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元森;黄仰苏;姚集鲁;凌小强;李学俊;彭晓谋
一、概述:1.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医院感染也日益复杂化,已成为现代医疗实践的一大障碍.
作者:张艳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A 疾病预防与控制战略规划的制定--流行病学宏观思维在大型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应用A126 什么是疾病防制战略规划?答: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决策中,有策略与措施之分,策略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即战略;措施是指导防制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即战术.
作者:张经坤;吕繁;曾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防制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1999年在8省(自治区)40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 查明35 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年发病率为16.75/10万,受灾的1998年为16.30/10万,受灾当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基本稳定.1999年1季度监测点地区人群发病与1998年同期相比减少1.7倍.病例的临床诊断经血清学核实,符合率为73.03%.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65%.灾区监测点野外黑线姬鼠占捕获小兽69.67%、褐家鼠占10.00%,居民区褐家鼠占64.33%、黑线姬鼠占6.93%;野外黑线姬鼠密度3.75%、褐家鼠0.54%,居民区褐家鼠5.03%、黑线姬鼠0.54%;野外黑线姬鼠带病毒率6.52%、抗体阳性率8.83%,褐家鼠带病毒率2.44%、抗体阳性率22.22%;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2.89%、抗体阳性率7.54%,黑线姬鼠带病毒率2.99%、抗体阳性率8.89%.监测点地区各种小兽带病毒鼠指数已高达0.14.结论 监测点地区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疫源地,具有较大的隐患,应继续监测和有重点的进行控制.
作者:陈化新;唐浏英;白晓萌;陈露菲;何绍文;万方华;龙清忠;刘红;胡美娇;刘光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布鲁氏菌属内S型与R型菌种在小鼠和犬体内相互作用的研究,弄清我国布病防治中某些流行病学现象的机理.方法 将特定浓度的S型菌悬液分别与R型菌液混合后注射于小白鼠和犬体内,20~25天后解剖取小鼠局部淋巴结、肝、脾及犬脾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结果 在小鼠试验中,各种S型布氏菌均明显地干扰了R型犬种菌的生存.但在犬体内进行的研究表明,104M菌被RM6/66菌干扰;Rev-1菌与RM6/66菌则或相互干扰,或相互平衡.S2在与RM6/66相同菌量情况下,两者可以共存,以S2稍占优势,呈互不干扰、相互共处之态.结论 研究结果能合理解释S型布病疫区内很难分离到R型布氏菌的流行病学现象,并阐明其流行病学意义.同时提示人们,当某地布病流行的优势菌被控制后,很可能出现新的优势种的布氏菌传播、流行.
作者:汪华;还锡萍;强福林;熊海平;王彩生;陈杰;陈智高;李德庆;李兰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8年1~11月,笔者对宜昌市城区137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消毒监测.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中,混匀,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作者:蒋宁;刘立屏;高文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作者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于1993、1994、1995、1997年对两家区级综合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污染情况以及紫外灯、消毒包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
作者:付大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为此,我们分四个季度对长春市的17所医院的354名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实;付军;姜小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自1998年8月起,我院率先在国内将强氧化离子水(简称酸化水)广泛应用于血透室,在透析器的复用消毒、血透机及水处理系统的消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作者:缪洁萍;陈贵民;李丽霞;蔡红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以NaClO3与HCl等原料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ClO2,利用水射器形成的负压将反应釜中生成的ClO2取出并制成ClO2水溶液消毒剂;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因其稳定性较差,多采用发生器现制现用.现对一台二氧化氯发生器所生成的二氧化氯溶液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进行试验观察.
作者:康顺爱;林立鹤;孙利群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高压灭菌器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为此我们对所管辖的18所医院每年进行2~4次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鹃;孙利群;杨云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自1977年Nishizawa T及1998年okamoto报道从1例输血后的非甲-戊肝炎病毒人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被命名为TT病毒(TTV)以来,人们认为TTV与输血有关,但是1998年国内的一些研究资料证实,与输血无关的人群中TTV感染很高.
作者:杜绍财;王奉水;季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北省应城和云梦两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实施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两县不安全注射率为88.1%,在不安全注射中,单纯消毒不正确占17%,单纯注射不正确占40%,两者都不正确占43%.结论 影响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接种器材的不足是客观影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实施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卫生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和技能的贫乏和卫生管理的薄弱以及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吉坤;于竞进;程峰;张荣珍;王若涛;王钊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族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常州市350个家系(184个Ⅱ型糖尿病先证家系和166个对照家系)进行了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3.47%,与对照组的1.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7.66,P<0.01);无论其父母、同胞或子女,均以病例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 Ⅱ型糖尿病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即Ⅱ型糖尿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也提示,家族史仍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郝超;姜维平;王亚龙;陈文宇;沈洪兵;徐耀初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了解医院各类环境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并对其作消毒效果观察,我们于1997~1998年对辖区内医院分Ⅱ、Ⅲ类环境分别采集534和235份空气样品,并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和臭氧消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光;李秀珍;徐义炳;黄愈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4年4~6月,我们选择了15所北京市城区区级医院,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并对医护人员使用消毒剂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岩;宛悦;吴宪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对国产与进口头孢哌酮进行药物经济研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临床观察两药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细菌清除、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成本效果比.结果 两药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基本一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和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明显,两药的成本效果比及治疗费用差别显著.结论 国产头孢哌酮的作用与进口头孢哌酮无明显差异,但在成本和价格上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信红;钟光林;裴保香;刘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IgM抗体是HFRS的早期诊断指标,我们采用快速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HFRS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抗HFRS病毒IgM抗体,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双峰;金红;刘桂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酸化电位水生成机制备的酸化电位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并对杀菌因子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检测酸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HCl+次氯酸钠和蒸馏水 + 次氯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及有机物对酸化电位水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效果的影响.应用HBsAg抗原性悬液定性破坏试验检测酸化电位水对HBsAg抗原性的破坏效果.结果 所试厂家的生成机制备的酸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30 s其平均杀灭率均为100%, 对 HBsAg 作用30s,可破坏HBsAg的抗原性.蒸馏水中加入次氯酸钠,其杀菌效果与酸化电位水相同.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悬液中加与不加1% 的蛋白胨, 酸化电位水对该芽胞作用20min,其平均杀灭率分别为59.54%和100%.结论 所试厂家的生成机制备的酸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HBsAg 具有快速的杀灭和破坏作用.酸化电位水的主要杀菌因子是有效氯.1%蛋白胨对酸化电位水杀灭芽胞的效果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新武;孙守红;李涛;张流波;刘秀岩;袁洽劻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效果与装载量有关,继后试验还发现在满载试验时,不同部位温度及消毒效果差异明显,二者关系密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永忠;岳木生;喻允华;陈顺兰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