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3例2型糖尿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余明业;郑永克;叶绍茗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比弥散量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对63例T2DM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测定DLCO、DLCO%和KCO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DM患者的DLCO、DLCO%和K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合并微血管病变和病程超过10年T2DM患者的DLCO%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肺弥散功能障碍,有无微血管病变和病程长短对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12例临床分析

    外部性脑积水(EH)是发生于早期婴幼儿的一种良性自愈性非梗阻性脑积水,常与脑萎缩、硬膜下积液等疾病相混淆.我院1999年3月~2004年8月诊治12例EH患儿,现分析如下.

    作者:谢东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低位直肠癌78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低位直肠癌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983年1月~2003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早期确诊率为19.1%,误诊率为57.7%.直肠前切除组(Dixon)、腹会阴联合切除组(Miles)、Hartmann组手术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2%、20%,复发率分别为9.3%、8%、30%,死亡率分别为7%、8%、10%.术后并发症共18例次.手术前有共存病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1%,而手术前无共存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1)老年低位直肠癌临床特点确诊晚,误诊率高,并发症多.(2)老年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晚期病人宜行Hartmann手术,尽量行直肠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只作为后的选择.(3)加强对老年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邱颂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脑梗塞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63例糖尿病脑梗塞(DMCI)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和糖尿病无脑梗塞(DMNCI)组、非糖尿病脑梗塞(NDMCI)组进行对照.结果DMCI组的BMI和GHb比NDMCI组高,而与DMNCI组无显著差别;血脂紊乱和血液高凝状态在DMCI组严重;DMCI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较DMNCI组明显升高;DMCI组感染率较NDMCI组高,梗塞更常表现为多发性.结论凝血机制异常和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宁;肖方森;马其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65例观察

    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技术在老年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对老年高危BPH施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65例.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出血少,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结论对于高危BPH(特别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的应用使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陈伟东;张新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凯时注射液治疗20例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总结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注射液(Lipo PGE1)对各种常见原因肾病变致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收集20例各种肾病致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凯时10μg;对照组20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50 ml治疗;两组药物均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水肿、尿量)与肾功能(BUN、Cr)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肾功能改善(BUN、Cr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凯时组与黄芪组相比,临床症状、肾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凯时治疗各种肾病致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在临床中使用效果显著.

    作者:罗玮;陈五星;杨枫;郑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68例输尿管镜下Dormier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

    2002年5月~2004年6月,我院泌尿科对68例输尿管结石病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红;林燕青;高秋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

    我院199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68例肺癌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术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吴锦明;胡甫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科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如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全,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常较急重;小儿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较慢,故较成人更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再者由于目前药剂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在临床儿科用药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笔者结合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相应对策作一探讨.

    作者:卢鸿飞;郭新华;冯叶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格拉司琼不同给药模式对曲马多镇痛病人胃肠动力的影响

    盐酸格拉司琼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从而有效控制和治疗恶心、呕吐[1].本研究拟对其对曲马多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与氟哌利多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合理的给药模式.

    作者:林建水;朱震寰;严起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乃安胶囊、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附51例观察)

    目的观察胃乃安胶囊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中药胃乃安胶囊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胃脘痛51例,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36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35.29%,显效率为29.41%,总有效率为90.19%;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0.55%,显效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间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胃痛时间、发作频率、心悸气短症状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胃乃安胶囊与雷尼替丁联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疗法.

    作者:孙维真;孙维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救治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闭合性脑外伤中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主要特征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临床表现多较危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近5年我院共救治18例病人,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别嘌醇致药疹18例临床分析

    我院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室于2000年2月~2004年2月共收到18例别嘌醇引起药疹的不良反应报告,笔者就这些报告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池迎迎;王先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加用凯时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3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徐仲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其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及60例大肠癌前病变患者,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大肠水疗前后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SGF)、T抗原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及癌胚抗原(CEA)测定等四种指标的变化.结果大肠水疗后,患者血清TSGF、T抗原试验、便潜血试验及CEA测定等四种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水疗,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病及其复发的几率,从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秋江;孙伟芬;林晓红;林康泉;刘薇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以缺氧诱导因子-1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展望

    机体内环境中氧的稳定对有机体的发育和生理来说非常重要.缺氧是肿瘤迅速生长和转移的共同特征.适应缺氧吮匦璧拇蠖嗍鞍椎牡骺卦诨蛩?其通过结合一个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HIF-1)调控,HIF-1保市蜇列--5'-ACGTG-3'存在于调控基因缺氧反应元件(HRE)中[1].

    作者:李晓峰;陈仕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栓塞切除颅底高血运脑膜瘤15例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疾病,为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瘤都富于血管结构,尤其前中颅底的肿瘤往往富含血管甚至血窦,肿瘤的血供十分丰富,手术切除过程中出血量大,手术视野不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因此,在切除肿瘤前很难控制来自颈内外动脉的供血,尤其是来自颈外动脉的供血,使手术切除及止血困难极大.我院2001~2004年对15例前中颅底的高血运脑膜瘤施行了术前选择性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发现高血运脑膜瘤的术前栓塞对控制术中出血、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全切率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使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伟巍;林瑞生;李榕;郑水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控制性降压在60例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控制性降压是指在某些手术的麻醉期间,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有意识地使患者暂时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血压状态,以达到减少术野出血及异体输血的一种方法[1].鼻内窥镜的显微手术,与以往手术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但由于鼻腔及鼻窦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出血较多,影响手术的操作.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全麻下用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对60例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减少术野出血、渗血,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云;彭将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EGF在Graves病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VEGF)在Graves病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探讨VEGF在Graves病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在65例Graves病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同时免疫组化检测CD34衡量甲状腺组织的MVD.结果VEGF在Graves病中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在Graves病的甲状腺组织中,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加,甲状腺组织中的MVD也随之增加(P<0.01).结论VEGF在Graves病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东晖;杨立勇;张声;吴佩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176例临床观察

    抗早孕药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米索)在临床上的使用,由于损伤少、痛苦轻,已部分取代了目前单一的人工流产手术,给广大节育妇女带来许多方便.现将近年来使用药物流产176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黄朝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血行转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临床上可发现的乳腺肿瘤(高可达90%)限于乳腺以及临近的腋窝淋巴结.尽管这些病人术后没有常规方法可测量的病灶,仍然有30%~40%的人在10年内出现转移性病灶[1].

    作者:黄伟炜;陈强;叶韵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