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其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

刘秋江;孙伟芬;林晓红;林康泉;刘薇文

关键词:大肠肿瘤, 洗肠, 灌肠, 肿瘤相关物质(TSGF), T抗原, 癌胚抗原(CEA), 粪便潜血试验
摘要:目的研究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及60例大肠癌前病变患者,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大肠水疗前后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SGF)、T抗原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及癌胚抗原(CEA)测定等四种指标的变化.结果大肠水疗后,患者血清TSGF、T抗原试验、便潜血试验及CEA测定等四种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水疗,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病及其复发的几率,从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胃肠道肿瘤CT诊断(附3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胃肠道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对3例经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儿童胃肠道肿瘤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胃内结节影;腹腔多发巨大、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融合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CT检查有助于儿童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

    作者:郑晓红;杜瑞宾;王增林;王聚贤;刘小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硫酸镁、西地兰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镁、西地兰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用西地兰,B组单用硫酸镁,C组联用硫酸镁与西地兰.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C组疗效与A组、B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为P<0.01).结论硫酸镁与西地兰联合应用治疗肺炎并心力衰竭可相互协同,提高疗效.

    作者:卓俊瑞;吴国媛;凌逸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1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矮小儿童日益受到关注,大肠杆菌分泌型基因表达技术合成生长激素的问世及国产化,使得近年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成为可能并得到推广应用,本院自2002年至今采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1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庄婉珠;施燕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房间隔膨出瘤17例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房间隔膨出瘤过去仅在给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尸解时偶尔见到,因此被认为是较少见的心脏疾病.随着超声波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疾病逐渐被人们所探讨、认识.我院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共发现房间隔膨出瘤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瑞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生儿肠造口3例护理体会

    肠造口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它是将小肠或结肠在腹壁做成人工肛门,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或使粪便暂时不进入远侧结肠,避免病变或手术处肠段受粪便污染,以减少感染机会.根据造口目的的不同,肠造口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小儿需做永久性造口的较少见,一般是根据病情需要先做暂时性造口后再择期行二期手术.造口多选择在横结肠、乙状结肠或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方法一般分为双腔造口、单腔造口和导管造口[1].小儿尤其是新生儿造口的并发症较成人高,故造口术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对3例新生儿肠造口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琼;钱小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株引起腹泻病流行的EIEC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2004年12月中旬,厦门市同安区某村发生一起腹泻病局部小流行,数日内报告发生14例,患者包括成人与儿童.症状以腹泻为主,有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不明显,仅部分病例有低烧,经治疗,数日内均告痊愈.从病人粪便中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 O28:K73,并对该菌进行毒力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加灼;黄秀美;刘敏忞;黄云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选择性麻醉分离额肌筋膜瓣治疗上睑下垂34例

    目的探讨术中留有功能的额肌筋膜瓣在上睑下垂矫正术中的特殊作用.方法应用术中存留功能的额肌筋膜瓣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其中双侧16例.结果术后经过3个月以上随访,上睑缘均位于角膜上缘下1~3 mm之间,重睑线和睑缘弧度自然满意.结论术中保留额肌上提功能,有利于判断额肌确切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过多分离,尤其二次手术时,避免损伤或(和)误缝周围组织,同时有助于客观预测术后上睑活动幅度和睑缘弧线动态变化,使手术简单化,总体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郑清健;林根辉;杨宇;郑胜武;刘加宁;丁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3例临床分析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在成人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多为急性过程,绝大多数是机体对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或对化学品过敏反应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是内科急重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凶险,常并发重症感染,病死率较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会因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我院1997~2004年收治23例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潘祝平;王金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15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评估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探讨如何改进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Dewar手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阔筋膜肌腱和碳纤维捆绑带修复重建喙锁韧带四种方法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120例;其中有5例出现术中并发症.结果1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个月,根据Karlsson的疗效标准: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组优良率75.6%,Dewar手术组优良率93.9%,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96.7%,自体肌腱和碳纤维捆绑带固定组优良率85.7%,术后有1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Dewar术式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选择,手术要根据病例选择合适的术式,还要注意术中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术后管理.

