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病暴发探测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应用效果比较

李中杰;廖一兰;赖圣杰;张洪龙;叶楚楚;赵丹;金连梅;马家奇;兰亚佳;王劲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 暴发探测, 时间模型, 时空模型
摘要: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在传染病暴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暴发探测时间等指标,分析比较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5日预警系统在20个省的221个试点县(区)采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进行暴发探测的效果.结果 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灵敏度相同(均为98.15%),但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减少了59.86%(15 702条)的预警信号,时空模型的错误预警率(0.73%)低于时间模型(1.79%),时空模型的暴发探测时间(0d)也短于时间模型(1 d).结论 预警系统中的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具有更好的暴发探测效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与无保护性肛交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无保护性肛交发生情况及其与社区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的关系.方法 2009年9-10月采用应答驱动抽样方法(RDS)在北京市MSM中开展调查,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调查员访谈式,内容包括人口学、性行为学特征及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使用RDSAT和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名MSM平均年龄30.6岁,96.0%为汉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8.5%,72.8%未婚.61.2%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量>1;42.0%的调查对象近一次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多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计分低(AOR=1.2,95%CI:1.1-1.3),肛交中非主动角色(AOR=2.0,95%CI:1.3-3.2)和近12个月饮酒次数>3次/月(AOR=1.6.95%CI:1.1-2.5).MSM社区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克朗巴赫系数为0.93.结论 北京市MSM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充分发挥MSM社区内社会规范的作用,减少无保护性肛交行为的发生.

    作者:范颂;孙燕鸣;卢红艳;马小燕;岳海;陆莉;贺雄;马伟;李雪峰;萧燕;阮玉华;邵一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疆宫颈癌高发区维吾尔族人群人乳头瘤病毒亚型的研究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在新疆宫颈癌高发区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通过凯普导流杂交HPV DNA检测法,对新疆墨玉县喀尔赛乡维吾尔族男性尿道分泌物及女性宫颈分泌物(各400例)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结果 (1)女性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4.25%,HPV亚型按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HPV16、58、39、18、33、52、43、66、CP8304、6、11,其中HPV16在HPV阳性者中比例高(66.67%).(2)男性HPV总阳性率为8.00%,其中HPV16在HPV阳性者中比例高(44.44%);HPV亚型按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HPV16、43、33、39、6(39和6型并列)、53.(3)夫妻间配对后发现男、女性HPV感染类型不同;女性HPV感染者的配偶中大部分HPV阴性;而男性HPV阳性者的配偶中也大部分HPV阴性.夫妻HPV感染吻合率为7.02%,而男性HPV感染与女性吻合率为9.38%.结论 HPV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阳性率均较低,但HPV阳性者中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的构成比高,HPV16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流行的主要病毒类型.

    作者:唐努尔·阿布力米提;穆也沙尔·吐尔干;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阿依努尔·买买提;古丽娜·库尔班;张素琴;艾米拉古丽·艾拜都拉;依巴代提·阿布的卡德尔;昆多孜·阿卜杜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移动百分位数法不同阈值在传染病暴发预警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多、暴发探测时间短和预警信号数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作者:孙乔;赖圣杰;李中杰;兰亚佳;张洪龙;赵丹;金连梅;杨维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HIV-1B′亚型毒株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的筛选

    目的 筛选HIV-1 B′亚型病毒株中可能存在的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方法 收集整理前期研究获得的451条HIV-1B′亚型pol区基因序列,序列含蛋白酶全长(1~99个密码子)和反转录酶全长(1~560个密码子),长度约1977 bp.将354条来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服药组)序列与97条来自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未服药组)序列,分别与B亚型野生型pol基因共享序列进行逐个密码子比对,筛选在服药组序列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序列的突变位点,将筛选出来的突变位点在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及解释,初步分析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 在服药组序列中反转录酶区有6个位点7个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分别是D123E、V292I、K366R、T369A、T369V、A371V和1375V,即前2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聚合酶区、后5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连接区.检索数据库收录情况,有7个突变均为相应位点的主要变异形式,在服药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患者.结论 筛选出的HIV-1 B′亚型病毒株7个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作者:李韩平;郭伟;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广州地区2009年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特异性的差异,乙型流感病毒可分为B/Victoria/2/87系(Victoria系)和B/Yamagata/16/88系(Yamagata系)[1].血凝素(HA)基因与该病毒的进化趋势相关[2],HA的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HA1区域[3],该区域4个主要的抗原表位[120-loop(HA1 116-137)、150-loop(HA1141-150)、160-loop(HA1 162~167)和190-helix(HA1194-202)]如发生变化,往往引起变异相关病毒株进化方向的改变[4].为了解2009年乙型流感病毒进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HA1基因特点.

