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徐汇区1999年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张红叶

关键词:上海市, 徐汇区, 居民健康, 死亡原因, 潜在寿命, 疾病预防, 死因, 寿命计算, 控制中心, 资料统计, 人口年龄构成, 计算方法, 卫生统计学, 统计软件包, 国家卫生部, 调整死亡率, 危害程度, 统计报告, 统计报表, 人口资料
摘要:为了解目前主要威胁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健康的疾病,评价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上海市徐汇区1999年居民病死伤原因统计报告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资料采用于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年上海市徐汇区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报表,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进行,死因归类按国家卫生部(CCD-87)17大类归类;人口资料由区公安局提供;以上海市1990年全国普查人口年龄构成作为年龄调整死亡率标准.资料统计分析利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市通用的生命统计软件包,Excel 97软件及卫生统计学中的相应计算方法进行.全死因期望寿命计算,去某死因寿命计算采用参考文献[1]方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1998~200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1 062 bp),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t-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在1998~1999年度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50例(38.46%),其中G1型占88%(44/50),G3型占8%(4/50),混合型占4%(2/50),均为G1+G3型;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112份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38例(33.93%),其中G3型占78.95%(30/38),G1型占13.16%(5/38),混合型占7.89%(3/38),均为G1+G3型.核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重庆地区1998~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在连续两年的监测中出现轮状病毒血清型的转变.

    作者:张静;王宁遂;邓兵;朱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例报告

    患儿出生后第15 d,祖籍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4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1 h后急诊入住昌平区医院.经查:体温39.0℃,呼吸46次/min,心率150次/min,全身皮肤青紫,双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可见多个细小出血点;脐带无脱落,脐窝红,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血小板97×109/L,白细胞12.8×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68.7%,淋巴细胞21.9%.4月5日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抗-IgG阳性(1∶1 280),抗-IgM阳性,确诊为HFRS伴新生儿脐炎,4月9日治愈出院.患儿3月16日孕足月自然分娩于北京二毛纺织集团职工医院,产程顺利,未有皮肤及粘膜损伤,一般情况好.其母17日发烧(体温38.4℃),次日转诊昌平区医院,确诊为HFRS,于19日转北京地坛医院治疗,后治愈出院.患儿从出生到其母转诊昌平区医院,期间有近30 h母女密切接触,其中包括母乳喂养.其母住院期间,患儿由家人用奶粉人工喂养,出院后母婴同室,由其母人工喂养直到发病.检索国内外有关资料,如此低年龄发病尚属少见,是否为垂直传播尚难定论,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调查.

    作者:张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临床观察及免疫学效果研究

    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法国巴斯德梅里厄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纯化疫苗,该疫苗不仅效价稳定,注射后副反应也极其轻微.Vero细胞作为基质制备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认可,由武汉、长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研制的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于1999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研究,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疫苗:观察组疫苗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武汉苗),批号:9801、20000401;对照组疫苗为法国维尔博疫苗(法国苗),批号为P1260-2.

    作者:乐威;何春辉;夏智;詹晓梅;卢颖;桑爱军;曾繁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000年西藏自治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调查

    为掌握西藏甲、乙类传染病真实的发病情况,于2000年11月份抽查了拉萨市区的自治区传染病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及墨竹工卡县医院、达孜县医院、堆龙德庆县医院、山南地区的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藏医院和加查县医院、琼结县医院、贡嘎县医院,另外,在这6个县中又抽查了18个乡卫生院,对这些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书歧;格桑玛;拉巴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海省1996~2000年鼠疫流行动态分析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中心地带,自1954年判定为鼠疫疫源地以来的40多年间,动物鼠疫连年不断,人间鼠疫时有发生.1996~2000年间开展的鼠疫防治工作中,分离鼠疫菌87株,获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21份,证实8县11个乡34个点有鼠疫流行.5年间从玉树州的玉树、昂欠、曲麻莱县,海西州的乌兰、德令哈、格尔木、天峻等7县(市)的人、旱獭及其体外寄生物、藏系绵羊体内分离出鼠疫菌87株.其中玉树县1996~1999年连续4年从动物间分离到鼠疫菌,2000年虽未分离到菌,但在该地区自毙旱獭体内检出高滴度鼠疫F1抗原物质,亦从当地牧犬血清中查出鼠疫F1抗体.曲麻莱县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多年来较少从动物间检到鼠疫菌,但都因引发人间鼠疫从人尸体分离出该菌.格尔木市唐古拉地区90年代初曾有过猛烈的动物鼠疫流行,间隔7年后又在旱獭间分离到鼠疫菌,检菌地区为新发现疫点.天峻县自1985年后未发现过动物鼠疫流行,2000年9月在被截获的捕自该地区的旱獭体内分离到鼠疫菌.海南州兴海县温泉乡未从动物间分离到该菌,但1997年有在此地捕食旱獭感染鼠疫的病例发生.这些现象都说明青海省的动物鼠疫流行是广泛而持久的.

