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李锦光;张健;黄愈玲
目的 探讨胆石病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111例门诊胆石病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结果 研究发现胆囊炎、体质指数、甘油三脂和豆制品摄入频率与该病发生呈显著正关联,解痉药物和饮酒呈负关联.结论 表明胆囊炎、肥胖(尤其是伴甘油三脂增高的肥胖)是胆石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提出豆制品摄入、饮浓茶、饮酒与该病发生可能有关的线索.
作者:谈永飞;杨松;喻荣彬;彭俊;周家仪;沈靖;姚才良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了解广州地区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污染状况,我们于1997、1998年在该地区236所医院中对医护人员进行了802人次手细菌污染调查,并观察其消毒效果.
作者:李秀珍;李锦光;张健;黄愈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接触并为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用品.它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卫生用品能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卫生保健作用,而劣质卫生用品则可导致使用者身体不适或疾病.
作者:艾国学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琴纳(Edward Jenner)发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迄今已200多年.人类已经研制成功几十种人用疫苗,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护了人类的健康,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王克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丝虫病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等6种危害人类严重的热带病之一.全球现有73个国家和地区有淋巴丝虫病流行,共有病人1.19亿.淋巴丝虫病虽一般不直接致人死亡,但其引起的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和反复发作的急性淋巴系统炎症可使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第二大致残病因.
作者:孙德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患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TT病毒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5例血浆置换患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TT病毒(TTV)感染情况,分析TT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 TTV在45例血浆置换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5.6%(7/45),在87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3.4%(3/8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0,P<0.05).7例TTV阳性患者中,6例有输血史.且TTV阳性和TTV阴性两组之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血、血浆在传播TTV感染有重要意义,TTV是否导致或促进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因素,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江元森;黄仰苏;姚集鲁;凌小强;李学俊;彭晓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IgM抗体是HFRS的早期诊断指标,我们采用快速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HFRS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抗HFRS病毒IgM抗体,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双峰;金红;刘桂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为寻找安全、无毒、高效的胃镜消毒方法,本文探讨应用氧化电位水(EOW)消毒胃镜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污染的50支胃镜进行现场消毒试验.胃镜经去有机物处理后,以EOW生成机制备的EOW原液 [氧化还原电位(ORP)1 100mV,pH2.7,有效氯40~50mg/L]分别浸泡消毒5min、1min.于消毒前后共采样160例次.结果 EOW对胃镜表面自然菌杀灭率5min、1min组分别为99.94%、99.89% ,1min组腔内杀灭率为98.80%,平均每件杀灭率为99.54% .结论 在彻底清除胃镜内、外有机物后,用EOW浸泡1min,能迅速杀灭微生物且因其无毒性残留可省去无菌水冲洗步骤,为临床安全、有效、便捷的消毒方法,经观察350例对胃镜无损害.
作者:高哲平;秦俊玲;张京;尹炜玲;杨雪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8年4月5~20日,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山乡出现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人51例,罹患率为6.39‰.
作者:姜波;何伟;康殿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A 疾病预防与控制战略规划的制定--流行病学宏观思维在大型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应用A126 什么是疾病防制战略规划?答: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决策中,有策略与措施之分,策略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即战略;措施是指导防制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即战术.
作者:张经坤;吕繁;曾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对国产与进口头孢哌酮进行药物经济研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临床观察两药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细菌清除、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成本效果比.结果 两药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基本一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和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明显,两药的成本效果比及治疗费用差别显著.结论 国产头孢哌酮的作用与进口头孢哌酮无明显差异,但在成本和价格上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信红;钟光林;裴保香;刘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为此,我们分四个季度对长春市的17所医院的354名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实;付军;姜小春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8年1~11月,笔者对宜昌市城区137家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消毒监测.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稀释液中,混匀,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作者:蒋宁;刘立屏;高文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为了解某地市级医院用于中、高级消毒的常用几种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状况,我们于1998年1~12月对该院各科室使用中的2%戊二醛、75%的医用酒精、含有效碘0.5%的活力碘和1∶200稀释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细菌污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月云;龚仁珍;张方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的措施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医院病房里,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的.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成为易感患者,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更应重视手的清洗和消毒.
作者:罗晓黎;谭薇;李春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苯酚(石炭酸)器械消毒液使用年代较久,它以无腐蚀性、对浸泡金属器械不致锈等特点而被各级医护人员所喜爱.本消毒液主要起消毒作用的成分是苯酚,它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在较高温度下可能对某些芽胞和真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作者:赖燕菲;吴瑶;盛吉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布鲁氏菌属内S型与R型菌种在小鼠和犬体内相互作用的研究,弄清我国布病防治中某些流行病学现象的机理.方法 将特定浓度的S型菌悬液分别与R型菌液混合后注射于小白鼠和犬体内,20~25天后解剖取小鼠局部淋巴结、肝、脾及犬脾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结果 在小鼠试验中,各种S型布氏菌均明显地干扰了R型犬种菌的生存.但在犬体内进行的研究表明,104M菌被RM6/66菌干扰;Rev-1菌与RM6/66菌则或相互干扰,或相互平衡.S2在与RM6/66相同菌量情况下,两者可以共存,以S2稍占优势,呈互不干扰、相互共处之态.结论 研究结果能合理解释S型布病疫区内很难分离到R型布氏菌的流行病学现象,并阐明其流行病学意义.同时提示人们,当某地布病流行的优势菌被控制后,很可能出现新的优势种的布氏菌传播、流行.
作者:汪华;还锡萍;强福林;熊海平;王彩生;陈杰;陈智高;李德庆;李兰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1994年4~6月,我们选择了15所北京市城区区级医院,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并对医护人员使用消毒剂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岩;宛悦;吴宪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自1977年Nishizawa T及1998年okamoto报道从1例输血后的非甲-戊肝炎病毒人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被命名为TT病毒(TTV)以来,人们认为TTV与输血有关,但是1998年国内的一些研究资料证实,与输血无关的人群中TTV感染很高.
作者:杜绍财;王奉水;季颖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