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方;顾凯;卢伟;翁伟芳;朱美英;彭艳英;傅东波;傅华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河北省卢龙县5岁以下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人类杯状病毒(HuCVs).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结合参考毒株相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利用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HuCVs的检出率,估计HuCVs腹泻住院率.结果HuCVs检出率为31.6%,住院患者HuCVs阳性率为17.5%,主要分布在3~17月龄婴幼儿,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11株测序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5.1%~100%,均属于诺瓦克病毒(NLV)GⅡ遗传组.卢龙县2000年HuCVs流行株为NLV GⅡ-4和GⅡ-7,2001年为NLV GⅡ-3和GⅡ-7.初步估计HuCVs腹泻患者住院率为3.6‰.结论河北省卢龙县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以NLV GⅡ组毒株为主,其疾病负担仅次于轮状病毒.
作者:吕红霞;方肇寅;谢华萍;唐景裕;胡海宽;郑丽舒;叶青;章青;ZHONG Wei-min;JIANG Xi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测量可靠性的估计方法及其局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可靠性的计算和分析测量可靠性方法的不足.结果2名病理学者间可靠性Kappa值为0.793;观察者对具有不同患病率的人群分类时,其Kappa值分别为0.800和0.137,变化较大;A型行为综合指标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552.结论Kappa指数和α系数都具有内在人群特性,在推广到不同人群,都需进行可靠性测定.
作者:周艺彪;赵根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利用立氏立克次体[相对分子质量(Mr)190×103]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683只蜱类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从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阳性率分别为53.81%和7.41%;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nS 14株的同源性为100.00%,与DnS 28和RpA 4的同源性均为99.00%;而与国内所检测的BJ-90、HⅡJ-054的同源性分别为88.00%和86.00%.结论长白山区存在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与DnS 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在中国系首次发现.
作者:郝永建;曹务春;高淑萍;张泮河;赵秋敏;杨红;张习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来自于畜间.历史上,无论何时何地人间出现布病病例,一定在畜间有活动性疫源.但羊间布病疫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间布病疫情,如何通过羊间疫情预测人间布病疫情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李仲来;吕景生;赵永利;冮森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血红蛋白(Hb)水平及高海拔下贫血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与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获取样本,采用B-Hemoglobin血红蛋白仪,取指末梢血10 μ测量Hb含量.运用CDC法、Dirren法和Dallman法分别对Hb进行海拔调整,计算贫血患病率.结果①共检测1 127名3岁以下儿童,Hb的平均水平为120 g/L.男女儿童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儿童Hb为123.3g/L,显著高于农村儿童(119.9g/L).协方差分析控制海拔因素后,城市仍高于农村,大年龄组儿童高于小年龄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以拉萨和日喀则高,那曲和阿里低.而农、牧区间没有差别.②使用3种Hb校正方法校正后贫血患病率显著上升,但各方法结果差距较大,以CDC法校正的贫血率高,可达到90.4%.Dirren法为72.3%,Dallman法贫血率低,为65.0%.结论海拔对Hb有显著影响,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可能较高,但目前使用的3种校正方法难以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情况,提示藏族人的Hb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能有别于上述3种方法中的人群.建议以该地区正常儿童为基础确定Hb与海拔的关系.
作者:党少农;颜虹;王学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制定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定量评价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资料,收集四川省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资料,运用系统评价数据库软件(Review Manager 4.1.1)进行Meta分析,将各研究的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的比值比(OR)、相对危险度(RR)进行合并,以合并的OR(RR)值为基础,运用统计模型将不同暴露水平的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结果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建立了35~69岁分性别的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被动吸烟、高血压、高血脂、体重指数、体育锻炼、饮酒、高脂饮食、喝奶、口服避孕药、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和脑卒中家族史的定量评价标准(危险分数转换表).无这些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喝奶除外)者其危险分数均≤1.00,而有这些危险因素者其危险分数均>1.00,且危险分数随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脑血管病危险分数转换表是计算脑血管病存在死亡危险的基础,后者可预测个体在未来10年发生脑血管病死亡的概率.
作者:应桂英;李宁秀;任晓晖;刘丹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初步评价中国部分地区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获得关节炎患者1 344例,生活质量调查采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填答方式为自填法.结果调查的关节炎患者中,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65岁以上女性、受教育年数较少者、月均收入较低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相对较差;丧偶或离婚者得分也较未婚和已婚者差(t=9.310,P=0.001);无业者、农民的得分较其他所有职业者低(P<0.05);在生理指标方面显示生理指标得分差者,生活质量得分也差,但对于压痛指数2、3级者之间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并无显著性(平均差数为4.910,P=0.765),对于关节肿胀指数0、1级者之间(平均差数为16.308,P=0.079)以及2、3级者之间(平均差数为6.643,P=0.533)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关节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医学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并采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注老年生活等有效措施.
