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陈旧性骨折4例

魏良熙

关键词:股骨下端陈旧性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术后钢板断裂、骨不愈合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拆除断裂钢板螺钉,纠正畸形,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9~2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患膝屈曲功能良好.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下端陈旧性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争取提高诊断率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2年我院收治的1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adish分期A期1例、B期7例、C期9例.单纯手术1例、单纯化疗3例、单纯放疗6例、手术加放疗7例.大部分病人放疗剂量DT60Gy~72Gy.结果本组病人5年生存率为35.2%(6/17),其中A期100%(1/1)、B期42.9%(3/7)、C期22.2%(2/9);单纯手术或单纯化疗1年局控率为0,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为33.3%(2/6),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42.9%(3/7),早期(A、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好于晚期患者(C期).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早期治疗及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提高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林冯杰;林色南;徐鹭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7例尿毒症性心脏损害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尿毒症为肾功能不全晚期患者循环中长期不能排出的有害物质、水分,对机体多脏器造成损害.心脏损害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死因.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为尿毒症性心脏病提供了有量化意义的信息,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37例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有效防治提供帮助.

    作者:郭静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合理用药中护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嘱的执行者是护士,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医嘱合理,药学调剂正确,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工作者在执行医嘱,在加药、输液过程中应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注意配伍禁忌.现将临床护士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张利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胸腔积液56例临床分析

    老年胸腔积液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但对其性质的判断、病因的确定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60岁以上老年胸腔积液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朱玉芳;陈淑琴;翁丽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与全量芬太尼用于PCA比较(附100例分析)

    目的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用于术后镇痛(PCA)与全量芬太尼用于PCA获得的镇痛效果及产生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使用100 ml非自控一次性镇痛泵,2 ml/h持续输注48 h.随机将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分为Ⅰ组(n=50),全量芬太尼为Ⅱ组(n=50),观察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Ⅰ组与Ⅱ镇痛效果相当,但Ⅰ组的并发症小于Ⅱ组.结论半量芬太尼复合高乌甲素可代替全量芬太尼用于PCA,且减少了单独使用芬太尼所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林杨;林沛艾;杨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23例临床分析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在成人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多为急性过程,绝大多数是机体对药物发生变态反应或对化学品过敏反应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是内科急重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凶险,常并发重症感染,病死率较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会因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我院1997~2004年收治23例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潘祝平;王金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山莨菪碱减少阿奇霉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阿奇霉素(因培康)注射液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非常高.笔者将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合用,同时静滴观察阿奇霉素副作用发生率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魏大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方法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3例,随机分两组,一组单纯肝素抗凝32例,另一组导管内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31例.结果单纯抗凝治疗总有效率96.7%;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100%,但临床症状改善较快.单纯抗凝无效1例,经导管内溶栓后好转.经导管内溶栓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本观察无1例死亡.结论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相近,无并发症出现.所以对无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单纯肝素抗凝即可取得确切疗效,可降低风险.

    作者:慈晓;虞希祥;林晓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四磨汤治疗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腹痛在临床常见,影响着患者的精神状态、学习、生活及体格健康,也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本文对32例功能性腹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宝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999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96例分析)

    目的观察999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随机对照.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8岁±7岁),使用999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14 d.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60岁±6岁),使用血塞通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14 d;两组病人均加用脑细胞活化剂及钙离子拮抗剂药物.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5%和56%,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P<0.001),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999舒血宁注射液加用脑细胞活化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脑梗死效果更佳.

    作者:宋雷凤;徐欣;李国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平均动脉压及舒张压升高与靶器官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平均动脉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与靶器官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136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根据平均动脉压(MAP)的范围分为1组、2组、3组,并将患有高血压病者划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A组)与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B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与3组(MAP≥100 mmHg)出现脑卒中、肾功能不全、高血糖及心电图改变的比例与1组比较,P<0.05~0.001.B组合并冠心病、左心室肥厚、高血糖、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心电图改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P<0.05~0.001.结论MAP可作为评估患者心血管危险性的重要信号及预后指标.

    作者:王细川;吴荣;黄颖;唐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凯时注射液治疗20例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总结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注射液(Lipo PGE1)对各种常见原因肾病变致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收集20例各种肾病致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凯时10μg;对照组20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50 ml治疗;两组药物均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水肿、尿量)与肾功能(BUN、Cr)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肾功能改善(BUN、Cr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凯时组与黄芪组相比,临床症状、肾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凯时治疗各种肾病致早期慢性肾功能损害,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在临床中使用效果显著.

    作者:罗玮;陈五星;杨枫;郑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生儿肠造口3例护理体会

    肠造口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它是将小肠或结肠在腹壁做成人工肛门,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或使粪便暂时不进入远侧结肠,避免病变或手术处肠段受粪便污染,以减少感染机会.根据造口目的的不同,肠造口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小儿需做永久性造口的较少见,一般是根据病情需要先做暂时性造口后再择期行二期手术.造口多选择在横结肠、乙状结肠或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方法一般分为双腔造口、单腔造口和导管造口[1].小儿尤其是新生儿造口的并发症较成人高,故造口术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对3例新生儿肠造口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琼;钱小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科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如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全,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常较急重;小儿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较慢,故较成人更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再者由于目前药剂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在临床儿科用药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笔者结合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相应对策作一探讨.

    作者:卢鸿飞;郭新华;冯叶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病原学调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我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英国先德半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葡萄球菌549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占第一位;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葡萄球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耐药率<37%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利福平;3年来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增高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上升了7.5%及11.9%.结论细菌室应重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出及报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作者:林燕青;邱卡仪;陈梅英;江秀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22例剖宫产临床分析

    剖宫产作为一种解决难产的手术方式,为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产科医师正为降低剖宫产率而努力.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四年内322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探讨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静脉化疗药致局部组织损伤的防护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延长癌症病人生存期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上很多化疗药对注射局部组织刺激性大且毒性强,常可引起静脉炎、局部皮肤肌肉溃烂坏死甚至发生功能障碍等组织损伤.这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大大动摇了病人继续治疗的信心,还将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将化疗药致局部组织损伤的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清TGF-β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TGF-β1含量,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同时检测各组尿肌酐(尿Cr)、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等.结果血清TGF-β1在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尿TRF/Cr、α1-MG/Cr、ACR经对数转化后3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且其均随糖尿病肾病进程相平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GF-β1与尿TRF/Cr,尿α1-MG/Cr,ACR、FPG、HbAlC成正相关.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测定DM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于DN发病机制的研究,尤其是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均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韩晓芳;潘时中;杨立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石症再手术35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胆石症再手术的经验,探讨胆石症再手术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胆石症再次手术临床资料.运用胆管切开探查、胆管狭窄成形、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及术中术后胆镜取石等方法.结果痊愈出院33例,自动出院2例,治愈病人再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术前多种方法联合检查,术中多种术式的合理使用,特别是胆镜的使用及肝切除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胆石症再手术的质量.

    作者:林正清;郑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房间隔膨出瘤17例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房间隔膨出瘤过去仅在给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尸解时偶尔见到,因此被认为是较少见的心脏疾病.随着超声波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疾病逐渐被人们所探讨、认识.我院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共发现房间隔膨出瘤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瑞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