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清;冯爱萍
目的 了解我院静配中心出门输液回退的情况,分析原因,减少输液回退现象.方法 收集我院静配中心2016年1月~12月出门输液回退的资料,按照输液种类,回退比例,回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从分析出门输液回退的情况看很大一部分的输液问题是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静配中心各环节的质量管控,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品损耗.
作者:邱杏桃;方水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跟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伍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心绞痛发作次数为(4.12±2.31)次、总胆固醇(4.83±0.29)mmol·L-1、甘油三酯(1.69±0.12)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71±0.11)mmol·L-1明显低于对照组(6.92±3.42)次、(5.91±0.52)mmol·L-1、(2.21±0.30)mmol·L-1、(3.92±0.34)mmol·L-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1±0.18)mmol·L-1高于对照组(1.30±1.22)mmol·L-1,且P<0.05.结论 辛伐他汀片、丹参注射液配伍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清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及辅助通气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辅助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呼吸暂停方面,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辅助通气撤机胎龄为32.4周,观察组的撤机胎龄为32.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在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早产患儿防治呼吸暂停的有效药物.
作者:谷献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中药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生脉散.记录两组气阴两虚证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BNP)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经不同方案治疗4周,研究组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P<0.05);治疗后两组BN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生脉散可显著提高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作者:郑琪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即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组92例,对照组即单用舍曲林组88例,疗程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分来评估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作者:赵俊杰;孟祥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介绍近红外光谱(NIRS)在线监测技术在中药制剂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NIRS技术用于中药制剂过程在线分析的优势和可行性,总结NIR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包括中药制剂生产的提取、分离纯化、浓缩、混合等过程.结果 NIRS技术具有多组分连续测定、简单快速、无损、实时分析、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可靠、准确的在线分析方法.结论 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技术在中药制剂过程分析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袁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结合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国际部的相关标准,建立我院药学部应急药品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我院对应急药品的管理,以在突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准确的保障应急药品供应.方法 结合JCI相关标准,从改进我院药学部内各部门工作流程与工作制度、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药学)的药品信息维护、加强各部门对库存应急药品质量控制与合理优化库存预警量、完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突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相关制度等方面完善我院对应急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结果 对我院药学部内各部门的应急药品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建立应急药品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药学部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演练验证,对突发性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很好的应对效果.结论 结合JCI标准,健全我院药学部内各部门应急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将应急药品的管理以及储备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加强科室内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建立可靠的应急药品管理模式.
作者:陈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变化,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BG、1h PBG、2h PBG、3h P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1h PBG、2h PBG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阴性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OL各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心理、社会关系、精神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相对于氯氮平,利培酮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较氯氮平小,且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玉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利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等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利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WT距离为(386.5±50.7)m,对照组为(312.5±48.5)m.结论 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东;李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临床药师的工作进行总结.方法 根据临床药师的工作试点,总结其内容、方法 、体会和经验.结果 经过临床药师的辛苦工作,其工作成效已得到相关科室的认可.结论 临床药师尚需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做好联系医患、医护之间的桥梁作用,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作者:谢婧雯;李亚昙;陈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处方审核与处方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挑选我院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 临床上联合用药不适宜问题为突出,重复用药的问题也很严峻,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等问题也普遍存在.结论 不管是医师还是药师都应接受继续教育,持续学习,通过培训提高开方和审方能力,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水钫;许燕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不同输液配伍对舒血宁注射剂稳定性影响及与不良事件的关系,促进舒血宁临床安全性应用.方法 实验室检测舒血宁注射剂不同输液稳定性情况,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近7年期间舒血宁注射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与不同输液配伍的相关性.结果 与5%GS相比超说明书配伍组pH值及微粒变化有差异,舒血宁所致不良事件19例中,存在超说明书配伍使用12例(63.16%).与按5%GS相比,超说明书配伍用药时不良事件发生时间较迟,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的比例较大.结论 输液配伍选用对舒血宁注射剂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且会影响舒血宁注射剂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
作者:王建;黄瑾;袁芳;李璐奕;金辉;夏小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方法 将6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口服,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头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指标中眩晕、头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晕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郑水立;肖雨;叶旭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根据医院转型,配合科室发展,改进病区药房药事质量管理,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法引入我院病区药房,对病区药房每月检查,每季度汇总,分析改进前后药事质量管理效果.结果 与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的引入极大的改进了病区药房药事质量管理,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对于病区药房的满意度,很好的配合了医院转型和科室的发展.
作者:沈慰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选绞股蓝乙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绞股蓝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含量和总皂苷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50和提取时间60 min.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对绞股蓝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登丰;何孝金;魏道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血管生成不足或过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药可通过影响血管生成的调节因素,调节血而治疗与血管生成异常有关的疾病.基于此,本文对近年血管生成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林少兵;蒋宗胜;阮君山;王少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温度、压力和溶剂的考察,优化加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制备参麦注射液中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关键参数.方法 取处方比例混合的红参和麦冬药材粉末,置ASE提取罐中,根据Box-Beckhen中心组合设计(CCD)法,选择出一系列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乙醇)比例等参数,根据参数进行提取,所得提取液直接进HPLC分析,对供试品中的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进行含量测定,已上述四个皂苷类成分的总量为考察指标,对ASE提取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将优结果 与市售参麦注射液中上述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对比ASE与传统提取工艺的差异.结果提取温度在105℃,提取时间55min,采用70%乙醇为溶剂时,四个皂苷类成分的总产量高,故选为优ASE参数;ASE法相较传统提取方法,人参皂苷Rb1产量提升5.13%,人参皂苷Rd提升11.67%,山麦冬皂苷B和短葶山麦冬皂苷C分别提升9.52%和17.43%.结论 ASE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更好提高参麦注射液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产量,同时具有快速、高效、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作者:梁雪芳;谭梅英;詹利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GFA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右美托咪定50μg·kg-1(D1组)和右美托咪定100μg·kg-1(D2组),各组于手术后即刻至术后7天,每天腹腔注射1次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7d,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d观察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PWPT)变化,于造模后7d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测各组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结果 大鼠建模1天后,PWPT显示CCI大鼠的机械痛阈均出现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干预的D1组在7d对CCI大鼠的痛阈有所改善(P<0.05),D2组对大鼠的痛阈有明显改善,在3d及以后提高明显(P<0.01),同时,7d时模型组GFAP的表达明显增强,D1组较模型组表达减弱(P<0.05),D2组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GFAP的表达有关.
作者:林佳惠;吴伟芳;林剑鸣;简婧;简绫艺;高友欣;洪伟锋;翁欣;卓希羽;林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葆真丸中马钱苷(Loganin)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岛津Wondasil C18-WR(4.6×250mm,5μm),流动相:C4H8O-C2H3N-CH3OH-0.05%H3PO4(1:8:4:87),流速0.8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6nm.结果 马钱苷在10.0~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6612.4x+6137.4,r=0.9998(n=6),加样回收率100.1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张子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咖啡酸片联合G-CSF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58例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停化疗7d后予以G-CSF,实验组化疗前予以咖啡酸片+停化疗7d后予以G-CSF.统计对比两组骨髓抑制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轻度口干、胃痛、发热、局部反应).结果 实验组骨髓抑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9,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3%(7/29),低于对照组51.72%(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咖啡酸片联合G-CSF治疗骨髓抑制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骨髓抑制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令狐锐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