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治疗感染囊尾蚴猪的试验

沈维力;张洪伟;成栓之;陈学;潘亚茹

关键词:丙硫苯咪唑, 左旋咪唑, 吡喹酮治疗, 感染, 猪囊尾蚴病, 严重危害, 牛囊尾蚴病, 猪囊虫病, 危害健康, 生长发育, 人畜共患, 利用价值, 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 国外应用, 养殖业, 绦虫病, 屠宰, 内脏, 疗效
摘要:猪囊尾蚴病(简称猪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共患互染的寄生虫病.本病不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屠宰后其胴体、内脏无利用价值,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感染有钩绦虫病,严重危害健康.近年来,国外应用吡喹酮治疗牛囊尾蚴病及国内有以吡喹酮,丙硫苯咪唑治疗猪囊尾蚴病的报道,都取得较好疗效.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因子与分子检测

    1982年,在美国Michigan和Oregon的一起出血性肠炎暴发中首次分离出E.coli O157:H7,回顾性检测自1973年以来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收集的3000多份大肠杆菌,仅分离1份过去存在的O157:H7,显然E.coli O157:H7是一种新的致病菌[1].

    作者:刘光明;苏水宽;揭斐;郭美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截至1985年,全世界估计有2800万病人,解放以来经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证明该病在我国是一种流行面积很广、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左胜利;桂爱芳;杨连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恙虫病多焦痂病例并球后视神经损害1例

    患者女性,农民,37岁,以寒战高热伴剧烈前额头痛15d,于1996年8月12日入院.体温39.5℃,烦躁,醉汉外观,全身皮肤潮红,左前臂及腋窝皮肤处有3个焦痂,左腋窝可触及4个肿大淋巴结,有触痛,眼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右肋下15mm,质软、触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作者:胡宝生;肖朝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γ射线对沙门氏菌属的辐照效应及保藏冻猪肉研究

    把辐照技术应用于食品的无害化处理和延长保藏时间,是我国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项重要决策.60年代以来,国内多部门、多学科密切合作,在食品辐照工艺、卫生安全性、卫生标准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培仁;王中州;张丁;张建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大肠杆菌O157的致病性:1例大肠杆菌O157∶NM和副溶血性弧菌的重叠感染

    目的探讨从杭州一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NM的致病性.方法对一重叠感染大肠杆菌O157∶NM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急性腹泻患者,调查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分析、血清学鉴定、毒力试验等,并采集发病后第4、18天血清与分离菌株试管定量凝集试验,检测其特异性抗菌抗体.结果菌株26-1为大肠杆菌O157∶NM,Vero毒素阴性,未携60MDa质粒,EHEC溶血素基因阴性:菌株26-2为副溶血性弧菌,为强毒株.患者第4、18天血清与分离菌株未见凝集阳性反应.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考虑诊断该病例为急性副溶血性弧菌肠炎.结论我国人群和家畜肠道中可能存在一类致病性不明或非致病性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EHEC的鉴定应重视毒力因子的检测,同时亦不能忽视患者是否有其它肠道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作者:潘劲草;孟冬梅;黄诚孝;斯国静;邓晶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间接血凝法检测孕妇血清、阴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抗体

    沙眼衣原体可以引起多个部位的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间接血凝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沙眼衣原体抗体能否反应孕妇泌尿生殖道的感染情况,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危害都比较严重,了解孕妇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可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全意;张桂宁;郝风荣;潘玉珍;刘海英;戴旻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华支睾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引起,又称肝吸虫病,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检获虫卵,但因虫卵小或感染度轻、排卵少而易于漏诊,免疫诊断可弥补不足.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显著提高了免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果,其在临床辅助诊断和疫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将近年来有关本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静;章子豪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复方新诺明预防HIV感染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附46例分析)

    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儿童艾滋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对于延长艾滋病患儿的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总结4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儿使用复方新诺明(SMZco)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赛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蜡样芽胞杆菌溶血性肠毒素的提取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蜡样芽胞杆菌是国内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之一,提取其溶血性肠毒素有助于阐明它的发病机理,有可能制备诊断试剂,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目的.从国内引起食物中毒的100株蜡样芽胞杆菌中,选出试验用菌株.从培养后的上清液中,经过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制备性凝胶电泳提取蜡样芽胞杆菌溶血素.溶血素由B、L1和L2 3种成份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5、36和45kDa 3种成份的协同作用在血琼脂上引起靶状溶血,使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兔小肠肠段结扎产生积液反应,Vero细胞形态学改变.提示蜡样芽胞杆菌溶血素具有肠毒素的性质,试验也证实所提取的溶血素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作者:贾力敏;蒋兆英;陈晓蔚;许文炯;杜雪飞;周自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4例弓形虫病的临床及实验诊断

