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成;陈求扬;林淑芳;戴志松;赵永
米索前列醇有软化扩张宫颈的作用,目前有多种形式用药,以减轻人工流产的副反应.我们观察米索粉剂在人工流产前宫颈穹窿给药的效果,并与口服及直肠用药进行比较,显示宫颈穹窿处给药效果佳.
作者:刘文英;余永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卵巢囊肿的两种不同术式-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6个观察指标,探讨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近3年临床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后病率较低(10.3%,16/156),较开腹手术组的术后病率则较高(42.4%,59/139);腹腔镜组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组短;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类似.[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卵巢良性肿瘤的安全和有效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陈丽红;胡继芬;郑秀;曲军英;陈秋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加链霉素的固定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中应用的效果,为FDC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个市5个县结防机构登记的39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奇偶流水号分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和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对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灶吸收、空洞变化等方面类似(P值均>0.05).治疗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和对照组分别为91.7%、82.9%、85.7%和99.2%、94.3%、96.4%,两组比较类似(P>0.05).治愈率分别为97.5%、94.5%和96.4%,治疗效果类似(P>0.05).除因链霉素引起的耳鸣(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均类似(P值均>0.05).[结论]不加链霉素的FDC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与加链霉素的FDC、组合板式药具有同样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杜永成;陈求扬;林淑芳;戴志松;赵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为加强饮食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了解辖区沙门菌菌型变迁的情况,防止食物中毒.[方法]采用肛拭培养法对2004-2006年辖区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带菌检查,并对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群、分型以及带菌与年龄之间关系分析.[结果]3年沙门菌带菌率分别为0.49%、1.21%和0.79%.其中2004年菌株分为7个血清群17个血清型.2005年分为8个血清群25个血清型,2006年分为9个血清群31个血清型,3年均以德尔卑沙门菌型流行为主.20~29岁年龄组带菌率较高.[结论]本辖区食品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血清菌群,菌型逐年增多.
作者:张成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湖州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甲、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甲肝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戊肝则上升趋势明显,两者在流行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应结合甲、戊肝的流行特点开展相关防制工作.
作者:沈建勇;金玫华;朱新凤;王宇鑫;程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2种抗菌药对糠秕孢子菌的杀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GB 15979-2002附录C中杀菌性能测试方法对两种A.SAP抗菌药进行实验室杀菌效果实验观察.[结果]A.SAP-Ⅰ 10 μg/ml对糠秕孢子菌分别作用2、5、10、20min,5μg/ml作用10、20 min,试验杀灭率均在90%以上.A.SAP-Ⅱ1 μg/ml、0.5 μg/ml对糠秕孢子菌分别作用2、5、10、20min,0.33μg/ml作用5、10、20 min,试验杀灭率均在90%以上.[结论]A. SAP-Ⅰ、Ⅱ抗菌药对糠秕孢子菌均有杀菌作用.
作者:徐海滨;陈路瑶;郭维植;林立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某武警部队2 000多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体检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9.0%,标化率9.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武警部队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偏低,可能与其特殊职业有关,部队的经常性操练是高血压发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验动物废弃物管理是目前各单位开展实验动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动物在饲养、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有些涉及生物安全,如不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环保甚至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废弃物在理化方面应满足环保品质要求,在生物安全方面应防止有害生物体在灭活之前移出实验室,除生活垃圾外均应使用醒目标志表明可能的生物危险.本文着重介绍实验动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程序及办法.
作者:翁顺太;郑立锋;蔡武卫;陈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乙肝病毒在渔民中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渔民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舟山市渔民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渔民乙型肝炎流行因素.[结果]调查渔民总感染率为61.4%,其中HBsAg阳性率15.5%,抗-HBs阳性率32.5%,抗-HBc阳性率为45.6%.比较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者一致的危险因素共7个分别是:家族乙肝史、饮黄酒史、同船人数多少、捕鱼年限高低、每年出海时间长短、船上不分舱居住和出国劳务史为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对渔民的健康教育,使渔民懂得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减少危险因子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作者:唐安;王建跃;严剑波;张乾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居民碘盐中碘含量是否达标.[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碘盐合格率为97.9%.[结论]检测结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存在碘含量不均匀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张育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探讨检验检疫局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开展突发性传染病相关科研的必要性、选择性及意义.认为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检疫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展开相应的科学研究和信息研究,同时加强科研管理,确保安全.