    作者:董婉妮;关文达;廖伟娇;罗翌;王玉涛;秦笙;占扬清;张雪;黄群娣;招穗珊;周荣;莫自耀;杨子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进展缓慢的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在批判中发展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概念提出迄今已整40年,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使用这一术语,但始终没有一个严谨、准确的定义,也未能形成一套独特、精准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者们朦胧意识到它的存在,但要清晰地阐明这一分支的方方面面,还需要精力和时间.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在缓慢、艰难前行.

    作者:曲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广西地区人群IL-6及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肝癌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人群IL-6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相关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81例肝癌患者为病例组,340例HBsAg携带者及35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对IL-6基因-572位点,IL-10基因-819和-59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结果 IL-6基因-572位点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HBsAg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个体慢性HBV感染危险性增加(OR=2.171,95%CI:1.068-4.415).IL-10基因-819位点T/C等位基因在三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OR=2.791,95%CI:1.326~5.874).携带TT基因型的HBsAg携带者罹患肝癌的风险也增加(OR=3.522,95%CI:1.707~7.266).IL-10基因-592位点A/C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肝癌的危险性降低(OR=0.389,95%CI:0.173-0.875),携带AA基因型的HBsAg携带者肝癌的罹患风险也降低(OR=0.336,95%CI:0.154-0.734).结论 IL-6基因-572位点SNP与广西地区人群慢性HBV感染有关,IL-10基因-819位点TT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IL-592位点从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

    作者:仇小强;贝春华;余红平;曾小云;钟秋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加强我国传染病预警的研究与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中,重大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之一[1].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包括预防、监测与预警、病例救治、调查与处置和评估等多个环节,开展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并进行预警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前提.

    作者:梁万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北京市社区人群动脉僵硬度的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肥胖及其不同测量指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北京市4个社区参加体检的2664名经知情同意的研究对象(男性1379名,女性1285名),平均年龄(53.19±15.73)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计算其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应用自动PWV分析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分析不同肥胖指标(BMI、WC、WHR)与cfPWV的关系.结果 2664名受试者中,BMI(r=0.0829,P<0.01)、WC(r=0.2659,P<0.01)、WHR(r=0.2749,P<0.01)与cfPWV均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cfPWV≤12 m/s)、B组(cfPWN>12 m/s),与A组相比,B组的WC、WH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是cfPWV的危险因素,独立于性别、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2h血糖因素存在.结论 该社区人群中肥胖是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不同的肥胖测量指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不同.

    作者:郑瑾;叶平;肖文凯;骆雷鸣;吴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湖北省部分地区农民工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农民工群体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部分乡镇农民工529人,机关工作人员326人作为对照,以群体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农民工生活质量各维度与中国常模比较用t检验;生活质量测量工具为SF-36生活质量量表,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农民工人群生活质量与常模(杭州市区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1);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比机关工作人员差(生理职能:P<0.05,躯体疼痛:P<0.05,精力: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年龄(B=-0.33)、性别(B=-0.07)、婚姻状况(B=-0.10)、睡眠状况(B=-0.16)、疲劳状况(B=-0.12)、生活方式(B=-0.05)和社会地位(B=0.93).结论 农民工生活质量比机关工作人员差,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疲劳、睡眠、生活方式、社会地位.降低工作强度,合理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是提高农民工人群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刘艳;刘雷;孙维;单广良;王增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机械伤害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农业伤害逐渐受到伤害流行病学家的关注,主要的致死性伤害多由农业机械造成[1],非致死性农业伤害中,18%~35%由农业机械造成[2,3].近年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热情高涨,机械普及率大幅上升,由此造成的农业机械伤害增加.为了解河南省农业机械伤害发生状况,于2009年7-12月开展了该项调查.

