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海;周艳霞;赵生友;姜晓春
为了解广州地区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污染状况,我们于1997、1998年在该地区236所医院中对医护人员进行了802人次手细菌污染调查,并观察其消毒效果.
作者:李秀珍;李锦光;张健;黄愈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的措施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医院病房里,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的.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成为易感患者,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更应重视手的清洗和消毒.
作者:罗晓黎;谭薇;李春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苯酚(石炭酸)器械消毒液使用年代较久,它以无腐蚀性、对浸泡金属器械不致锈等特点而被各级医护人员所喜爱.本消毒液主要起消毒作用的成分是苯酚,它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对某些芽胞和真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作者:赖燕菲;吴瑶;盛吉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云南省大理州自1984年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至1995年,报告发病率为1.21/10万,较1984年发病率612.74/10万下降99.8%.但从1996年6月起,麻疹报告发病开始回升,到1998年4月,共报告病人691例,此期间报告发病率达21.69/10万.
作者:陈白云;王素丹;黄黔云;杨雨强;李鸿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北省应城和云梦两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实施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两县不安全注射率为88.1%,在不安全注射中,单纯消毒不正确占17%,单纯注射不正确占40%,两者都不正确占43%.结论 影响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接种器材的不足是客观影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实施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卫生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和技能的贫乏和卫生管理的薄弱以及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吉坤;于竞进;程峰;张荣珍;王若涛;王钊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防制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1999年在8省(自治区)40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 查明35 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年发病率为16.75/10万,受灾的1998年为16.30/10万,受灾当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基本稳定.1999年1季度监测点地区人群发病与1998年同期相比减少1.7倍.病例的临床诊断经血清学核实,符合率为73.03%.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65%.灾区监测点野外黑线姬鼠占捕获小兽69.67%、褐家鼠占10.00%,居民区褐家鼠占64.33%、黑线姬鼠占6.93%;野外黑线姬鼠密度3.75%、褐家鼠0.54%,居民区褐家鼠5.03%、黑线姬鼠0.54%;野外黑线姬鼠带病毒率6.52%、抗体阳性率8.83%,褐家鼠带病毒率2.44%、抗体阳性率22.22%;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2.89%、抗体阳性率7.54%,黑线姬鼠带病毒率2.99%、抗体阳性率8.89%.监测点地区各种小兽带病毒鼠指数已高达0.14.结论 监测点地区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疫源地,具有较大的隐患,应继续监测和有重点的进行控制.
作者:陈化新;唐浏英;白晓萌;陈露菲;何绍文;万方华;龙清忠;刘红;胡美娇;刘光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8年1~11月,笔者对宜昌市城区137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消毒监测.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中,混匀,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作者:蒋宁;刘立屏;高文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以NaClO3与HCl等原料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ClO2,利用水射器形成的负压将反应釜中生成的ClO2取出并制成ClO2水溶液消毒剂;其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因其稳定性较差,多采用发生器现制现用.现对一台二氧化氯发生器所生成的二氧化氯溶液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进行试验观察.
作者:康顺爱;林立鹤;孙利群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过碳酸钠(Sodium percarbonate)即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是由碳酸钠与过氧化氢形成的加成化合物,分子式为2Na2CO3.3H2O2,分子量314.02,是一种白色松散无味的颗粒状或粉状固体,具有强氧化性.为了解其消毒性能,对其消毒效果和毒性进行了实验室试验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杨云海;周艳霞;赵生友;姜晓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8年4月5~20日,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山乡出现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人51例,罹患率为6.39‰.
作者:姜波;何伟;康殿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接触并为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用品.它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卫生用品能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卫生保健作用,而劣质卫生用品则可导致使用者身体不适或疾病.
作者:艾国学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族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常州市350个家系(184个Ⅱ型糖尿病先证家系和166个对照家系)进行了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3.47%,与对照组的1.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7.66,P<0.01);无论其父母、同胞或子女,均以病例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 Ⅱ型糖尿病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即Ⅱ型糖尿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也提示,家族史仍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郝超;姜维平;王亚龙;陈文宇;沈洪兵;徐耀初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酸化电位水又叫氧化还原电位水,它通过特殊的白金钛和金电极,在有隔膜的电解槽中将含有0.05%氯化钠的自来水电解成具有氧化还原电位(ORP)1 100mV以上,pH2.7以下的特殊消毒水.酸化电位水具有氧化能力和很强的杀菌作用,为准确评价该水的消毒效果,我们观察了不同ORP值和pH值的酸化电位水对细菌、芽胞的消毒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景芹;丁津华;沈破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为寻找安全、无毒、高效的胃镜消毒方法,本文探讨应用氧化电位水(EOW)消毒胃镜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污染的50支胃镜进行现场消毒试验.胃镜经去有机物处理后,以EOW生成机制备的EOW原液 [氧化还原电位(ORP)1 100mV,pH2.7,有效氯40~50mg/L]分别浸泡消毒5min、1min.于消毒前后共采样160例次.结果 EOW对胃镜表面自然菌杀灭率5min、1min组分别为99.94%、99.89% ,1min组腔内杀灭率为98.80%,平均每件杀灭率为99.54% .结论 在彻底清除胃镜内、外有机物后,用EOW浸泡1min,能迅速杀灭微生物且因其无毒性残留可省去无菌水冲洗步骤,为临床安全、有效、便捷的消毒方法,经观察350例对胃镜无损害.
作者:高哲平;秦俊玲;张京;尹炜玲;杨雪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丝虫病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等6种危害人类严重的热带病之一.全球现有73个国家和地区有淋巴丝虫病流行,共有病人1.19亿.淋巴丝虫病虽一般不直接致人死亡,但其引起的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和反复发作的急性淋巴系统炎症可使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第二大致残病因.
作者:孙德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高压灭菌器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为此我们对所管辖的18所医院每年进行2~4次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鹃;孙利群;杨云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4年4~6月,我们选择了15所北京市城区区级医院,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并对医护人员使用消毒剂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岩;宛悦;吴宪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作者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于1993、1994、1995、1997年对两家区级综合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污染情况以及紫外灯、消毒包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
作者:付大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患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TT病毒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5例血浆置换患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TT病毒(TTV)感染情况,分析TT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 TTV在45例血浆置换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5.6%(7/45),在87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3.4%(3/8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0,P<0.05).7例TTV阳性患者中,6例有输血史.且TTV阳性和TTV阴性两组之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血、血浆在传播TTV感染有重要意义,TTV是否导致或促进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因素,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江元森;黄仰苏;姚集鲁;凌小强;李学俊;彭晓谋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