    刚地弓形虫可引起人畜的弓形虫病.该虫呈世界性分布,动物及人体感染普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群感染很普遍,其感染率为25%~50%,我国人群感染率为5%~20%,但真正发病者不多.至1991年病例报告仅51例[1].1996年以来我们发现并诊治了4例弓形虫病,在国内,尤其在浙江省内尚不多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春兰;毛文祥;谢鑫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肺包虫病的诊断与外科处理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我国北方尤以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而肺包虫的发病率反次于肝包虫病居.第二位.我院自1982~1998年共救治肺包虫病46例,本文就其单发、多发性肺虫病合并其它部位包虫及并发症的诊断处理、手术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国斌;郝永存;余生林;王永成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伤寒沙门氏菌肠毒素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目的为探讨伤寒沙门氏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方法根据已知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肠毒素基因序列,设计 PCR 引物,扩增并克隆了伤寒沙门氏菌的肠毒素结构基因.双酶切造成部分序列缺失,亚克隆于自杀质粒后,通过电穿孔转化,同源重组替换野生型肠毒素基因.结果 PCR 及序列分析证实,缺失突变株的肠毒素基因缺失403个碱基.经血清学鉴定,该突变株保持母系菌株的 Vi 抗原表型. 结论该突变株的构建为研究肠毒素基因在至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铁民;江崎孝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目的克隆并表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以制备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方法利用 PCR 技术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的 cDNA 基因,经 BamHI 和 EcoRI 双酶切后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 PEGX2-T,并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研究.结果获得目的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可诱导表达约 44kD 的融合蛋白,该重组抗原能被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地表达了一种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田生和;段凯;赖建平;王大坤;郑宏;石磊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恙虫病立克次体山东株在野鼠内脏分布研究

    目前对鼠体内恙虫立克次体(Rt)的分离,一般采用取鼠肝、脾、肾混合匀浆后接种小白鼠腹腔传代[1,2],但一些学者单独采用脾匀浆[3,4],或脾与肾混合匀浆[5,6]接种小白鼠亦能成功地分离出Rt,于恩庶等报告从鼠(沟鼠、屋顶鼠、田鼠)脑、脾和肾脏内分离Rt结果并不一致,以肾为分离材料为阳性率为高,脑、脾次之[7].作者采用Rt分离及脏器组织印片检查等方法分别从黑线姬鼠、大仓鼠的脾、肝或肾中分离到R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喜;杨占清;吴钦永;苏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弓形虫病91例疗效分析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在我国及我区不少见.而采用阿奇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弓形虫病报告不多.近年来,国内沙红报告1例,国外陆续用于临床.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将91例弓形虫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阿奇霉素、干扰素或螺旋霉素、SMZCO联合治疗,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组优于螺旋霉素组,χ2=17.25,P<0.005.

    作者:何爱珍;姚瑾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环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环状病毒(Orbivirus)是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的一类虫媒病毒,通过吸血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蠓、蜱、蚊、白蛉等)传播给脊椎动物(包括人),并在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这两种宿主体内繁殖,引起人、野生动物、家畜等相关疾病.

    作者:陈娟;黄祥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幼鸽暴发新城疫及其对人感染报告

    1997年11月,河南省荥阳市某鸽场饲养的10~15龄的肉鸽相继发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实验,证实为鸽新城疫.同时此期间发生了1例鸽新城疫对人的感染,一并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颖;王亚宾;张红英;王自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福建近年恙螨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检测研究

    目的检测恙螨幼虫体内恙虫病东方体,分析福建恙虫病可能流行的趋势.方法从福建山区及沿海地区捕鼠采集恙螨幼虫,通过分类鉴定,以每只鼠体的寄生螨作为一个被检单位,用套式 PCR 扩增恙虫病东方体Sta 58kDa基因的88bp片段,以确定恙螨幼虫是否携带本病原,继而估计该地区是否存在恙虫病疫源地.结果从105份被检单位的恙螨幼虫检出7份恙虫病东方体阳性标本,主要宿主为黄毛鼠,主要媒介为纤恙螨属的地里纤及小板纤恙螨,与有关资料比较,证实本省恙虫病的宿主和媒介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福建沿海地区恙螨的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率高于山区,疫源地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作者:严延生;郑健;陈亮;廖灏溶;于恩庶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卡氏肺囊虫基因分型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于1988年被证明是一种真菌,主要引起免疫妥协患者,特别是感染HIV的AIDS患者的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传统的表型分型方法,如用特异抗血清仅能区分来自不同宿主及不同地理区域的Pc,不能进行株鉴定,难以满足实际需要[1~3];现代的基因分型方法,因其分辨力和分型率高而倍受重视.由于感染人类的Pc尚不能人工培养,RFLP[4]、PFGE[5]等需用大量病原体的分型方法并不适合临床及环境样本中微量Pc的分析.

    作者:杨湘越;王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恙螨体内HFRSV基因检测及定位的初步研究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小盾纤恙螨的媒介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RT-PCR和Nested RT-PCR从恙螨体内检测到HFRSr-RNA;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在恙螨的卵巢细胞、支肠细胞等组织中检测到HFRSU-RNA.以上结果为恙螨的媒介意义提供了具有分子水平的直接证据,对 HFRS 的流行病学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张云;朱进;唐家琪;吴光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