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璐
目的 了解各类抗菌药物在小儿各年龄段的使用分布.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2017年第一季度儿科门诊处方,按预先制定的数据提取表提取处方信息.结果 共获得处方1746张,其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的处方1000张,其中有呼吸系统感染诊断的909张.男患儿532例(58.5%),年龄22天 ~14岁.在上呼吸道感染组,28天 ~1岁年龄段使用频率高的是克林霉素,1~3岁组、3~6岁组及6~14岁组使用频率高的均是 β内酰胺类.结论 我院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各年龄段的用药频次都是高的,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在1岁以内使用频率较其他年龄段高.
作者:何效平;黎风;何梅;蒲俊;刘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克唑替尼含量和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 采用C18 VP-ODS柱(4.6×150mm,5μm);以甲醇:0.1M磷酸氢二铵(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nm;柱温:30℃;流速:0.6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 本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克唑替尼及其有关物质,克唑替尼在15.28μg·mL-1~152.8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回收率为100.2%(n=9,RSD=0.82%).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克唑替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杨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Ki-67及p53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ID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紫杉醇结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吉非替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Ki-67及p53的表达、pU值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Ki-67及p53的阴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i-67及p53的pU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吉非替尼治疗肺癌患者,能够调控Ki-67及p53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金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肿痛安联合甲钴胺治疗更年期女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更年期女性PT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肿痛安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对更年期女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肿痛安联合甲钴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罗恒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青春期后中重度痤疮采用异维A酸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150例青春期后中重度痤疮的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10月之间收治.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75例,采用局部外敷0.1%的阿达帕林凝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皮损程度.结果两组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来说,采用异维 A 酸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于推广.
作者:郑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入院诊治的97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联合组49例.均接受去除病因、止痛药、抗感染等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mg静脉滴注,bi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糖铝1g,tid,餐前1h嚼服,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治疗1、2、3d再出血发生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1、2、3d再出血发生率均较低(P<0.05),有效率显著较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斌;曾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碘甘油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 ~2017年6月收治的共60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进食改善至正常、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口腔溃疡的面积小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甘油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可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林春养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人参天麻药酒中薯蓣皂苷的方法.方法 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nm,体积流量1.0mL·min-1,柱温30℃.结果 该方法线性范围在0.01mg~0.06mg(r=0.9998),回收率为99.3%,RSD为0.52%.结论 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人参天麻药酒的质量.
作者:罗汉宇;罗滢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加强病区重点药品的安全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采取定期开展药品安全管理培训,加强病区护士药物知识;制定并落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药品管理手册;应用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改进后病区重点药品管理错误率显著下降(P<0.01,P<0.005).结论 加强病区重点药品的管理,可提升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的水平,降低药品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颖颖;吕巧霞;赵瑞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调查医院2016年1~6月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3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30.4%,品种涉及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3种抗菌药物;术前0.5~1h给药的有21例(61.8%),累计用药时间不超过24h的有27例(76.5%).结论 该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提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
作者:刘艳;许春宏;权利;杨运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艾滋病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医院艾滋病药房管理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其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作为常规组,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作为活动组,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药品管理,活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品管圈活动管理.观察两组全部人员每季度出现差错事件、药品混放情况及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检查,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活动组摆放错误、数量错误、分装错误、规格错误、失效药品,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活动组外观类似、同种不同剂量、同种不同名称、过期药品,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管理后,活动组常见问题区分、团队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业务熟练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艾滋病药品管理中应用能明显减少错误事件发生率,减少药品混放例数.
作者:许佳音;薛秉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某院门急诊静脉滴注中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该院门急诊静脉滴注的合理性,促进医院合理使用静脉滴注,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门急诊2017年1月 ~3月静脉滴注处方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中抗生素、中药针剂、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应用情况.结果 门、急诊静脉滴注一共4761张处方,占总门急诊总处方的比例为1.9%,患者的病种主要涉及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主要分布的科室有急诊科、儿科、呼吸科,使用到的药品主要有抗生素、中药针剂、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结论 我院门急诊静脉滴注处方占比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急诊科和儿科.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占比较大,PPIs存在不合理现象,说明书用法滞后问题凸显.因此还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高锦娟;杜克雅;王颂;许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药组方是多成分、多药味组成的,其特点是多向性、多靶点、标本兼顾,如今在全球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比如消渴丹、黄芋胶囊、血脂康、降糖消脂片、参虫胶囊等组成的中药组方已经经过临床和药理验证,疗效良好.本文将通过中药组方的多种作用机制对中药组方治疗糖尿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杨明;谢锴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桂附地黄丸(浓缩丸)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总量与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酒萸肉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总量与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3%磷酸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40℃,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检测波长为240nm,丹皮酚的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 莫诺苷在2.0223~40.466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1.26%(n=6);马钱苷在2.1660~43.32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为0.84%(n=6);丹皮酚在4.6154~92.308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1.20%(n=6).结论 该法能够同时测定三组分的含量,而且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桂附地黄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阿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对传统面对面培训模式和新媒体培训模式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的运用及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媒体培训模式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培训中的可行性,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进行研究者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作者:邓婧;陈刚;陈懋;陈雄峰;练发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促进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为降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我院2016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3694例,通过医院病案质量监查系统、集成医疗终端系统查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用药信息,对其预防用药的比例、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抗菌药物联用与更换指征及预防用药后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为69.14%,未能达到规定的30%;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为55.66%;有161例用药时机合理,占比为6.30%;用药疗程合理的有2128例,占比57.61%;未发现有联合用药的情况,有23例存在更换药物的情况;898例出现了术后发热或感染.结论 2016年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待于医院和临床科室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的相关管理和应用.
作者:陈晓兰;蔡靖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药学研究中,许多研究都依赖于对血液、活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或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通过检测生物体活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或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浓度,可得到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诊断和治疗药物中毒以及推动新药的开发.而大多数的生化和药理反应都发生在活体组织中;通过微透析技术可从活体组织中进行取样,再联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就可进行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微透析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药学研究(药物临床研究、药物监测和新药开发等方面)中的应用,并描述了微透析技术可作为一种给药途径的新进展.
作者:王华富;许守涛;储卫华;桂志红;黄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应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治疗中效果.方法 2013年7月 ~2016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碘甘油为对照组治疗药物,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为观察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附着丧失更少,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更低,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32.26%、96.67%,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应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田丽丽;高丽荣;张建全;王毅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微课视频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科生为教改对象,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评价微课视频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效果.结果 微课视频教学的一次成功率和实验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教师和实验中心的主观反馈也表明微课视频教学更受欢迎.结论 将微课视频引入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郑楠;付晖;王冶闽;王文喜;靳翔;杨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厚朴叶中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YMC-Pack-ODS-AQ色谱柱(250×4.6mmI.D.S-5μm,12nm),以乙腈和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 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45~109μg·mL-1,2.51~50.2μg·mL-1,1.115~22.3μg·mL-1,1.06~21.2μg·mL-1,9.36~187.2μg·mL-1,2.3~84.8μg·mL-1,1.05~21μg·mL-1.不同产地厚朴中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有所差异,可能与厚朴分布区域、土壤环境及叶片采收时间等有关.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以同时测定厚朴叶中芦丁、阿福豆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为厚朴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吴锦玉;吴建国;吴锦忠;吴岩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