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玲;陈刚;林安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p16INK4a,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研究P16INK4a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6%、51.72%,两者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16INK4a蛋白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16INK4a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P16INK4a和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稍一延误即可危及伤员的生命.所以,院前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护,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1997年5月~2004年5月,我院共出诊救护严重多发伤206例,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娉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与全量芬太尼用于PCA比较(附100例分析)

    目的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用于术后镇痛(PCA)与全量芬太尼用于PCA获得的镇痛效果及产生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使用100 ml非自控一次性镇痛泵,2 ml/h持续输注48 h.随机将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分为Ⅰ组(n=50),全量芬太尼为Ⅱ组(n=50),观察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Ⅰ组与Ⅱ镇痛效果相当,但Ⅰ组的并发症小于Ⅱ组.结论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可代替全量芬太尼用于PCA,且减少了单独使用芬太尼所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林杨;林沛艾;杨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例心包积液病因分析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住院的5例心包积液患者病因误诊及漏诊情况加以分析,旨在提高对心包疾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詹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科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如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全,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常较急重;小儿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较慢,故较成人更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再者由于目前药剂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在临床儿科用药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笔者结合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相应对策作一探讨.

    作者:卢鸿飞;郭新华;冯叶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安全质量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的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我院于2003年10月成立PIVAS,11月份正式启用并逐步向全院大部分科室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如何加强静脉药物配置安全质量管理,使PIVAS工作更安全、便捷、合理、有效,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如何保障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等问题,是摆在PIVAS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现简要介绍实施保障安全,杜绝差错,防范事故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作者:卢兰菁;毕捷;陈银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石症再手术35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胆石症再手术的经验,探讨胆石症再手术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胆石症再次手术临床资料.运用胆管切开探查、胆管狭窄成形、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及术中术后胆镜取石等方法.结果痊愈出院33例,自动出院2例,治愈病人再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术前多种方法联合检查,术中多种术式的合理使用,特别是胆镜的使用及肝切除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胆石症再手术的质量.

    作者:林正清;郑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65例观察

    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技术在老年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对老年高危BPH施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65例.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出血少,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结论对于高危BPH(特别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的应用使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陈伟东;张新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6例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肝癌易出现的并发症.因肝癌患者多伴有静脉主干或主支的癌栓,门静脉因回流障碍而压力增高,一旦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往往出血量大,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可出现休克,且止血困难.这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将我科对2003年2月至2004年3月26例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桂华;陈长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68例输尿管镜下Dormier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

    2002年5月~2004年6月,我院泌尿科对68例输尿管结石病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红;林燕青;高秋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其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及60例大肠癌前病变患者,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大肠水疗前后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SGF)、T抗原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及癌胚抗原(CEA)测定等四种指标的变化.结果大肠水疗后,患者血清TSGF、T抗原试验、便潜血试验及CEA测定等四种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水疗,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病及其复发的几率,从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刘秋江;孙伟芬;林晓红;林康泉;刘薇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中液体治疗量对100例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目的比较术中补充30 ml/kg乳酸林格液与10 ml/kg乳酸林格液的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00名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不孕查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前共接受30 ml/kg乳酸林格液,Ⅱ组患者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前接受10 ml/kg乳酸林格液,观察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例数及需要补救止吐药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禁食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8h恶心呕吐发生率,30 ml/kg组较10 ml/kg组明显降低(P<0.05),需要补救止吐药人数30 ml/kg组较10 ml/k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输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相比,术中输注30 ml/kg乳酸林格液可以降低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黄霓;肖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门诊鼻咽部活检患者的护理体会

    鼻咽癌是南方地区高发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所升高.迄今对鼻咽癌早期诊断仍以组织活检为主,早诊断、早治疗具有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意义.就诊于放疗诊室、怀疑鼻咽癌的患者,医生必作鼻咽活检,此时患者则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我院放疗门诊对381例可疑患者行鼻咽活检术,现介绍护理体会.

    作者:郭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陈旧性骨折4例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术后钢板断裂、骨不愈合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拆除断裂钢板螺钉,纠正畸形,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9~2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患膝屈曲功能良好.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下端陈旧性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作者:魏良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残胃癌病因学研究及其进展

    1922年Balfour率先提出残胃癌是指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残胃发生的恶性肿瘤.有学者将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残胃基础上发生的胃恶性肿瘤也划归残胃癌.残胃是公认的癌前状态,近年研究表明,残胃癌的总发病率远较普通胃癌发病率高.Otorlando报告残胃癌发病发生率为0.55%~8.9%,国内的报道为0.3%~13.3%[1].随着研究的深入,残胃癌的病因学也不断得到充实,本文就残胃癌的病因学综述如下.

    作者:郑建伟;张祥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咽血管纤维瘤研究新进展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鼻咽部良性肿瘤,常发生于16~25岁的男性青年,瘤中含有丰富的血管,极易出血,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瘤纤维.其原因不明,起源于颅底筋膜或鼻咽顶后侧壁或临近咽上缩肌的筋膜,肿瘤生长扩张能力强,又有凶猛的大出血,故病理上虽属良性,但生物学特性倾向于恶性.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而无法找到有效控制其发展的方法.

    作者:祁浩;程金妹;易自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胶质瘤促血管生成素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附52例分析)

    目的探讨胶质瘤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链酶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Ang2基因表达.结果50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均可表达Ang2 mRNA片段.高恶度胶质瘤Ang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恶度胶质瘤(P<0.01);低恶度胶质瘤Ang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ng2蛋白主要分布在高恶度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恶度胶质瘤呈低水平表达,正常脑组织不表达.结论Ang2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

    作者:罗望池;陈春美;石松生;杨卫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994~2004年我院烧伤创面菌群和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从烧伤创面培养出1254株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创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57.42%),革兰氏阳性菌占32.62%;前后5年相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由11.21%上升至23.96%,铜绿假单胞菌由19.76%下降至8.8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90.51%,万古霉素敏感率为88.14%,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7.63%;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97.26%,多粘菌素B敏感率为94.75%,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2.11%.SD-Ag冷霜、利福平、氟哌酸仍保持较高的药物敏感率,而头孢类抗生素药敏率明显降低.结论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严重,1%SD-Ag冷霜、利福平对创面感染仍有效,美罗培南为烧伤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楼非鸿;吴伯瑜;黄心宏;杨际慧;陈昭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康复治疗是CABG患者现代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ubach[1]等认为,在CABG术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都得到改善,绝大部分病人的心肌功能术后即刻康复.因此安全并且顺利地进行适合个人水平的康复疗法是必要的.对CABG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流程[2]能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对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起着关键的作用.我院2001年4月~2004年8月共进行17例CABG,现将术后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珍;王美玉;蔡惠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闭孔疝6例诊疗体会

    闭孔疝属罕见腹外疝,临床上常误诊,至剖腹探查得以诊断.我院1985~2004年共收治闭孔疝6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吴一德;刘永锋;吴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53例分析

    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是指头颅受外伤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过低(成人卧位腰穿测压在0.784kPa以下)产生的综合性症候群.我科自1994年10月以来,共治疗5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伟鑫;叶金练;沈清芳;陈龙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