    作者:郭志民;林斌;练克俭;郭延杰;郭林新;丁真奇;沙漠;张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995年Okamura等[1]在鼠内毒素休克的肝中分离并克隆出一种由应激而诱导产生的蛋白,该蛋白有着与白介素12(IL-12)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但诱导产生IFN-γ能力比IL-12强,初始命名为IFN-γ诱导因子(interferon gammainducingfactor,IGIF).1996年Ushio等[2]克隆了人类IGIF的cDNA并在E.coli中表达,随后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

    作者:杨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个性化设计人工半骨盆置换术临床应用2例报告

    目的介绍个性化设计人工半骨盆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骨盆CT扫描三维重建的基础上,由厂家制造出树脂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根据截除之瘤段设计人工半骨盆应用于临床.结果2例患者分别随访19个月和4个月,一例弃拐行走,一例死亡.结论个性化设计人工半骨盆置换是目前骨盆肿瘤,特别是髋臼区肿瘤的较好治疗选择,可行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梁珪清;林凤飞;郑忠;李炜明;陈国龄;林葆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16INK4a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6%、51.72%,两者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16INK4a蛋白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16INK4a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P16INK4a和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李玲;陈刚;林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与髋部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附79例分析)

    目的评估股骨颈骨折和髋部骨性关节炎(OA)病例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的疗效,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以了解THA对予治疗髋部OA,尤其是原发性OA的疗效.方法通过随访两组病例,平均年龄68岁,第一组病例41例,为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另一组病例38例,为髋部骨性关节炎(包括原发+继发).所有全髋置换手术均采用改良Gibson切口,所用假体均为美国Stryker公司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假体,所有病例均进行Harris评分和X线评估,平均随访37个月.结果41例股骨颈骨折病人平均Harris得分为86.9分,38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平均Harris得分为88.3分,结果发现两组病例无显著统计学差别,表明两组病例疗效相当.结论THA手术对髋部OA和股骨颈骨折均有良好疗效,而且两者疗效相似,因此,髋部OA不必一味倾向保守治疗.

    作者:马千里;林清坚;张怡元;陈美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门诊鼻咽部活检患者的护理体会

    鼻咽癌是南方地区高发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所升高.迄今对鼻咽癌早期诊断仍以组织活检为主,早诊断、早治疗具有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意义.就诊于放疗诊室、怀疑鼻咽癌的患者,医生必作鼻咽活检,此时患者则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我院放疗门诊对381例可疑患者行鼻咽活检术,现介绍护理体会.

    作者:郭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4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新生儿消化道一种严重发育畸形,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我国每年约有食管闭锁5000多例,但实际接受治疗的尚不足5%,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外科学的发展,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我科1999年成功治愈1例,成为我省首例,到2003年共手术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斌;郑丽娟;江少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多发性骨转移卧床不起3年经治疗后生活自理一例报告

    乳腺癌术后出现多发性骨转移常致患者卧床不起,病情逐渐恶化,而本例患者卧床不起3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能自行下床行走,生活能自理,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寅根;陈春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析注射用青霉素对凝血试验的干扰

    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应用广泛,目前临床上趋于大剂量突击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为探讨使用注射用青霉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在健康人血浆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忠;陈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3例乳腺派杰氏病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23例乳腺派杰氏(Paget's)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1984~2004年23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Paget's病例,通过对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的分析,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结果乳腺Paget's病以慢性乳头皮肤改变为主要特点,钼靶X线多显示导管区恶性改变.细胞学检查见到Paget's细胞.术后7例失访,余16例随访时间长13年,短6月,其中3例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结论早期诊断及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佳.

    作者:佘宏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20例报告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一种神经肌肉并发症,常因突然发作弛缓性瘫痪而急诊,严重发作时可危及生命.我科近年来收治20例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正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残角子宫妊娠2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性,23岁.因停经22+6周,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于2003年12月7日拟诊急性阑尾炎收住外科.末次月经6月27日停经后有明显的早孕反应.停经近5个月始有胎动,未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入院前仍有胎动,无阴道流血,腹痛以右下腹为甚.查体:T 37℃,P84次/分,R 22次/分,BP 100/60 mmHg.痛苦表情,心肺无异常.下腹膨隆,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子宫轮廓清、偏右侧,可闻及胎心,胎位不清.

    作者:薛聿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