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莎莎;陈亚媚
目的 整理我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联用方案资料,探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成本花费、治疗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为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效率93.75%,观察组有效率62.50%,对照组有效率87.50%.研究组溃疡治疗有效率为96.88%,观察组有效率78.13%,对照组有效率81.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通过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不同种类药物的联用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临床通过对所选患者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比,总结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联用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成本-效果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显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三花益肾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HT6K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孕三烯酮治疗,给予观察组三花益肾汤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体积与盆腔包块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 WTBZ<0.05).结论 三花益肾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瑞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治疗.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西药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西药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指标下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联合耳穴按压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此方法简便、易行、安全、价廉,值得推广.
作者:黄振华;谢志挥;李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治疗后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及溴隐亭促排卵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61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及溴隐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尿促卵泡素、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及溴隐亭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不孕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郑少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氯吡格雷)和对照组(氯吡格雷)各6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WTBX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向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在缩宫素引产中对新生儿和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运用缩宫素引产,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第1、2、3以及总产程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缩宫素引产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产程时间缩短,还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使母婴生命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慧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常用抗痛风药的使用现状和趋势.方法HT6K分析我院2012~2014年常用抗痛风药的用药数量、用药金额、DDDs、DDC等,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2012~2014年常用抗痛风药中DDC高的为苯溴马隆,其DDC为4.32元,DDC低的为秋水仙碱,2012及2013年度其DDC为0.89元,2014年3月更换厂家后该药DDC进一步降低为0.58元;2012~2014年抑制尿酸生成类药别嘌醇片+别嘌醇缓释片的金额构成比分别为59.07%、39.63%、71.63%,除2013年被苯溴马隆片(47.46%)赶超之外,其余年份此类药金额构成比均居于常用抗痛风药中的首位;别嘌醇片的DDDs构成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别嘌醇片所占的DD Ds构成比飞速增长越居当年首位高达74.45%.2012~2014年苯溴马隆的DDDs构成比排序分别为4、4、3,均居于常用抗通风药的末位.结论 我院临床常用抗痛风药的使用中,日均费用高的为苯溴马隆,低的为秋水仙碱.临床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如别嘌醇的频率相对高,对此类药的选择倾向性大,选用促进尿酸排泄类药物苯溴马隆频率相对小,而抗痛风急性期用药秋水仙碱的使用率虽较小却相对较为平稳.
作者:郭丽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清热合剂的质量新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处方中连翘、青蒿、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法分别检出连翘、青蒿、大黄,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0.24979~1.24895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28%,RSD为0.28%(n=6).结论该实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沈烨;曹桂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修复功能发生障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亚型,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年机体内主要定居在骨髓干细胞池中,具有高增殖潜能.多种因素可刺激EPCs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液,在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归巢到血管损伤部位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本文就骨髓EPCs从动员到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中不同标志物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分子信号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张培岩;陈丁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分析检索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结合以往资料综合的论述了银杏叶提取物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不仅可以保护脑缺血损伤,能提高神经的可塑性,还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对于银杏叶提取物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记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鲁立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合药品抽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家药品抽验信息系统对药品抽检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模式,探讨如何应用系统提升药品抽验工作效能,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系统应用的思路.
作者:吴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HT6K 选取从2013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与研究组(38),两组均配合护理,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配合护理,可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昆;陶绪;陈逸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FVC、FEV、FEV1/F 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相比,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卉丽;陈玉妹;胡恩;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复发因素分析.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疏肝理气活血法联用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30天;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的相关资料.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计算Hp清除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8、TNF-α;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81.8%,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88.5%,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情况、溃疡大小以及随访期末Hp感染状态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HT6K 新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强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复方五倍子漱口液与氟化泡沫在防治龋病中的疗效及其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进行牙齿正畸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别单用复方五倍子漱口液,氟化泡沫,和联合使用复方五倍子漱口液与氟化泡沫来预防正畸过程中易发生的釉质脱矿现象,以24个月后的釉质脱矿程度来考察各方案的疗效,并对其成本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率和脱矿牙脱矿程度,提示复方五倍子漱口液与氟化泡沫联合使用预防龋齿疗效明显比单用复方五倍子漱口液和单用氟化泡沫显著(P<0.05),而成本方面则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五倍子漱口液与氟化泡沫联合使用来预防龋齿疗效更高且成本不高,更加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健明;谢跃伶;黄启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肝功能受损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功能受损老年患者抗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生更合理用药并兼顾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临床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协同医生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入院第12天,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药物治疗,能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潘敏;徐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于小儿川崎病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5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26例与干预组26例,两组均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常规组患儿接受临床一般疾病治疗措施及用药指导,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重点做好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结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得出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评价.结果 常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6.92%,干预组为92.31%,干预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常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8%,干预组为61.54%,两组患儿用药后均出现寒战、高热及头痛等不良反应,P>0.05.常规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提供的用药指导、知识宣教、心理干预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指标评分较低,干预组上述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对于川崎病患儿提供丙种球蛋白药物治疗,用药期间患儿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热、寒战、头痛等,而做好用药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儿家长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评分较高,且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较高.
作者:安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执业药师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店及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公众合理、科学用药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执业药师数量不够且在我国分布不均匀,还有我国的执业药师执业水平偏低.因此,我国应从法律角度明确执业药师的职责和地位,加强对执业药师管理部门的监管,发挥现有执业药师的作用,合理配置执业药师的岗位,同时大力培养高素质、执业水平高的执业药师.
作者:王达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续断散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寻找续断散对神经细胞损伤修复活性方面的佳炮制品配伍.方法 采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探索续断散修复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寻找续断散的佳炮制品配伍.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01),表明阿尔兹海默病体外细胞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续断散能够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01).结论 续断散具有修复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活性,且盐续断-生牛膝配伍组成的续断散作用佳.
作者:金叶;杨小林;沈金阳;邓细龙;郭常润;杨中林;张春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的PPHN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地那非+硫酸镁)和对照组(硫酸镁)各3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P<0.05).治疗前两组下降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降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肺动脉压力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WTB X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娟娟;孙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