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娅
黄某,男,38岁,阳萎2年半。于1997—12—17日初诊。患者1995—3月结婚,婚后同房阴茎不能勃起。于某市医院查血浆睾酮为670ng/100ml,后到本省某大医院行海绵体造影术,诊断为血管性阳萎,不愿手术,要求中药治疗。初诊时患者虽有性欲,但阴茎完全不能勃起,舌暗红,苔白腻,脉弦。诊为阴寒凝滞,血脉不畅,给予生化汤加减。处方:黄芪45g、当归25g、桃仁9g、川芎10g、炮姜……
作者:谢乐;康双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导气汤加味;中医药疗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病变。其起病可缓可急,症状轻重不一,大多病程反复,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解粘液血便及发热等症。笔者自1994~2000年采用导气汤加味保留灌肠为主、参苓白术丸口服为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0~……
作者:孙丹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改变,以泄泻症状为主,其病程缠绵难愈,治疗棘手。笔者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小19岁,大68岁,病程长15年,短2月。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左下腹部隐痛,腹胀,重者排黏液脓血便,或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低热等。结肠镜检查:轻者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重者黏膜有点状出血点,或粘膜糜烂溃疡,表现附有分泌物。实验检查: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范畴,成人发病较多,不能自愈,需行治疗,笔者自1995~2001年,用中药熏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65例病人中,男13l例,女34例;年龄21~30岁15例,31~40岁51例,41~50岁61例,50岁以上38例;病程短3天,长20年。其中1年以下的51人;1~10年的85天;10年以上的29人;矿工和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共145例,占88%。……
作者:杨富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风湿类疾病为多发病、常见病,且多缠绵难愈。有的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器质性损害,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其发病率为总人群的1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风湿类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临床尚缺有效的关节功能康复手段。针对社会人群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广、丧失劳动能力面大的风湿病群体着手;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致残率为目的;我们用自己研制中药蒸润疗包,经多次实验改进定型3年……
作者:孙吉友;岳秀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简称:ASO)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8:1。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而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为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本文重点介绍各种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素在ASO形成中的作用。 1 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简称:L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与血浆脂质代谢失调密……
作者:张毅奎;李令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所致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疗效较好,临床应用较多。我们曾遇到此药所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道如下。 冯某,女,60岁,因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加重2天,于2001—12—25日就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给药2分钟后,病人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额头汗出,手足厥冷,二便失禁,脉细数,心率140次/分、心音低纯、血压测不到。立即给予吸氧、保暖、……
作者:周恒军,孟祥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0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54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6例,经10天治疗,中西组及对照组治愈率中分别为87.26%、65.45%。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8.55%、88.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对比中西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冷凌;贾焕军;冷淑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采用TLC法在同一硅胶G板上脉炎消注射液中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为控制此药品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
作者:荣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观察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Balb/c小鼠哥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从心肌病变、心肌病毒量、细胞免疫状态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小鼠心肌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病毒复制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病情,其应用前景和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成建定;吴国珍;陈玉川;谭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痔疮,肛瘘手术后创面易有渗血,用纱布压迫后又加重疼痛,处理比较困难。我们自92年以来在临床上使用自制的复方白芨散外用于痔瘘手术后的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1992—1~2001—12月住院进行痔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复方白芨散治疗组570例。其中,男214例,女35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7.5岁,所行术……
作者:韦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多由急性肠道疾患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肠鸣、粘液性大便及含有未消化食物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致身体虚弱。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泄泻、飧泄、休息痢、虚寒痢的范畴。本文所谈到的慢性肠炎,实际上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症候群,多指肠道的吸收功能紊乱。下面就慢性肠炎的辨证施治略述己见,不妥之处,请斧正。……
作者:周焕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背肌筋膜炎又称为纤维炎,系指外伤治疗失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所造成的腰背部慢性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属痹证的范畴,我们采用口服中药配合理疗门诊治疗本病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小19岁,大64岁,其中40~60岁31例,占73.80%,发病时间短10周,长8年,平均8个月,疗程短2周,长2个月,平均为4周,其中症状体征消失38例,占90.5%,遇天……
作者:张立军;邢家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久泻是临床上较难治的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认为其常见病机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肾阳虚、或肝脾不和,我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长期腹泻病人用传统的健脾益气,或温补脾肾,疏肝健脾等方法而疗效不佳,经用益气敛肝而见卓效。 1 临床资料 主要症状为泄泻反复难愈,下腹轻微隐痛或不痛,时有坠胀,大便稀溏,次数不等,……
作者:权信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类以结肠传输功能减慢为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病因不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于中、老年人。我们在临床上采用补肾健脾汤治疗2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外科学会肛肠学组于1999年5月判定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中男8例、女14例,年龄35的84岁,平均52.4岁;对……
作者:战晶玉;王天宇;潘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甚或数日不便而言。患者粪质干燥、坚硬,艰涩难下。甚至非用泻药或灌肠才可排出。我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便秘68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小29岁,大68岁,病程短40天,长8年。本组患者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期间均停用通便药物。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便秘偏于实证者,取天枢、支沟、曲池、内庭、合……
作者:周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产后乳汁不足,是产科常见病症,多发生在产后第2~3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中以新产后的缺乳为常见,我院从1995~2001年住院病人中观察缺乳情况及临床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住院病人120例,住院天数5~7天,年龄24~34岁。初产妇98人,经产妇22人,其中自然分娩60人,会阴侧切术后分娩40人,剖宫产20人。乳汁缺乏与否是根据乳汁分泌的多少和是否足够喂养婴……
作者:谭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余随张琪教授临证数年,观其对慢性肾病凡见脾胃虚弱,湿热留连为主要见证者,每以升阳益胃汤化裁应用而多获良效。举医案四则供同道参考。 1 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 林某,男,45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未能完全缓解,两个月前因感冒而周身浮肿、乏力、腹胀、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濡。尿检:蛋白(++),红细胞15~20个、颗粒管型0~1、血浆……
作者:李莲花;于梅;刘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胆石症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本病主要由于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或肝郁化火。致肝胆湿热,热灼蕴结而成。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自1999—4~2001—12月,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胆囊结石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0~50岁19例,50~60岁21例,……
作者:单长蕴;付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抵抗力差,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易为六淫所侵,饮食所伤。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与成人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患外感发热有独特之处。 1 外感发热挟伤食 王某,男5岁,2000—10一8日初诊,患儿3天前出现恶寒、发热,T38.6℃,鼻塞、咳嗽,嗳气酸腐如败卵,呕吐一次,恶闻食嗅。服西……
作者:王桂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