作者:李俊;詹思延;徐丽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结核分支杆菌菌株分型对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传染源的发现、传播途径的阻断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都极为重要.结核分支杆菌的分型方法,主要分为非核酸法和核酸法.非核酸分型方法即传统分型方法,多是在细菌表型特征的基础上认识细菌的,包括生化分型法、血清分型法和噬菌体分型法.但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常规的生化试验和血清学方法是无法鉴别的,所以,对于结核分支杆菌,唯一可用的传统的菌株鉴定方法只有噬菌体分型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1980年以后,逐步建立了一些根据核酸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的高度特异的基因分型方法,即核酸法.主要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DNA指纹图谱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切分型、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DNA、DNA序列分析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等.随着上述方法的应用,使结核分支杆菌的菌株分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进而使结核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将对上述各分型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刘敬华;万康林;成诗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流行特征调查:2003年5月30日晚,广州市海珠区某幼儿园教师11人在某饭店聚餐,次日11时起陆续出现发热(38~39.5℃)、腹泻(2~6次/天)、腹痛、头晕等症状,均无呕吐.潜伏期15~34 h,平均20.25 h.至6月2日17时止,出现相似症状8例,其中4例重症患者入院治疗,另4例仅出现轻度腹痛、腹泻,自服抗生素(采样前);至6月3日全部痊愈,无死亡病例.调查表明患者72 h前有共同进餐史,进餐地点为患者所在的幼儿园食堂及某饭店;只在该幼儿园共餐的一名教师及幼儿(99人)均无发病.
作者:李秀兰;孙凤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关节炎及其主要类型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6个街道18个里委≥15岁的居民7 575人.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登记已确诊的患者,并筛选可疑患者,然后对可疑患者作诊断性检查.结果关节炎患病率为6.11%.其中骨关节炎患病率为4.18%;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52%;痛风患病率为0.28%;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28%;反应性关节炎患病率为0.49%;其他类型关节炎患病率为0.82%.结论关节炎与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和慢性胃肠道疾病显著相关.年龄、女性、肥胖是关节炎可能的危险因素.体力劳动、居住在农村是关节炎可能的保护因素.老年人和女性是关节炎的高危人群,通过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来降低关节炎患病的危险性.对关节炎患者不能忽视伴随慢性病的治疗.
作者:史方;顾凯;卢伟;翁伟芳;朱美英;彭艳英;傅东波;傅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乳腺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开展大面积的群众性健康教育和防癌普查.广州市妇幼保健院从1994年开始进行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监测工作,现将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武秋林;马宏民;岑秀芬;曾芳玲;李萍;肖都好;苏红梅;于佳;詹望桃;陈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钩体)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根据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资料,选择了12个可能与钩体毒力相关的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中国问号钩体38株参考菌株和81株分离的野生菌株,以及12株非致病性的双曲钩体共131株菌株进行了检测.结果问号钩体中各毒力相关基因分布广泛,双曲钩体中仅检测到个别毒力相关基因.lipL32基因存在于所有检测的问号钩体,lipL36基因在问号钩体不同菌株中的变异较大,阳性检测率为0%~90.91%;la1608基因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菌株中阳性检测率为87.50%,而在其他血清群菌株间阳性检测率为0%~25.00%,sphA基因仅在问号钩体少数菌株中能检测到,阳性检测率为17.65%,且在中国赛罗群哈焦型参考菌株中未检测到.结论这些基因可能是问号钩体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其中lipL32可能是问号钩体各血清群菌株共同抗原的编码基因;lipL36基因可能和问号钩体血清群特异性和多样性有关;la1608基因可能是黄疸出血群菌株特有的基因;哈焦型菌株与问号钩体菌株在基因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赵莉;蒋秀高;聂一新;肖玉春;徐建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2002年8月北京市西城区一餐馆内3名民工食炒饼6 h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采取3人未用药前粪便标本,经常规方法检测,结果从1例患者中检出一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将该患者粪便在亚硒酸氢盐培养基增菌18~24 h,转SS平板培养18~24 h,从SS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三糖铁培养基,37℃培养18~24 h,反应为斜面产碱,高层产酸产气.H2S阳性,动力阳性.经生化鉴定邻硝基苯一半乳糖甙、脲素、色氨酸、肌醇、蔗糖、明胶、苦杏仁甙、氧化酶均阴性;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柠檬酸钠、硫化氢、丙酮酸盐、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鼠李糖、阿拉伯糖均阳性.
