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忠;岳木生;喻允华;陈顺兰
过碳酸钠(Sodium percarbonate)即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是由碳酸钠与过氧化氢形成的加成化合物,分子式为2Na2CO3.3H2O2,分子量314.02,是一种白色松散无味的颗粒状或粉状固体,具有强氧化性.为了解其消毒性能,对其消毒效果和毒性进行了实验室试验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杨云海;周艳霞;赵生友;姜晓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十年来的特征和趋势,讨论云南省对HIV的流行与控制.方法 用哨点监测的方法纵向观察和比较各类人群流行率,估算HIV感染者总数和流行率.结果 云南省1989~1998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5 868例,AIDS 229例;累计流行县达103个,其中高流行县15个,中度流行县8个.HIV流行由农村向城市蔓延、由边境向内地蔓延.HIV感染者在职业构成上农民的比例逐年下降,城市无业者所占比例至1998年已达50.2%;在HIV感染者中男性/女性的比例到1998年为3∶1;在暴露因素中1998年因吸毒感染的占73%,性传播占13.6%;HIV流行率逐年上升,1998年静脉吸毒哨点HIV流行率全省平均为24.4%、暗娼为2.4%、性病哨点为1.6%、孕产妇哨点为0.2%.全省至1998年累计HIV感染人数估计为37 737人,15~49岁成人HIV流行率为0.15%.结论 云南省HIV流行在继续发展,加强对该病的防制力度迫在眉睫.
作者:张家鹏;程何荷;贾曼红;张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的措施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医院病房里,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的.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成为易感患者,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更应重视手的清洗和消毒.
作者:罗晓黎;谭薇;李春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作者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于1993、1994、1995、1997年对两家区级综合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污染情况以及紫外灯、消毒包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
作者:付大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为此,我们分四个季度对长春市的17所医院的354名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实;付军;姜小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高压灭菌器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为此我们对所管辖的18所医院每年进行2~4次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鹃;孙利群;杨云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4年4~6月,我们选择了15所北京市城区区级医院,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并对医护人员使用消毒剂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岩;宛悦;吴宪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A 疾病预防与控制战略规划的制定--流行病学宏观思维在大型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应用A126 什么是疾病防制战略规划?答: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决策中,有策略与措施之分,策略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即战略;措施是指导防制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即战术.
作者:张经坤;吕繁;曾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族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常州市350个家系(184个Ⅱ型糖尿病先证家系和166个对照家系)进行了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3.47%,与对照组的1.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7.66,P<0.01);无论其父母、同胞或子女,均以病例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 Ⅱ型糖尿病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即Ⅱ型糖尿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也提示,家族史仍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郝超;姜维平;王亚龙;陈文宇;沈洪兵;徐耀初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IgM抗体是HFRS的早期诊断指标,我们采用快速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HFRS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抗HFRS病毒IgM抗体,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双峰;金红;刘桂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云南省大理州自1984年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至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1.21/10万,较1984年发病率612.74/10万下降99.8%.但从1996年6月起,麻疹报告发病开始回升,到1998年4月,共报告病人691例,此期间报告发病率达21.69/10万.
作者:陈白云;王素丹;黄黔云;杨雨强;李鸿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自1977年Nishizawa T及1998年okamoto报道从1例输血后的非甲-戊肝炎病毒人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被命名为TT病毒(TTV)以来,人们认为TTV与输血有关,但是1998年国内的一些研究资料证实,与输血无关的人群中TTV感染很高.
作者:杜绍财;王奉水;季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自1998年8月起,我院率先在国内将强氧化离子水(简称酸化水)广泛应用于血透室,在透析器的复用消毒、血透机及水处理系统的消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作者:缪洁萍;陈贵民;李丽霞;蔡红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酸化电位水生成机制备的酸化电位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并对杀菌因子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检测酸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HCl+次氯酸钠和蒸馏水 + 次氯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及有机物对酸化电位水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效果的影响.应用HBsAg抗原性悬液定性破坏试验检测酸化电位水对HBsAg抗原性的破坏效果.结果 所试厂家的生成机制备的酸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30 s其平均杀灭率均为100%, 对 HBsAg 作用30s,可破坏HBsAg的抗原性.蒸馏水中加入次氯酸钠,其杀菌效果与酸化电位水相同.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悬液中加与不加1% 的蛋白胨, 酸化电位水对该芽胞作用20min,其平均杀灭率分别为59.54%和100%.结论 所试厂家的生成机制备的酸化电位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HBsAg 具有快速的杀灭和破坏作用.酸化电位水的主要杀菌因子是有效氯.1%蛋白胨对酸化电位水杀灭芽胞的效果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新武;孙守红;李涛;张流波;刘秀岩;袁洽劻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苯酚(石炭酸)器械消毒液使用年代较久,它以无腐蚀性、对浸泡金属器械不致锈等特点而被各级医护人员所喜爱.本消毒液主要起消毒作用的成分是苯酚,它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对某些芽胞和真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作者:赖燕菲;吴瑶;盛吉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CYJ-1型臭氧消毒机由臭氧发生器、激励器、风机与程控装置组成,启动后,对其杀灭空气中细菌的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
作者:黄新宇;孙利群;姜晓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一、概述:1.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医院感染也日益复杂化,已成为现代医疗实践的一大障碍.
作者:张艳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短小芽胞杆菌E601已在中国确定为辐射灭菌指示菌.为使指示菌在灭菌过程中的应用标准化、规范化,保证灭菌质量,需要对其固有抗辐射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制备抗辐射稳定的生物指示剂作详尽研究.方法 应用钴60γ射线和高能电子束对短小芽胞杆菌E601进行辐照,测定不同条件下的D10值.结果 ①因载体、介质不同,D10值变化在1.60~2.53kGy之间.②不同温度下保存一年,指示菌片芽胞抗辐射性无明显变化.但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菌片上存活菌数逐渐减少.③载体、介质影响存活率,电子束与钴60结果一致.结论 短小芽胞杆菌D10值在1.60~2.53kGy之间,且抗性稳定.本试验条件下制备的可溶性菌片抗力高,D10值为2.53kGy,可长期保存,适宜作指示剂应用.
作者:耿彦生;袁洽劻;李涛;张杏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接触并为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用品.它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卫生用品能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卫生保健作用,而劣质卫生用品则可导致使用者身体不适或疾病.
作者:艾国学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丝虫病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等6种危害人类严重的热带病之一.全球现有73个国家和地区有淋巴丝虫病流行,共有病人1.19亿.淋巴丝虫病虽一般不直接致人死亡,但其引起的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和反复发作的急性淋巴系统炎症可使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第二大致残病因.
作者:孙德建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