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UVC与PICC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朱慧;杨茵

关键词:新生儿, UVC, PICC
摘要: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使用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患儿166例,其中UVC与PICC联合组95例,PICC组71例,观察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静脉穿刺的费用,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UVC和PICC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PICC组明显缩短,静脉穿刺的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置管相关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科将UVC和PICC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在不增加置管相关感染的情况下,还能使患儿较快地恢复至出生体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同位点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过药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不同位点对百草桔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百草枯80mg/kg灌胃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分别每日胃管内灌注生理盐水(染毒组)、卡托普利60 mg/kg、氯沙坦10mg/kg和螺内酯100 mg/kg进行干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均于染毒后第7、14、28 d分批处死,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与Masson染色并行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测肺羟脯氨酸(Hyp)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半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积分、肺Hyp含量、肺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均低于染毒组(P<0.01).3组采用药物干预后,肺Hyp含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氯沙坦与螺内酯均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程度,可能通过阻断不同的受体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而实现.螺内酯减轻肺组织胶原沉积的疗效佳,氯沙坦差.

    作者:许黎忠;黄朝忠;戴木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

    质量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护理质量又直接反映手术室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体系,有效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质量安全.我科自2006年启用PDCA戴明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探索,有效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实现了零差错事故的护理目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移动信息系统在门急诊输液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采用“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建立移动输液信息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300例需多日输液(≥2 d)的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采取不同日分别应用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给予输液护理,通过观察记录和应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移动信息系统输液流程输液平均接待受理时间为(137.04±63.87)s,传统流程为(196.87±81.29)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和护士对两种不同输液流程的满意度和心理安全感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移动信息输液系统的应用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感,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满意度和安全感.

    作者:陈芝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福建省入组抗HIV治疗时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启动免费抗HIV治疗以来入组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分析我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形势和需求、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供信息.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我省抗病毒治疗工作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福建省2005年初启动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增治疗人数和正在治疗的病人数逐年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福建省累计治疗1 782例HIV/AIDS病人.治疗病人中,男女性别比2.54∶1;已婚或同居者占63.80%;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传播占76.5%,男男同性性接触占12.6%,男男性接触者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线CD4水平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200个/μL以下,其中中位数从2008年的68个/μL逐步上升至2012年的194个/μL.结论 福建省艾滋病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较晚,但2008年以来逐渐有所改善;对于感染者/病人的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的能力和工作力度亟需加强.

    作者:颜苹苹;邱月锋;吴守丽;谢美榕;夏品苍;梁菲菲;严延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液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针对常见的血液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经济收入、家庭亲戚关系、医保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1 372例患者中,有768例出现焦虑症状(55.9%),479例出现忧郁症状(34.9%).性别,男性的焦虑、忧郁症状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忧郁症状较慢性白血病患者多见;治疗效果,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达完全缓解者,其焦虑忧郁的发生率较之未缓解者低;治疗方式的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射治疗,其焦虑忧郁症状远比单纯接受化疗者要高;以上四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易伴发焦虑忧郁症,其中病情重、疗效不佳以及同时接受放化疗者发生率特别高.血液科医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有同情心,尊重患者.恰当地运用沟通及交流技巧,通过多种方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德斌;张奕加;朱雄鹏;孙力;骆云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UVC与PICC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使用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患儿166例,其中UVC与PICC联合组95例,PICC组71例,观察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静脉穿刺的费用,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UVC和PICC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PICC组明显缩短,静脉穿刺的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置管相关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科将UVC和PICC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在不增加置管相关感染的情况下,还能使患儿较快地恢复至出生体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朱慧;杨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以高钙血症首发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我科收治的2例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NHL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为B细胞型,属侵袭性,累及骨髓达白血病期,血钙浓度高分别为4.93 mmol/L、3.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降低,血β2微球蛋白、LDH均明显升高,不伴随骨损害.1例在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已缓解但出现中枢侵犯,病情进展;1例在化疗次日渐出现呼吸困难、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患者终均因并发严重的感染死亡.结论 NHL并发高钙血症常见于中高度NHL,常伴有血清β2微球蛋白、LDH升高,肿瘤细胞高负荷,预后不良.