    作者:赵娜;郑雷;胡美荣;付向华;王增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气象影响因素的研究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都是病原体和宿主、病原体和外界环境(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局部地区的气候等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们的生活习性、机体抵抗力以及病原体的存活、传播和致病性的影响,进而对当地疫病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4].

    作者:肖洪;田怀玉;赵暕;张锡兴;徐婧喆;代翔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患者不同标本肠道病毒检出率比较

    实际工作中发现采集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且患儿家长对咽拭子采集的依从率要远高于疱疹液采集,故有必要对两种标本采集方法进行比较,以指导实际工作.

    作者:贾蕾;李爽;李洁;赵成松;张莉;黄芳;黎新宇;王全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产品和法规及标准的研究现状

    一、前言本文所述实验室专指从事与微生物相关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以及基因重组等相关活动的实验室,根据其工作内容分为微生物研究实验室、动物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传染病监测实验室、生物医学实验室、微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等.

    作者:李劲松;周乃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外部真实性及其评价的探讨

    一、临床试验及其真实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等三大设计原则,并在试验过程中有效控制了潜在的混杂与偏倚,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现已成为验证临床药物或某项干预措施是否安全有效的重要研究手段.

    作者:吴宇侠;康德英;洪旗;王家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国总膳食研究二十年的发展演变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建立的国家制度.而针对化学污染物摄入量的暴露评估技术是我国目前亟待建立的技术.目前,用于监测食物中化学污染物摄入量的方法有3种.

    作者:李筱薇;吴永宁;陈君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暴发预警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的效果.方法 以浙江省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数及初步核实、现场调查结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结果作为研究对象,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26 446条,涉及17种传染病,平均每县每周预警信号2.83条.99.95%的预警信号得到响应,预警信号经过初步核实后,254条(0.90%)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30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69.77%,预警错误率为1.39%.结论 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假阳性预警信号,合理设置阈值,提高暴发探测来源数据的质量.

    作者:徐旭卿;鲁琴宝;王臻;赖圣杰;李中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传染病暴发探测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在传染病暴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暴发探测时间等指标,分析比较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5日预警系统在20个省的221个试点县(区)采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进行暴发探测的效果.结果 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灵敏度相同(均为98.15%),但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减少了59.86%(15 702条)的预警信号,时空模型的错误预警率(0.73%)低于时间模型(1.79%),时空模型的暴发探测时间(0d)也短于时间模型(1 d).结论 预警系统中的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具有更好的暴发探测效果.

    作者:李中杰;廖一兰;赖圣杰;张洪龙;叶楚楚;赵丹;金连梅;马家奇;兰亚佳;王劲峰;杨维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浙江省鼠及主要鼠传疾病综合监测试点研究

    目的 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 在浙江省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现场研究,整合鼠及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鼠类综合监测时间为2009年6、8、10月,采用鼠笼法捕鼠.结果 在浙江省丽水市和龙游县完成鼠密度、季节消长和鼠传疾病综合监测.2009年丽水市报告钩体病3例,发病率为0.13/10万,HFRS 58例,发病率为2.44/10万;龙游县报告钩体病2例,发病率为0.49/10万,HFRS 1例,发病率为0.25/10万.两地区均无鼠疫病例报告.丽水市共捕获鼠类91只,鼠密度为4.17%;龙游县捕获鼠类37只,鼠密度为1.18%.丽水市以黑线姬鼠为主,龙游县以黄胸鼠为主.丽水市对493只鼠进行媒介昆虫监测,染蚤鼠共51只,染蚤率为10.34%.两地区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丽水市HFRS抗原阳性率为10.42%,明显高于龙游县的4.59%.两地阳性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龙游县鼠血标本HFRS抗体阳性率为3.70%;丽水市鼠肾培养钩体阴性,龙游县鼠肾钩体阳性率为0.98%;龙游县鸭血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0%.结论 对鼠群及鼠疫、HFRS和钩体病开展病媒生物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

    作者:龚震宇;刘起勇;侯娟;傅桂明;陈荣富;雷金宝;陈直平;杨天赐;鲁亮;任樟尧;兰玉清;陈忠兵;郭玉红;凌锋;孙继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