,有利于防止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武断和专横,促进卫生监督机关的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褚庆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太仓市城乡居民血糖水平调查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致死、致残并造成医疗开支剧增的主要疾病,是全球所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

    作者:何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001年荔湾区居民人口结构状况分析

    为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居民的人口结构状况,向社区卫生服务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规划提供可靠、准确的人口数据,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对2001年荔湾区居民的人口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欧阳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ACCP用于白酒卫生质量控制的研究

    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素有九达天衢之称,历代就有酿酒的习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中小酒厂纷纷上马,土洋结合,争相创业,但白酒的卫生质量久难达标.

    作者:苏海琴;宋文华;侯建武;王宏伟;魏新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站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血液采集、检验、运输直接决定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规范管理、有效监督是各级血站、血库的一项紧迫的工作.针对血站中的血液采集、检验、生产、发放的业务流程,以国家各类卫生法规、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成功的管理工作和实验室的经验,本着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性能的原则,我们开发了血站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陈涛安;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申请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中规范样品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为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应改革的需要,实现实验国家认可,必须按照实验认可评审依据即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的要求建立符合中心实际的实验室质量体系.

    作者:张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ACCP在早餐谷物食品中的应用

    在早餐谷物食品的生产管理中,通过推行HACCP管理系统,制定生产工艺过程中相应的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的监控点和纠正措施.生产时间中,对早餐谷物食品的安全卫生的提高有显著的结果.

    作者:王万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604例当场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行政处罚法>实施以后,简易程序在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得到大量的应用.这对于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对<行政处罚法>关于简易程序表述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在简易程序的执行上出现一些偏差,造成一些当场行政处罚的不规范甚至不合法.

    作者:鲍志潮;陈功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