    作者:廖丽昇;魏天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是主导,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老师对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评判思维的培养关注较少.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现对我科2010~2012年的学生带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兆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28层螺旋CT对肺动脉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29例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重新利用后处理软件,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同时与原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29例患者中,发现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栓塞26例30支,偏心型6支,闭塞型18支,附壁环形型6支;3例仍未见明显栓塞.而原操作仅报告肺动脉栓塞19例20支,漏诊率较高.结论 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细致的工作态度不可或缺.

    作者:阮彬林;张丽华;李梅芳;傅冰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新生儿死亡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指标.笔者对我院新生儿科近年住院死亡的35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爱萍;黄秋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肺血栓栓塞症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其肺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基础疾病多,半数以上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增高、右室增大,D-Ⅱ聚体均出现升高,动脉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肺动脉造影显示栓塞部位以双下肺动脉为多见.结论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作者:丘汉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匹维溴铵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口服匹维溴铵对结肠镜诊疗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206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3例,观察组肠镜检查前口服匹维溴铵;对照组检查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有91.3%的患者可以顺利进行结肠镜检查,91.3%的患者结肠镜在15 min内到达回盲部;对照组60.2%的患者可以顺利进行检查,76.7%的患者结肠镜在15 min内到达回盲部.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应用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匹维溴铵,可以提高受检者的耐受性.

    作者:吴以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胸部物理疗法在45例胸膜剥脱术后患者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胸膜剥脱已取代胸廓成形、胸腔内异物填塞等萎陷疗法,而成为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主要手术方法,适用于肺内无空洞、无活动病灶、无广泛纤维性病变及无结核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者.胸膜剥脱术由于麻醉及气管插管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充血、水肿、渗出增加,排痰功能降低,术后分泌物易潴留气道内,引起通气不畅、肺不张,影响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铃丹;黄瑞娥;唐瑞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3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在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对35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静脉靶控维持,连续监测MV、TV、RR、Paw、SpO2、PETCO2、FiO2、HR、ECG,并用无创间断监测BP.结果 2例改单腔插管,5例SpO2下降至87%~92%,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管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术中还应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

    作者:林沛艾;张福清;陈一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前放疗小肠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为提高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术前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1-4].由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许多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性和/或长期毒副作用,其中小肠是主要的剂量限制性器官.小肠对辐射高度敏感,当小肠受到辐射损伤时,可引起急性和晚期损伤,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腹泻,晚期损伤则主要表现为小肠梗阻、溃疡、肠瘘、肠穿孔以及肠出血[5-6].因此,直肠癌术前放疗中,正确勾画和评价至关重要.

    作者:郭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83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9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长(P<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亚涛;陈宇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3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含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3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8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均获<得6个月~9年不等时间随访,与术前比较见排尿功能明显好转,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疗效确切、可靠.应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及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其琛;程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危重患者鼻饲输注不同方式的腹泻情况比较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是ICU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选择营养支持途径、选择何种营养制剂已成为目前临床营养研究的焦点.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具有符合生理性、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降低高分解代谢、避免器官衰竭和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但应用不当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腹胀、腹泻、呕吐和误吸等,尤其腹泻的发生率高,在危重患者中可达68 %[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力、安素等均不含膳食纤维,使用过程会发生腹泻、便秘等并发症.

    作者:黄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0天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陈晖;陈建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RI显示胼胝体压部孤立病灶的病因分析(附8例报告)

    胼胝体是两侧大脑半球间大的联合纤维,很多病变均累及胼胝体组织,然而在影像上脑内病变仅累及胼胝体压部,脑内其他部分未见或少见累及,而显示脑胼胝体压部病灶以MRI显示较好.现结合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MRI检查中发现8例胼胝体压部孤立病变,经复习文献,对引起胼胝体压部病变的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郑彬;吴声连;施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