    作者: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目前,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人们都受到来自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威胁[1].面对众多的新老健康问题,如何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卫生防病的重点,是WHO和各国政府在卫生决策中面临的共同困惑,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疾病的危害缺乏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疾病负担的综合评价是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的基础.尽管评价疾病负担的思路和方法几经发展,但如何分析比较复杂的卫生问题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担,进而确定国家和/或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仍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作者:吕繁;曾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趋势研究:1951~1998年死亡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上海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死亡率的长期时间趋势.方法上海市死因登记系统自50年代已开始收集人口学资料和死亡资料.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统计模型. 结果 1998年上海市平均期望寿命增长到77.03岁,居民调整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已占总死亡的75.42%.慢病的死亡顺位在不断提高.慢病的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上海市慢病的调整死亡率趋势不尽相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调整死亡率持续下降,糖尿病则持续上升;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调整死亡率则先升后降,与粗死亡率趋势形成明显的剪刀差,转折点分别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分部位的肿瘤中,仅直肠肿瘤和乳腺癌未见明显下降. 结论人口的老龄趋势已是上海市慢病粗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上海市主要慢病的死亡率在经历了近30年的上升趋势后,已出现下降.提示在近20年主要慢病预防控制已取得成效,但并不提示与膳食和行为习惯有关的危险因素正在减少.

    作者:林松柏;宋桂香;周峰;张胜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控制碘缺乏病,任重而道远

    碘缺乏病是一个古老的全球分布的地方性疾病,中国是全世界早(公元前2世纪)有甲状腺肿记载并采用高碘食品防治甲状腺肿的国家之一.16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一样也是由缺碘引起的.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为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汀病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缺碘对机体的损害为全身性而不仅限于甲状腺系统,1983年,在澳大利亚营养学家Hetzel教授倡导下,以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取代传统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的称谓[1].198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资助下,一个国际性控制碘缺乏病非政府组织--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ntrol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CCIDD)成立.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从事碘缺乏病防治研究、防治实践的工作者汇聚在一起,统一了疾病的定义、甲状腺肿及流行区分级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尿碘含量测定及控制IDD等技术指标,携手掀起一场全球范围控制碘缺乏病的运动[1].

    作者:曲成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武汉市1990~1999年住院麻疹患者2 804例分析

    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大规模的爆发性流行,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麻疹发病仍呈上升趋势.为了掌握麻疹发病的变化规律,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我们对1990~1999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住的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对象及方法:资料均来自武汉市传染病医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麻疹病例,经查血中麻疹抗体阳性而确诊.入院后认真记录填写病史,以每年为一单位进行统计.2 杨志伟,张建,张兴录,等.我国不同地区麻疹流行特点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84-88.

    作者:杨华芬;林剑国;龚慧欣;应亮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构建用于相关基因筛选的微囊藻产毒株基因组文库

    目的构建含有微囊藻毒素(MC)表达相关基因的基因组文库,用于分离MC相关基因或鉴别MC表达藻株. 方法使用MC产毒藻株NIES-90,获取基因组DNA,酶切制备片段,克隆到质粒pUC18中,转化JM109构成基因组文库.结果建成容量覆盖蓝绿藻基因组10倍以上,插入片段介于200~700 bp的NIES-90基因组文库,其中获得至少一段序列具有NIES-90特异性,可能为MC相关基因.结论构建文库成功,可用于后续MC特异性基因研究.

    作者:周晓明;姚露洋;俞顺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的特征及对部分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年限差异无显著性,但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和平均室壁厚度(RWT)等均有显著不同.24 h收缩压变异(24 hABPVs)、白昼收缩压变异(dABPVs)、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rr)、24 h平均动脉压变异(24 hABPVm)、白昼平均动脉压变异(dABPVm)、高血压性血管超负荷指数(HINVOI)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①高血压病在早期已有心脏舒张功能的损害;②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不但与血管超负荷有关,并且与血压变异性有关;③因高血压知晓率低,高血压年限采用回忆法判断病情可靠性差;④年龄也是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何红;孙勇;周炳全;鲁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移民区移民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隐性感染和免疫水平状况. 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移民人群血清HFRSV-IgG抗体. 结果在5个移民区中,3个为HFRSV-IgG抗体阳性,即涪陵区白涛镇、奉节县万胜乡、巫山县大昌镇(既属搬迁区又属安置区),但滴度不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3.3%和3.5%,另外2个为移民安置区,其HFRSV-IgG抗体为阴性.结论 5个移民区移民人群隐性感染率低,免疫水平普遍低下,提高移民人群的免疫力十分必要.

