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凤;刘桂兰;王芳芳;刘树辉;许丽莹;韩华;程少平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辨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200例,根据中医临床症状辨证分为五组:气阴亏虚型、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津伤燥热型、瘀血阻滞型,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均按常规方法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瘀血阻滞型与其它各型相比差异显著,表现为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减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减慢为显著;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腓肠神经减慢为显著。结论: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可作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伊;刘双岭;孔妍;黄昕;石朗;刘松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足一号熏洗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1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足一号中药汤剂熏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下肢血管病变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下肢血管内径狭窄程度、频谱宽度、收缩期峰速比、频谱波形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足一号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洪宇;赵娜;张其超;王冰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瓜蒌皮中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指纹图谱,并比较研究不同品种、产地瓜蒌皮氨基酸含量差异,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瓜蒌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苯酯( PITC)为衍生试剂,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4.6mm ×250mm,5μm);流动相A:乙腈-水(4∶1),流动相B:醋酸钠-乙腈溶液(93∶7),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为30℃。结果:建立了瓜蒌皮中19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液相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瓜蒌皮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和聚类分析。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鉴别和区分不同来源的瓜蒌皮药材,为全面控制瓜蒌皮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郝变;潘丽丽;袁少雄;杨颂;李亭亭;徐何方;李向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优选真武汤颗粒剂佳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出膏率、浸出物、总生物碱含量和芍药苷含量多指标进行综合考察,确定佳的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结果:确定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以A3B2C1因素水平组合,即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1h,第二次加8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0.5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实验参数适用于真武汤其它制剂的提取。
作者:陈忠新;戴临风;李芊绵;田明;宋立群;宋业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总结宋立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归纳出针对慢性肾衰竭的有效药对。常用药对包括罗布麻与杜仲炭;姜黄与土虫;积雪草与猫须草;熟大黄与生牡蛎;四君子汤双对。
作者:马晓鹏;宋立群;陈雅超;马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血糖、血脂、血流变、间歇性跛行距离及踝肱比等,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糖脉通,并予中药外洗及针灸等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以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变、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肢体抬高试验、主要中医症候疗效等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糖脉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糖、血脂等异常理化指标,疗效优于西药组;糖脉通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比等,治疗前后均出现显著性差异,且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补气活血、解毒通络为组方原则的糖脉通在临床上可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糖脂代谢、血流变及下肢血管病变等情况。
作者:钱秋海;赵红敏;钱卫斌;蔡欣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制定蚓激酶肠溶胶囊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蚓激酶肠溶胶囊。方法:首先以流动性和吸湿性为指标,以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辅料进行制粒考察,以胶囊内容物的流动性、胶囊的崩解时限做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辅料的用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辅料对蚓激酶鉴别反应有无干扰。结果:终选定以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备工艺流程为:以淀粉、微晶纤维素为辅料,蚓激酶原料药过80目筛总混30min,称量混合后制粒,减压干燥,过50目筛整粒,填充于肠溶胶囊壳中。结论:制定了蚓激酶肠溶胶囊的处方与制备工艺。
作者:井中旭;冯宇飞;张妍妍;窦金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开展文献的整理研究,挖掘真武汤的治病种类,探索真武汤在肾脏病中的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为真武汤在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电子检索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借助NoteExpress2.8及EpiData 3.1软件对目标文献进行数理规范,然后导入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0篇,文献中涉及肾病9种疾病,以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为主;加味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高;单味用药频率以黄芪、党参、泽泻、猪苓、丹参、大黄相对较高。结论:真武汤在治疗肾脏病的用药上符合同病异治原则,虽西医对疾病诊断不同,但以肾虚的证型为线索,可总结出真武汤在治疗肾病上的用药规律。
作者:宋业旭;刘爽;贠捷;宋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间质性肺炎归属肺痿范畴,肺主气,主肃降,肝主血,主生发,肺肝共主血气疏泄,且肺病首易及肝,故间质性肺炎可从肝论治;其治法以养肝阴、疏肝气为原则。
