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翔
目的 了解天津市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状态,探讨儿童Hp感染状况与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1 442例儿童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 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916例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窦粘膜3块分别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改良Giemsa染色找Hp菌,取胃液检测Hp-PCR.4种方法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结果 ①1 442例中血清抗Hp-IgG阳性651例,总阳性率45.15%,<1岁、~3岁、~6岁、~10岁、~14岁抗Hp-IgG阳性率分别为11.19 %、19.23%、44.21%、54.20%、61.46%;②无症状组抗Hp-IgG阳性率3 1.18%(164/526);有症状组53.17%(487/916),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05);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Hp感染率为90.76%,高于其他胃肠道疾病;④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轻度浅表性胃炎和中重度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33.20%和83.9 7%.结论 天津地区儿童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递增. 有症状组Hp感染率高于无症状组.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以DU与Hp感染关系更为密切.Hp感染与病变程度相关.
作者:徐晓华;刘风霖;张书红;赵津生;石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国早在晋永嘉年代(约公元307年),僧人支法存已发现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而国外到9世纪才有所认识.但在特异性免疫预防问世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病后免疫较持久,因此,麻疹在世界各国无例外地均呈典型周期性流行;且由于易感者初次暴露几乎均表现为显性感染,发病率特别高,几乎与出生率相当.
作者:吴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研究贫困地区不同经济收入农民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参数.方法 把调查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自然区,然后在每个自然区随机抽取2或3个行政村进行普查.尿糖、血糖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DM分类及诊断标准按1980年北京会议修订经卫生部审批的暂行标准.结果 年人均收入为800~2 500元的农民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和IGT患病率分别为1.21%和2.3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0.96%和1.98%. 20岁以前DM、IGT患病率相当低,20岁以后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80岁达高峰.3 0~40岁是DM患者明显增多期,20~30岁是IGT患者明显增多期.DM、IGT男、女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19、0.12,P>0.5、0.5).年人均收入在1 20 0元以下的贫困型农民DM、IGT患病率(2.23%、3.55%)分别高于年人均收入为2 000 ~2 500元的富裕温饱型农民的患病率(0.39%、1.1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18.11、18.10,P<0.005、0.005);也分别高于年人均收入为1 200~1 900元的一般与较差温饱型农民的患病率(0.80%、1.92% ),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χ2=25.85、18.20,P<0.005、0.05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与DM、IGT患病无明显关系.年龄的增长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农民经济状况的低差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与 DM、IGT的发生有关.提高贫困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改良他们的饮食习惯是降低DM、IGT患病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进军;洪福贵;张进元;崔晓峰;张世增;张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确定耕牛是否为七日热型、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方法 自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及耕牛尿中分离出的12株七日热型、澳洲型钩端螺旋体野生株染色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进行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及16S+23S 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自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及耕牛尿中分离的同一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野生株的染色体DNA酶谱及核糖核酸型相同.血清型不同的钩端螺旋体野生株的染色体DNA酶谱及核糖核酸型则不相同.结论 耕牛是我国七日热型及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这对控制我国七日热型及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时曼华;梁中兴;杜雪飞;蒋秀高;聂一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抗原在丙肝患者肝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多克隆抗-HCV和单克隆抗-HCV-NS3、抗-HCV-NS5,对107例丙肝患者肝组织中HC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应用3种抗体均从丙肝患者肝组织中检出相应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8.3%、28.0%和52.3%;阳性颗粒定位于肝细胞浆;阳性细胞分布呈散在、弥漫状和簇状;HCV-NS3的表达与炎症反应无明显解剖学关系,HCV -NS5阳性细胞较常见位于炎症灶旁或灶中.结论 HCV各成分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别;HCV-NS5的表达可能与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有关.