    作者:杨松;刘建平;宋建勇;杨帆;黎永成;黄勇;谭成祥;谢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龙海市城乡中小学生肠道蛔虫感染调查

    为了解龙海市城乡中小学生肠道蛔虫的感染情况,加强防治措施,于2000年4 月开展了蛔虫感染调查.随机抽取龙海市第四、第八中学、溪乾小学和厚境中心小学4所学校28个班级共1 620名学生作为对象. 采用加藤法检查蛔虫卵,凡查见蛔虫卵者为蛔虫感染阳性.结果蛔虫感染阳性者519例,感染率为32.03%.城、乡学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为15.04%(102/678)和44.3%(417/942);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1.54,P<0.01).男、女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为33.6%(303/903)和30.1%(216/71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城、乡学生蛔虫感染率小学分别为9.3%(39/420)和37.8%(204/540),中学分别为24.4%(63/258)和53.0%(213/402);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蛔虫病的流行与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定期集体驱虫,改善学校的卫生设施,为学生的健康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姚阿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干预试验

    目的探索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异常围产结局的病因学关系.方法经产前检查支原体阳性孕妇488例,随机分成红霉素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比较两组间孕妇支原体感染阴转率、母婴传播率和异常围产结局的发生率.结果红霉素干预组解脲支原体(Uu)的阴转率为67.3%(128/190),明显高于非干预组的25.6%(50/195),P<0.05.非干预组Uu的母婴传播率为46.2%(90/195),干预组降至25.2%(48/190),P<0.05.结论红霉素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阻断其母婴传播,降低与支原体感染有关的异常围产结局.

    作者:叶元康;涂少华;李怀芳;汪宁;庄桂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

    2000年3月14日至4月20日,昆明铁路第三中学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点状爆发.全校发病24例,均为初中学生.以初二(2)班发病为主,该班有53人,发病15例,发病率283.02‰.男生30人发病10例,女生23人,发病5例.病人年龄13~14岁.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有发热(均<38.5℃),皮肤红色斑丘疹,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经2~5 d消退,不留色素沉着,部分病例有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采集14例血清,检测麻疹IgM抗体均阴性,而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结果证实这次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为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分析本次爆发原因:一是疫情漏报迟报.发生首例病人,班主任未及时上报,当发生多例时才报告防疫站,采取隔离、应急接种措施,控制住疫情.因此普及防病知识,加强传染病报告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二是该校从未组织接种过风疹疫苗,且发病24例亦无免疫史,群体对风疹免疫低下是本次爆发的内因.目前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肯定,应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明慧;方策;马琼;李美英;刘玲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已婚育龄妇女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9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计划生育部门要从单纯约束群众的生育行为转变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上来.各级政府和科研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开展避孕知情选择,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促进生殖健康.目前我国对已婚育龄妇女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的报道较少.笔者对安徽省宣州市707名已婚育龄妇女对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全国推广避孕知情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武俊青;陈锡宽;高尔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病例交叉设计

    日常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之后,常会伴随某些结果的发生.究竟是这些突发事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还是仅仅由于机会所致?为了阐明这种关系的性质,1991年美国Maclure[1]提出了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 design).这项新的流行病学设计既可以阐明上述问题,也可用于研究短暂暴露对罕见急性疾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政;詹思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 019名战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检测结果

    为了严把新兵兵源质量关和确保超期服役士官的战斗力,不断提高部队群体健康水平,我们对2000年12月入伍的新兵以及入伍2年以上战士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1.对象和方法:(1)检测对象:3 019名体检者中,1 740名新兵来自河南、辽宁、吉林、山东、江苏、安徽和湖北,年龄均为18岁;595人为服役2年的战士,年龄均为20岁;566人为服役3年的战士,年龄均为21岁;188人为服役5~8年的战士,年龄在23~26岁之间.均为男性.

    作者:洪波;王军全;杨荣昌;覃万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深圳市一般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1995年Simons等[1]首次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其后我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对HGV的一些研究,但关于一般健康人群中HGV的感染状况则很少报道.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1 843名一般人群HGV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按整群抽样法从深圳市的罗湖、福田、南山及龙岗4个区的健康体检单位各随机抽取1个单位,在全市抽取中、小学各一所,被抽到的单位所有人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统一调查表逐项询问,同时抽取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

    作者:何建凡;张顺祥;李良成;张世英;庄辉;崔怡辉;杨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伤害家庭负担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评价伤害对患者家庭造成负担的方法,分析伤害对病人家庭造成冲击的层面.方法利用APGAR问卷和FBS量表对84名在县级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人的家庭功能和家庭负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病人患病前后APGAR问卷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经配对t检验发现差异均有显著性,家庭功能类型的构成差异亦有显著性.89.29%伤害患者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29.76%和69.05%的家属分别认为伤害会对家庭造成轻度、严重影响;伤害在家庭经济负担(FM1)、家庭日常生活(FM2)和家庭休闲娱乐(FM3)等维度造成家庭负担较大.结论伤害对患者家庭造成多维度的负担,并由此造成患者家庭功能的障碍.提示要超出病人群体的范围来考虑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的评价.

    作者:吕繁;曾光;钟天伦;肖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