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艳;罗倩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40例GERD,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单独应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例。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2.5%、愈显率92.5%高于对照组22.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骨质疏松症、1例胸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GERD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高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女性盆腔炎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对照组实施乳糖酸红霉素用药方案,对观察组实施乳糖酸阿奇霉素用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采取注射用的相应乳糖酸阿奇霉素对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吴晓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需要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根据循证药学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病症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 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病症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循证药学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情况,还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雯玲;李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治疗药物监测( TDM)岗位实习是药学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 TDM教学中的关键点,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实习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程道海;陆华;宁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培菲康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的疗效影响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患者10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培菲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疗效,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阳性率、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培菲康对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而加上及时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莉娅;詹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3%,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江小丽;余毅;何惠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连油纱条换药配合杠板归汤坐浴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低位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施行肛瘘切开引流术,两组术后均常规予预防感染、止血等治疗。治疗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换药前予杠板归汤坐浴,黄连油纱条换药;对照组换药前予杠板归汤坐浴,雷夫奴尔纱条换药。观察术后第24、48、72小时两组病例创面疼痛情况;用药前治疗组第3、5、7天创面分泌物情况;用药后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及用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用药后第24、48、72小时两组创面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第3、5、7天创面分泌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用药后第14天、21天创面愈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油纱条换药配合杠板归汤坐浴能有效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改善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林尊友;方宗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S 组(舒芬太尼3μg· kg -1)、SD1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2μg· kg-1)、SD2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1.0μg· kg-1)。观察记录3组患儿术后2h、6h、12h、24h、48h的CHE-OP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h内PCA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D2组术后2、6、12、24、48h的CHEOPS评分明显高于S组和S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D1组术后2、6、12、24h的CHE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术后6、12、24、48h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SD1组和SD2组术后2、6、12、24、48h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48h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SD2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S组和SD1组。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 kg -1复合舒芬太尼2μg · kg -1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效果较完善,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菁;林传涛;王洪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两组均在术后6~8h给药,利伐沙班组1日10mg;低分子肝素组1日5000IU,疗程均为2周。结果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发现深静脉血栓分别为5例(11.11%)与5例(11.3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术腔引流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对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蓝文彬;叶君健;林金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分析,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9月门诊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2353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多方面的原因,干预后纠正的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用药频次)不适宜,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抗菌药物使用指针不明确等方面。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对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减少和防范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有效的保证处方的质量,规范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作者: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叶黄素酯片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112只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53眼)采用弱视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35例(59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叶黄素酯片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79.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叶黄素酯片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伯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2.5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经济性强,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国华;姜孙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1.67%。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56%,观察组为97.22%,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胺碘酮治疗的心力衰竭和并心律失常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全面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谭伟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4%);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而Lysholm评分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当中,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恢复膝关节功能,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清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壮药消毒饮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 C18色谱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绿原酸在0.25~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3362845x-147479(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2%,RSD=2.2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壮药消毒饮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锦燊;蒋伟哲;黄兴振;巫玲玲;吴洪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其对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 =4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及血清CRP的差异。结果观察组40例患儿,经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 CRP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儿血清 CRP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志付;黄琳;胡廷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选入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应用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后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是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68.0%,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胡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黄芪三七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黄芪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分别在线性0.67~6.7μg、0.41~4.1μg和0.16~1.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0.9999、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5%,101.25%和99.82%, RSD分别为1.22%,0.99%和0.95%(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为黄芪三七胶囊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琼;祁俊;刘亮镜;王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重复接受通脉灵后的毒性反应,评价它的安全性。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通脉灵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通脉灵干膏粉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药液,相当于人用剂量的80、40、20倍,连续灌胃给药180 d后停药,继续饲养30天。观察动物给药期和停药期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在给药180d和停药后30d,用乙醚麻醉后分别处死四分之三量和四分之一量,心脏取血,行血生化和血液学指标检测;取大鼠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脏器组织学检查。结果通脉灵三个剂量组给药期和停药恢复期大鼠的体重、血液学、血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形态学改变,无造成明显的毒性反应和继发性毒性反应。结论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表明通脉灵是安全的。
作者:王梅兰;黄亦琦;林向党;曹育;杨辉;罗友华;黄颖;范希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骨折临床疗效并减少肢体局部肿胀,分析和探讨在给予甘露醇脱水的同时辅以甘油果糖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5例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甘露醇行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治疗期间给予两组患者精心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与对照组(8.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所致肢体肿胀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可靠,应强化相关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改善。
作者:刘刚翠;林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