作者:姚夏婷;尤明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农村外来已婚育龄妇女HIV感染状况,掌握她们及配偶和子女的感染状况、有关行为和感染途径,预测对该市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对1990年以来因结婚迁入本市的农村外来育龄妇女1 854人入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HIV抗体.对抗体阳性者配偶及子女检测HIV抗体.[结果]1 854人中HIV抗体阳性15例(0.8%),发生家庭内性传播1例,母婴传播3例.[结论]本市农村外来育龄妇女中存在HIV感染流行,并造成二代传播.今后应加强对外来育龄妇女的HIV感染监测,对发现的感染者或病人开展关怀救助和随访服务,以控制艾滋病进一步发展.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法仆;张西江;刘明华;储全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在婴幼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对3~6月龄的婴儿及18~24个月的幼儿进行两种疫苗接种后的副反应观察.[结果]基础免疫接种DTw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77.4%,局部反应发生率76.5%;接种DTa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15.8%,局部反应发生率15.9%.加强免疫接种DTw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42.6%,局部反应发生率31.0%;接种DTa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13.3%,局部反应发生率8.0%.[结论]接种DTaP副反应远DTwP为低,更适合婴幼儿使用.
作者:吴珍红;黄李杉;林志龙;刘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6年12月2~11日SICU的5例MRSA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0 d内陆续发现5例MRSA感染者均有相同耐药菌谱,对红霉素、莫西沙星、苯唑西林、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和氯洁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敏感.MRSA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院外转入MRSA感染者是造成此次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MRSA的监测,隔离感染源和医务人员严格清洁手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作者:陈倩;沈定树;徐春丽;戴冬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年流感监测结果,探讨流行规律.[方法]通过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对流感进行流行病学、病原学与血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省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的比例2.0%~5.3%;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2~6月;全年采集监测标本8 878份,分离流感毒株239株,阳性率2.7%(其中H1N1型占54.0%,B型占46.0%);健康人群中H1N1抗体阳性率48.7%,H3N2为73.7%,B型流感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分别为49.7%和13.0%;职业人群中H9亚型流感抗体阳性率0.3%,未检测到H5与H7亚型流感抗体.[结论]2006年福建省流感以H1N1亚型和B型流行为主,未见H3N2亚型,流感发病较为平静,预测近期不会有大规模流行.
作者:谢剑锋;杨式芹;王美爱;沈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为贯彻国家鼠疫防治项目管理工作,调查《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试行情况,使监测结果起到疫情信息预警预报作用.[方法]2006年全省26个监测点现场抽样检查和督导,掌握监测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制备并下发室间质控血清,对全省鼠疫检验室进行室间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定时反馈.[结果]26个鼠疫监测点工作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宿主和媒介蚤鉴定正确率较往年高.鼠疫项目配备仪器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鼠疫检验室室间质控总合格率89.4%.督导与质控中发现一些监测技术措施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作为修订监测工作方案的参考依据.[结论]新修订的《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合理,监测数据符合质控要求.各鼠疫实验室具备鼠疫血清学检验能力.
作者:林代华;陈亮;李述扬;王灵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市碘缺乏病病情现况,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1个县(市、区)用PPS法每个县抽查8~10岁儿童1 200名学生,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非碘盐率和碘盐合格率.[结果]我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4.5%,尿碘中位数达100 μg/L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86.0%,碘盐覆盖率90.5%,碘盐合格率95.1%.[结论]经10年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后,居民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碘缺乏病病情逐步下降.但个别地区问题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吕文辉;范桂生;陈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基金筹集成本的方法及长效机制.[方法]对龙海市新农合基金的筹资方式、成本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结果]龙海市新农合基金的筹资方式、成本等与其他地区一样存在不合理,有待改进.[结论]应加强立法并尝试多种筹资方式,确立基金筹集的长效机制,降低成本,保障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丁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2000-2006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统计2000-2006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2 887例;病毒分型为甲、乙、戊和病因未明型肝炎,分别占14.8%、25.0%、35.3%和22.2%;甲、戊肝在3~6月份呈高发性;甲、乙、戊型肝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戊和病因未明型肝炎发病年龄分别集中在21~39、30~59和20~59岁,乙肝年龄分布较均衡;地域以福州市为首的5区8县沿海地区为主;混合型肝炎主要以乙、戊肝为主.[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福州地区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应根据其流行特征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作者:黄素钦;郑秀奇;吴秋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