作者:郭勇峰;李惠芬;王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认为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动物.动物冠状病毒普遍存在,其疫苗使用广泛,有可能导致动物冠状病毒变异,甚至越过生物种类屏障,感染人类并导致发病.啮齿类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并长期和人类接触.而啮齿类动物又是冠状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它可以引起小鼠的病毒性肝炎(MHV)、大鼠冠状病毒病(RCV)、大鼠涎泪腺炎.因此,调查目前啮齿类动物的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对探究SARS的起源和开展SARS的防治以及模型研究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对广东省一些主要啮齿类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大小鼠冠状病毒携带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作者:刘忠华;黄韧;林海珠;张谱华;刘香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基层一、二级医院高血压诊断治疗相关辅助检查设备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拥有和使用现状,评估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能力.从医院硬件条件(辅助检查设备、药物学)的角度分析基层医院实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方法采用面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访问北京市部分基层医院主管业务的院长以及检验科、药房、影像科的相关业务主管,了解医院高血压相关辅助检查设备及用药情况.结果(1)被调查的二级医院现有的设备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指南>提出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的要求;(2)64.5%的一级医院具有开展高血压防治所需要的基本的设备和检查项目,35.5%的一级医院检查项目不全(缺少血离子、尿蛋白、血浆肌酐浓度等检测);(3)71.0%的一级医院无法独立完成患者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工作;(4)一、二级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比较齐全,可以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结论只要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配备齐全,基层医院完全有能力按照<指南>的要求开展高血压的治疗和疗效监测工作,但一级医院需要和上级医院配合才能完成对高血压患者全面的临床评估.
作者:曾哲淳;赵冬;王文化;贾妍娜;刘颖;朱秀萍;张广信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渔民人群吸烟、饮酒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现况调查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115名海岛渔民,按血脂检测结果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详细调查其个人一般情况及吸烟、饮酒史,用单因素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吸烟(饮酒)组与对照组间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po)水平差异及吸烟和饮酒对高脂血症的OR值.结果吸烟组的OR值为3.417(95%CI:1.132~10.308),吸烟指数与高脂血症患病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吸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poB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开始饮酒年龄≤20岁及年饮酒精量≥15 000ml者,对高脂血症的OR值分别为4.016(95%CI:1.475~10.952)及3.275(95%CI:1.249~8.580),酗酒渔民LDL-C、apo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吸烟且饮酒者其OR值高于单吸烟或单饮酒者.结论吸烟和酗酒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LDL-C、apoB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发生.吸烟及酗酒对高脂血症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建跃;张立军;水黎明;陈坤;鄢盛凯;杜虹;曾武威;吴钢;薛红;陈保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基层医院内科系列医生对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病例的临床处理能力.方法2002年7~10月,对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42家基层医院(包括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乡卫生院)以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医院共计754名内科系列的医生,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高血压病有关临床知识和实际处理病例能力的调查.结果(1)基层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分级的正确率为64%,危险分层的正确率为28%,治疗策略选择的正确率为54%;(2)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知识掌握不足;(3)基层医生对常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复方降压片和降压0号等)的慎用症或禁忌症的知识掌握较差.结论基层医生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和实际处理高血压病例的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亟需提高.
作者:王文化;赵冬;曾哲淳;贾妍娜;刘颖;朱秀萍;王志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某社区高血压患者门诊费用情况,并对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模式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实施现场的某社区中460名参保高血压患者,通过医院的医保结算系统,逐次追踪调查了其2002年一年的门诊费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年门诊费用情况呈正偏态分布,总体上各年龄组的费用水平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年门诊费用的中位数为1 567.9元,年人均门诊次数19.5次,次均费用115.4元.在40~岁和50~岁两年龄组中,不同性别间的年门诊费用(Wilcoxon W40~49=36,P40~49=0.037;Wilooxon W50~59=374,P50~59=0.023)和年门诊次数比较(Wilcoxon W40~49=52.5,P40~49=0.007;Wilcoxon W50~59=379,P50~59=0.028)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同时考虑到性别和年龄因素时,男性各年龄组的年门诊费用(X2=22.3,P<0.001)和年门诊次数的比较(X2=25.4,P<0.001)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此外,在年门诊总费用中,药品费用占83.6%;而在药品费用中,高血压直接、相关以及无关费用分别占19.9%、32.3%和47.8%.结论为合理测算社区高血压人群干预的成本和效益提供了基本可靠的依据;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政府以何种方式进行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门诊就医行为及医疗费用.
作者:陈延;王梅;詹思延;刘克军;孙琪;陈玮华;戴立强;任涛;吴涛;李俊;秦颖;曹卫华;胡永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社区为基础的抽样调查研究,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面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北四省原发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8.6%、59.7%和5.9%;既往诊断高血压并开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约半数未规律服药.结论有必要在西北四省进一步增强高血压知识宣教,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孙宁玲;王鸿懿;荆珊;胡全忠;吕卓人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