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芳
目的:通过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NF-α、IL-6的测定,探讨一甲煎治疗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20只小鼠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采用BCG和LPS联合复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治疗2周后,采血清检测TNF-α、IL-6含量.结果: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L-6均有下降趋势.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甲煎能够治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解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作者:曲苗;常惟智;旺建伟;孙敏;于英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观察补肾中药对骨性关节炎患者TNF-α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清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补肾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能够抑制TNF-α的释放.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研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心络组,消心痛组,复方丹参饮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连续空腹灌胃7天,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缺血处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与通心络组比较,消心痛组和复方丹参饮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液中TGF-β1的含量均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消心痛组比较,除复方丹参饮中、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复方丹参饮低剂量组心肌组织液中TGF-β1的含量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饮对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具有保护功效,其机制与心肌组织液中TGF-β1含量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李子玉;卢国玲;王鑫焱;徐京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冰醋酸(70∶ 29∶1),检测波长为317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马兜铃酸A在40~4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马兜铃酸A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6%.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有影响.
作者:李迪;吴宏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凝胶色谱法对舒血宁注射液中高分子量物质进行测定.方法:采用TSK GEL 2000SWXL(5μm,7.8mm×300mm)色谱柱,流动相为三氟醋酸-乙腈-水(0.05∶20∶80),流量为0.7mL/min,检测波长214nm,进样量为5μL.结果:所检测的舒血宁注射液未检出高分子物质.结论:凝胶色谱法测定舒血宁注射中高分子物质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舒血宁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舒血宁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思路.
作者:马志强;蔡程科;刘璐;李强;倪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毛脉酸模多糖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优化毛脉酸模多糖提取方法.结果:得到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2.9h,粉碎粒度为120目,醇沉浓度为70%,重复3次,得到多糖的得率高为7.1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毛脉酸模多糖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周玉;孙晓佳;孙莹;张维君;王振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异位妊娠的临床症状、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改善异位妊娠治疗方案.方法:将8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自拟汤剂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前和7天后进行B超检查,观察包块直径变化情况,空腹抽血检查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孕酮水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平均改善时间,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包块直径、β-HCG、孕酮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包块直径、β-HCG、孕酮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β-HCG复常时间、月均复常时间、包块完成吸收时间、盆腔积液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能优化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协同降低机体性激素水平,抑制疾病发展,缩短症状、体征复常时间,且可降低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姚丹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制作UC大鼠模型.检测四神丸高、中、低各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L-2、IL-4、IL-8含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神丸高、中、低各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均能明显提高UC大鼠IL-2、IL-4的水平,降低IL-8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小剂量组与SAS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SASP组比较,IL-2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IL-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神丸治疗UC大鼠的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IL-2、IL-4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抑制IL-8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秀珍;毛颖;张喆;高长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优选芪玄抑甲宁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自变量,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哈巴苷和迷迭香酸得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选取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74.4min,加水量为13.56倍,提取时间1.165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芪玄抑甲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哈巴苷、迷迭香酸含量总和的大估计值为0.36,与预测值相符.结论:该方法简便合理,稳定,可预测性较好.
作者:柳长凤;苗晶囡;邱军强;崔晓旭;刘树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推拿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结论:推拿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明显好于中药治疗.
作者:杨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心衰模型,再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西药组,高剂量当归补血汤(0.5mL)+西药组,低剂量当归补血汤(0.25mL)+西药组.连续灌服42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对以上各组心肌组织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邻苯三酚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同时对各组的心脏指数和免疫脏器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高、低剂量的当归补血汤+西药和单纯西药均能显著提高心衰大鼠心肌组织CGRP和SOD含量(P<0.01),并可明显降低ET和MDA含量(P<0.01);与传统的常规西药相比,高、低剂量的当归补血汤+西药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同时,它还显著提高心衰大鼠的免疫脏器指数(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可显著加强传统西药改善心力衰竭心肌组织的ET、CGRP、MDA和SOD的作用.
作者:蒲秀瑛;王恒瑞;许珊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丹活性部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CK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金丹不同洗脱部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大鼠血清CK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筛选出金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部位及心肌梗死面积,说明金丹活性部位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水洗脱组、60%乙醇洗脱组大鼠血清CK的含量降低极为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预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极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水洗脱组、60%乙醇洗脱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亦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丹60%乙醇洗脱组分与水洗脱组分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CK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说明金丹60%乙醇洗脱组分与水洗脱组分为金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部位,其具有较好的保护大鼠心肌作用.
作者:高彦宇;王艳丽;蒋希成;胡晓阳;马育轩;李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刘渡舟教授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推崇经方,不薄时方,并提出“古今接轨”的新论点,主张方证相对,有证有方,在诊治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本文拟对刘老经方运用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即重视辨证,以法统方;善抓主证,重视兼变;方证相对,以方带证;古今接轨,经时结合;灵活变通,不为所拘;以及精研类方,拓展应用等六个方面,并介绍了典型病例的经方治验实录,以期有资于临床.
作者: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王利敏;梁永宣;王庆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VD的疗效确切,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大大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志轩;徐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文从《金匮要略》对水湿痰饮病的总领性辨治原则入手,将《伤寒论》中针对分布于各经病变的水湿痰饮所创之方进行简要归纳,探析仲景辨治此类病证的思路,以印证外感病与杂病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相合,理解辨病与辨证相互合参的意义,从而更为准确地应用经方.
作者:郁保生;石晓理;张国山;吕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文对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具有药用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促进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合成与积累、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药用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的前景.
作者:丁常宏;都晓伟;徐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大鼠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动物模型进行观察,探讨二妙散不同配伍比例对该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观察二妙散不同配伍比例组、单味药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对从模型的抗炎效应及对IL-1、IL-4、IL-6、TNF-α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二妙散不同配伍比例组均有消肿作用,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均优于雷公藤多苷片组;苍术黄柏等量配伍组抗炎作用优于其他配伍比例中药组.结论:二妙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实现的.
作者:考希良;董嘉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张招英;赵明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眉间三穴与传统针刺法对急性腰扭伤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眉间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穴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明显减轻,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眉间三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优于针刺传统穴位.
作者:盛国滨;郭加磊;赵庆杰;师帅;包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探讨芎麻滴丸的药时曲线,得到药动学参数,完善芎麻滴丸的基础研究.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芎麻滴丸低剂量(3g生药/kg)和高剂量(69生药/kg)溶液.采用HPLC分别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和天麻素的含量.记录峰面积,计算血药浓度.3P97分析处理阿魏酸和天麻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魏酸及天麻素的药动学AUC与给药剂量呈正线性相关,芎麻滴丸在大鼠体内呈现为一级动力学行为.芎麻滴丸给药后阿魏酸t1/2 Ka为5min,t1/2 Ke为28min.天麻素t1/2Ka为21min,t1/2Ke为114min.结论:芎麻滴丸3g/kg~6g/kg进入体内起效迅速,半衰期短.
作者:刘琳;王立;赵瑛;张颖;李传钰;宋诚挚;谭颖;孙忠人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