作者:陈宪锐;玄梅香;尹燕明;李莉;魏佑农;赵新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县1989~1998年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54例,其中男性283例,女性71例,男女之比约4∶1.农民发病319例,占90.11%.各年度发病例数以1989~1992年较高,分别为58、65、48、114例,发病率以1992年高,达52.08/10万,1993年起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陆长顺;杜莲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蓬莱市自1993年底首发流行性出血热(HFRS)以来,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为探讨其规律,现将1993~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陈书和;王建波;罗宗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的病因是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Uu),近年不少文献报道人型支原体(Mh)在NGU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我市性病病人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我院对门诊疑为NGU的125例病人进行支原体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9年3~4月份我县发生一起波及全县的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疫情流行快、感染人数多,在我县尚属罕见,特别是全县中小学校疫情较为严重,部分学校出现停课现象.现将中小学校疫情情况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郭起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一、旧中国满目疮痍,传染病恣行无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疫病丛生,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肆虐,民不聊生.例如1900~19 49年50年间全国累计发生鼠疫115.6万人,病死率高达89.0%;天花月月出现,年年流行,数年大流行一次,1933~1944年共有天花病人38万例,每年死亡数以万计;血吸虫病流行于12个省,病人1千多万例,受威胁人口1亿以上;全国患麻风者约50万例.上下5 000年的中华历史,从未有一个政府能够控制传染病流行.
作者:王声湧;曾光;徐昌;张经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狂犬病是一种通过哺乳动物咬伤进行传播的致死性传染病,常见于东南亚地区被犬科狂犬病感染的狗或猫的咬伤.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糖尿病患病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深圳市20岁以上常住人口8 200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 按WHO糖尿病(DM)诊断标准,DM患病率为4.23%,糖耐量减低(IGT) 患病率为11.94%.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肥胖、有DM家族史人群DM和IGT 患病率明显增高,DM和IGT人群多伴有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肌酐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的降低.结论 家族史、高龄、超重及高血脂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绩;周华;程锦泉;罗炳锐;杨汝培;李耀培;洪旺全;周俊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8年在浙江省天台县农村地区完成约10万人群的癫痫抽样调查,以了解癫痫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
作者:洪震;汪孝岩;黄茂盛;孙梅玲;许相如;吕传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军团菌病主要是嗜肺军团菌所引起的疾病,是近代新发现的病种之一,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甘肃省兰州地区发病情况,我们对1 063名健康人群进行了血清学检测.
作者:王嘉祺;刘华;张俭;魏莲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8年9、10、11月间,南海市发生了一起登革热流行,经病毒分离证实是Ⅱ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流行.
作者:邱宇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胃粘膜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以后虽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但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告了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当时称之谓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认为该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
作者:陈晶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9年7月24日至8月6日沅陵县棋坪乡灰溪村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共发病264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病原学检验,证实是一起因该村水井被粪便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水型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枝国;李德发;汪平;万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而且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媒介,因而一直是医学昆虫防制的主要对象.但是,在建国以前,我国蚊虫研究多着重在种类和媒介调查,仅有的少数防制工作,也对蚊媒病防制未起明显作用.
作者:陆宝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菌(107.0TCID50)加强免疫效果,并同活疫苗一针法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在河北省正定县选择42名经事先检测甲肝抗体阴性的易感儿童, 分别于0、2和6个月各接种一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并于接种后1、2、6、7、9和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观察免后抗体动态变化.结果 第1剂接种后1个月抗体阳转率达81.4%,第2剂免后抗体阳转率达100%,抗体水平于第3剂免后1个月达高峰,为2739 mIU/ml,以后呈下降趋势,免后12个月抗体阳转率仍为100%,抗体水平下降至979 m IU/ml.结论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能诱导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其免疫学效果同史克灭活疫苗相当,而明显高于活疫苗一针法.活疫苗加强免疫中 ,初免是基础.活疫苗加强免疫会提高疫苗保护效果,并延长疫苗的免疫持久性.
作者:汪萱怡;马景臣;张勇;张英林;韩常全;邢占春;陈吉朝;张玉伟;赵守军;顾惠心;徐志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控制输血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及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感染,对1993年7月~1998年7月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的14 998袋采自献血员的新鲜血及血制品进行了HBV、HCV血清学标志物复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福廷;闫东河;李廷孝;侯军;卢发强;李新菊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