作者:王禹水;卢绪香;朱雪;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湿疹是一种以表皮肥厚、苔藓样变和丘疱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治疗顽固湿疹虽起效快,但易反复发作继而加重。本文通过临床所见顽固手湿疹及头皮湿疹做为典型病例,深入分析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并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庞雪莹;王德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et.又被称为中华甘松、甘松香,《本草纲目》中称其“叶细,引蔓丛生”[1]。多产于四川、甘肃,西藏等地。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芳香开窍,健脾开胃,理气止痛等功效,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心血不足,癫狂痰厥等症[2],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而显著的作用,现结合临床概述如下。
作者:张盼;程光宇;程为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关于动物药蝉蜕的相关报道,对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表明蝉蜕具有较突出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今后在各医药学领域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高长久;张梦琪;曹静;旺建伟;赵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CD8及脾脏指数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后,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穴行穴位埋线治疗,于治疗28天球后取血测定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的含量及测定脾脏指数。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后,免疫抑制大鼠血清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含量明显上升(P<0.05)及脾脏指数增高(P<0.05)。结论:①穴位埋线可通过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清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含量从而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能力;②穴位埋线疗法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指数。
作者:王志婕;邢艳丽;高潇;卜亚龙;苏晶;袁洪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笔者做为卢芳老师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通过病例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结合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归纳整理卢老师治疗疑难杂症用药特点:辨病与辨证,中西要合璧;药味少而精,药量大而惊;继承不守旧,思维多创新;理论有创新,疗效有突破。
作者:李倜;卢天蛟;郎宜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灵枢·厥病》主要论述了因厥气上逆而引起各种厥头痛、厥心痛以及诸厥气为逆的病证特点、治疗、预后,及其与真头痛、真心痛的鉴别等。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慎;刘雨儿;胡薇;常小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黄素(Emodin)对人宫颈癌siha、Hela和C33A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宫颈癌siha、Hela和C33A细胞分别移植至裸鼠皮下,建立A(siha细胞)、B(Hela细胞)和C ( C33 A细胞)三种细胞移植瘤模型。第15天将移植成功的各模型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经灌胃给予0.1%二甲基亚砜( DMSO)0.2mL/只、大黄素20mg/kg和大黄素40mg/kg,每日1次,共14天。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瘤重和生长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和肿瘤体积抑制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大黄素低剂量组对肿瘤生长体积抑制作用不明显,大黄素高剂量组肿瘤瘤重和生长体积均受到显著抑制;三种模型中,大黄素对siha、Hela两种细胞移植瘤抑制效果优于C33A细胞移植瘤。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对siha和Hela细胞移植瘤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陶永梅;徐丹;王子一;侯立强;王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加味温胆汤配合火针治疗,对照组用加味温胆汤,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温胆汤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俊志;孙冷冰;佟晓辉;刘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肾内科收集的60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对照组接受依那普利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蛋白定性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对尿微量白蛋白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对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有降低作用,西药对照组对其则没有影响。中药治疗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定性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作用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妍;王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清代名医陈德求所撰《医学传灯》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文献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陈德求撰《医学传灯》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复方135首,涉及中药131种,总用药次数1306次。结论:临床治疗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黄芩、陈皮、半夏、柴胡、茯苓、白芍药、枳壳、桔梗、当归、人参等。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为主。
作者:乔勇;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寻找藏药材牦牛角中解热镇痛物质。方法:实验以牦牛角为原料,经回流提取得到粗提液,再经过透析和非变性电泳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肽;采用皮下酵母注射法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热板法评价镇痛活性。结果:牦牛角回流粗提取液经透析、非变性电泳分离后,得到的小分子多肽在给药30min后能显著降低肛温,达到大痛阈,并提高值到67%。结论:研究证实牦牛角粗提取液有明显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为进一步获得新的多肽类解热镇痛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王鸣刚;李晓茹;张新国;相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