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2例剖宫产临床分析

杨琳

关键词:剖宫产率, 剖宫产手术, 手术方式, 传统观念, 产科, 孕产妇, 新生儿, 死亡率, 科学界, 医师, 难产, 技术, 措施
摘要:剖宫产作为一种解决难产的手术方式,为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产科医师正为降低剖宫产率而努力.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四年内322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探讨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福建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患者术前灌肠常见问题的处理

    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必须彻底清洁灌肠,但在灌肠时,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影响效果.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对处理这些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焕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22例剖宫产临床分析

    剖宫产作为一种解决难产的手术方式,为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产科医师正为降低剖宫产率而努力.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四年内322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探讨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安全质量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的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我院于2003年10月成立PIVAS,11月份正式启用并逐步向全院大部分科室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如何加强静脉药物配置安全质量管理,使PIVAS工作更安全、便捷、合理、有效,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如何保障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等问题,是摆在PIVAS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现简要介绍实施保障安全,杜绝差错,防范事故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作者:卢兰菁;毕捷;陈银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0例腹腔镜肝切除的护理配合

    尽管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其它腹部外科手术,但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仍未得到广泛的开展,是一种手术难度和风险均较大的手术,其原因为术中出血的风险、气体栓塞以及潜在的恶性肿瘤种植[1].随着腔镜技术和器材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近年来在我国施行逐步增多.我院于2002年¨月至2004年11月成功对30例患者施行电视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娟;林芝;施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株引起腹泻病流行的EIEC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2004年12月中旬,厦门市同安区某村发生一起腹泻病局部小流行,数日内报告发生14例,患者包括成人与儿童.症状以腹泻为主,有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不明显,仅部分病例有低烧,经治疗,数日内均告痊愈.从病人粪便中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 O28:K73,并对该菌进行毒力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加灼;黄秀美;刘敏忞;黄云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电灼治疗汗管瘤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汗管瘤系向小汗腺末端汗管分化的一种肿瘤.笔者自2002年4月~2004年4月,采用MC-666扫斑仪电灼治疗汗管瘤6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淑华;叶庆喜;郑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995年Okamura等[1]在鼠内毒素休克的肝中分离并克隆出一种由应激而诱导产生的蛋白,该蛋白有着与白介素12(IL-12)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但诱导产生IFN-γ能力比IL-12强,初始命名为IFN-γ诱导因子(interferon gammainducingfactor,IGIF).1996年Ushio等[2]克隆了人类IGIF的cDNA并在E.coli中表达,随后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

    作者:杨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橙汁鱼肝油治疗深度褥疮32例效果观察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采用以橙汁鱼肝油局部外敷为主,红外线灯照射为辅的治疗方法,与常规换药方法对褥疮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芬;陈白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血行转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临床上可发现的乳腺肿瘤(高可达90%)限于乳腺以及临近的腋窝淋巴结.尽管这些病人术后没有常规方法可测量的病灶,仍然有30%~40%的人在10年内出现转移性病灶[1].

    作者:黄伟炜;陈强;叶韵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对30例血糖控制较差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CSⅡ)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DI)分别对血糖控制较差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两者的血糖、胰岛素总量、血糖达标时间.结果CSⅡ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总量少,达标时间缩短.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使用CSⅡ治疗可使血糖尽快达标,减轻葡萄糖毒性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凌宁;刘东晖;严孙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占卵巢畸胎瘤的0.50%~2.45%[1].本文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卵巢畸胎瘤共84例,仅2例为恶性,占2.38%,报告如下.

    作者:周键;黄月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探讨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定殖菌,探讨机械通气(MV)相关肺炎(VAP)的病原.方法对1996~2003年MV≥48 h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3组,分析、比较气管插管内采样的下呼吸道定殖菌.结果MV≥48 h患儿444例,VAP 159例(35.8%),采样标本689例次,分离细菌4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克雷伯菌次之.近2年,葡萄球菌第二位,产超β-内酰胺酶菌第三位.结论VAP的病原学可能发生变迁,在经验用药时除了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外,还要警惕耐药葡萄球菌和产超β-内酰胺酶菌的感染.

    作者:叶高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清TGF-β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TGF-β1含量,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同时检测各组尿肌酐(尿Cr)、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等.结果血清TGF-β1在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尿TRF/Cr、α1-MG/Cr、ACR经对数转化后3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且其均随糖尿病肾病进程相平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GF-β1与尿TRF/Cr,尿α1-MG/Cr,ACR、FPG、HbAlC成正相关.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测定DM患者血清TGF-β1含量的变化,对于DN发病机制的研究,尤其是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均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韩晓芳;潘时中;杨立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个性化设计人工半骨盆置换术临床应用2例报告

    目的介绍个性化设计人工半骨盆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骨盆CT扫描三维重建的基础上,由厂家制造出树脂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根据截除之瘤段设计人工半骨盆应用于临床.结果2例患者分别随访19个月和4个月,一例弃拐行走,一例死亡.结论个性化设计人工半骨盆置换是目前骨盆肿瘤,特别是髋臼区肿瘤的较好治疗选择,可行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梁珪清;林凤飞;郑忠;李炜明;陈国龄;林葆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7例尿毒症性心脏损害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尿毒症为肾功能不全晚期患者循环中长期不能排出的有害物质、水分,对机体多脏器造成损害.心脏损害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死因.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为尿毒症性心脏病提供了有量化意义的信息,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37例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有效防治提供帮助.

    作者:郭静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3例肾外伤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科从1995年7月~2002年6月共收治53例肾外伤患者,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性43例,女性10例;左侧肾损伤28例,右侧肾损伤24例,1例为肾蒂撕裂伤.其中闭合性损伤49例,包括车祸及直接暴力伤;开放性损伤4例.53例肾外伤患者,45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术6例,修补2例.

    作者:曹莲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控制性降压在60例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控制性降压是指在某些手术的麻醉期间,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有意识地使患者暂时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血压状态,以达到减少术野出血及异体输血的一种方法[1].鼻内窥镜的显微手术,与以往手术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但由于鼻腔及鼻窦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出血较多,影响手术的操作.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全麻下用硝酸甘油伍用艾司洛尔对60例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减少术野出血、渗血,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云;彭将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肠梗阻121例临床分析

    肠梗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综合我院1995年至2002年收治的121例肠梗阻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1例肠梗阻病人中,男性71例,女性50例,其中非手术组79例,占65.3%;手术组42例,占34.7%.手术组年龄>60岁9例,12~60岁26例,<12岁儿童组7例.

    作者:罗开洪;叶翠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眼外伤132例诊疗分析

    1980年~2002年我院收治14岁以下眼外伤儿童132例,通过此组病例回顾分析,认为在儿童的眼病中,眼外伤占的比例较大,且易导致失明及残疾,给儿童及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为掌握眼外伤影响视力的特点和规律,对该组病人进行诊疗分析,结果发现致盲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忠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中液体治疗量对100例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目的比较术中补充30 ml/kg乳酸林格液与10 ml/kg乳酸林格液的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00名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不孕查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前共接受30 ml/kg乳酸林格液,Ⅱ组患者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前接受10 ml/kg乳酸林格液,观察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例数及需要补救止吐药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禁食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8h恶心呕吐发生率,30 ml/kg组较10 ml/kg组明显降低(P<0.05),需要补救止吐药人数30 ml/kg组较10 ml/k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输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相比,术中输注30 ml/kg乳酸林格液可以降低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黄霓;肖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