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华;卫彦;寇吉友;孙忠人
目的:探讨黄芪地上部分佳采收时期.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的黄芪地上部分的产量和黄芪总苷含量及不同时期割去地上部分的黄芪根的产量和黄芪总苷含量.结果:果盛期黄芪地上部分产量高,黄芪总苷含量高,果盛期割去地上部分的黄芪根的产量及黄芪总苷的含量与枯萎期(成熟期)相近.结论:果盛期为黄芪地上部分佳采收时期.
作者:杨桂明;刘宝密;高慧英;张忠奎;姜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比较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与毒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4.37%,病变进展率为15.62%;对照组有效率为23.33%,病变进展率40%,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治疗中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提示,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作用肯定.
作者:柯立霞;宋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系2004年5月~2005年8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寒湿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病程短的3个月,长的达8年,3个月~1年13例,1年~3年11例,3年以上6例.临床观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研究采用与健康人组对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辨证分型.
作者:王岩;孟安琪;陈莹;王秀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开创中西医结合先河的一部巨著.书中有理论有实践,医案讲解深入浅出,实用性极强,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至今他创制的方剂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各科.
作者:刘宁;李文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元平颤宁的配伍比例进行优选,并考察复元平颤宁的抗帕金森病作用.方法:按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复方的配伍比例,进行爬竿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胺氧化酶,以爬竿时间和单胺氧化酶含量两个指标优选复元平颤宁的配伍比例.结果:正交设计的九组配伍比例均可缩短模型小鼠的爬竿时间和降低单胺氧化酶含量,其中第2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交设计结果RB>RD>RC>RA,方差分析四个因素均无显著差别.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分析,选定佳配伍比例为A2B2C2D1,即复元平颤宁中刺五加为200g、白芍为100g、钩藤为60g、僵蚕为20g.结论:各组均有一定的抗帕金森病作用,以第2级作用好.优选工艺可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严斌;张琳;刘树民;肖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针刺翳风、颧髎、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电针针刺翳风、颧髎、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28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其它4组明显改善,且兔面神经核中BDNF-mRNA的表达,电针刺激组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姜国华;卫彦;寇吉友;孙忠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骨科洗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挛缩僵直的疗效.方法:以针刀松解膝关节周围,配合骨科洗药熏洗.结果:优9例,良25例,可8例,差2例,总有效率95.45%.结论:针刀配合骨科洗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挛缩僵直,可使病人在短时间内消除症状,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高曦;于雪峰;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溃结灵3号口服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6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冰;郭纯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医古籍书名的形成与发展概况,然后提出了中医古籍书名用语存在的信息利用障碍,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作者:裴丽;常存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注射液体内抗肿瘤活性及急性毒性.方法:建立荷瘤鼠动物模型,采用荷瘤小鼠瘤重、抑瘤率观察提取物5F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淋巴肉瘤抑制作用;观察5F注射液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F注射液,用药后观察小鼠1W的反应,用Bliss计算LD50.结果:提取物5F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淋巴肉瘤有抑瘤作用:对荷艾氏腹水癌的小鼠生命有延长作用;提取物5F注射液对小鼠的ID50为414.4mdkg.结论:半边旗有效成分5F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对小鼠的毒性作用较低.
作者:戴滨;吴铁;崔燎;邓亦峰;吴科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从专方治疗、辨证分析治疗2个方面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小儿癫痫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魏小维;戎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针灸配合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52例,仅服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7.41%,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为73.0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区向阳;姜朝霞;冯建华;曹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中药狼毒进行了本草考证,结合其化学成分、功能主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认为瑞香狼毒为历代本草记载的正品狼毒.
作者:卓兆莲;高英;李卫民;高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以甲醇-水(1:6)为流动相,以Diamonsil C18柱(5μm4.6mm×150mm)为固定相,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紫丁香苷在0.2024~1.619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2%(n=5),RSD=0.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常禹;史慧玲;何培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痹证是北方常见的病,曹洪欣教授治疗此病明辨寒热,分清虚实;从气血入手,温通经络为主;注意辨证施治,灵活把握病位,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从民间常用植物芦荟(aloe)中提取的芦荟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研究3个剂量组的芦荟多糖对正常大鼠肝糖原合成、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胰岛组织形态的影响.结论:芦荟多糖能明显促进正常大鼠肝糖原的合成、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呈剂量依赖性;促进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损伤的胰岛组织结构修复.
作者:郭冷秋;苏慧;黄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大鼠中枢杏仁核CRF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成5组;以双侧肾俞、百会穴电刺激为针刺预处理方式,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杏仁中央核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样阳性免疫面积、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各组CRF表达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显著性变化.术后/针后6h,与空白对照比较,各组CRF表达显著升高(P<0.05);术后/针后24h,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CRF表达均出现明显回落,组间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针后72h,脑缺血再灌注组及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再灌组CRF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且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针刺预处理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均已回落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中枢杏仁核CRF样蛋白的强烈表达;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中枢杏仁核CRF的异常表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作者:陈泽斌;柯晖;邹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是由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7类中药新药,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主要适应症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血瘀阻的患者.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观察血塞通氯化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用药奠定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岩;王睿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控制青羚散的产品质量,对该药中甘草酸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药中的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选用Alltima C18柱(4.6mm×250mm,5μm),水-乙腈-磷酸(60:40:0.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经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4.3%,RSD=1.3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易,专属性及重现性好,可有效地控制青羚散的质量.
作者:杨玉静;刘玉成;韩雪梅;李文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于慢性酒精中毒,胆道系统疾病等各种原因引起.
作者:郑庆海;孟晓红;尹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