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黄国华;姜孙琰

关键词: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摘要: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对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2.5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经济性强,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三七胶囊中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

    目的:测定复方三七胶囊中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5HC-C18(2)柱,乙腈-水(44∶5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min -1,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为35℃。结果制剂中其它组分与主峰有效分离,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分别在1.076~21.52μg · mL -1( r =0.9999)和0.5289~10.58μg · mL -1( r =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 n =9)为99.73%和100.15%,RSD分别为0.98%和1.00%。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测定复方三七胶囊中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含量。

    作者:朱颖;朱兴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异丙嗪治疗腘窝囊肿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与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方法将32例腘窝囊肿抽尽囊液并冲洗囊腔后,将异丙嗪注入囊腔而达到治疗目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结果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3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2例复发,再次局部封闭后治愈,已随访2年,未复发。治愈率100%,常规手术治疗腘窝囊肿26例患者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未复发。其中5例复发,2例患者二次手术,3例患者采用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后治愈。结论异丙嗪局部封闭治疗腘窝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痛苦少,治愈率高。

    作者:苏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七氟醚预先吸入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围气腹期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七氟醚预先吸入,探讨该方法对围气腹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 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腹腔镜进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吸入麻醉,实验组采用2%七氟醚预先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气腹期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建立气腹的四个不同时间段里,在气腹建立后1h、气腹解除时和气腹解除后1h患者血清 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气腹建立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 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有意义(P>0.05)。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应用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2%七氟醚预先吸入,有助于患者术后清醒,但在改善脑损伤,降低永久性器质性损伤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德良;龚琴;张诚章;余建华;刘莱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罂粟碱肌注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使用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照射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局部热敷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肌注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情况以及发生时间和发生率,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实践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注部位的红肿、硬结及疼痛情况较对照组轻,而且红肿及硬结发生时间明显延迟,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征丽;何婉珠;薛素贞;梁丽;谢云娥;康惠亭;刘文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对db/db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对db/db小鼠整体水平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2~1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阿卡波糖组、石斛合剂序贯组(以下简称序贯组);选db/m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共6个循环(42d)。治疗前测各药物对淀粉耐量影响。每2周期测空腹血糖(FBG),实验结束前测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以及各药物干预后的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淀粉耐量30,60,120min血糖;随治疗循环数增加,序贯组的FBG逐步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序贯组FBG、GSP和Ins显著下降(P<0.05),改善葡萄糖耐量;石斛合剂1方、2方降低肠上皮α-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结论石斛合剂有明确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序贯治疗能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相关指标,降低高胰岛素血症,表明滋阴益气活血泄浊法的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作者:张捷平;陈雪花;余文珍;秦崇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徐晶;谢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单用头孢他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单用头孢他啶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头孢他啶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生素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0.25±1.1)d 显著短于对照组(30.10±2.1)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他啶是临床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外感染的有效药物,该药物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史嘉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伴肝硬化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伴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76例(2014年5月~2016年1月),疗程12周。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一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一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各项检查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阴转率、病毒变异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周、12周后HBV-DNA下降值、白蛋白、PTA、总胆红素、ALT、AST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值小于0.05;研究组患者治疗6周后 HBV-DNA阴转率(86.84%)、病毒变异发生率及治疗12周后 HBV-DNA阴转率(92.11%)、病毒变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区别,P 值小于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张苏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缬沙坦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病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胶囊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立;郑福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另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障碍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障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曾凡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的制备与主药含量测定

    目的: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建立其主药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溶解法制备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含量,主要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1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5∶44∶1);流速:1.0mL· min -1;检测波长:323nm;柱温:30℃;进样量:10μL。进行其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的酮咯酸氨丁三醇鼻喷雾剂为几乎无色的澄清液体,酮咯酸氨丁三醇检测浓度在20~100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0.24%,n=9);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对光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主药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宜避光保存。

    作者:路伟;李成;肖仰;罗意文;巫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住院药房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药房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病例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病历,每月随机抽取60份,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其是否为超说明书用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取的780份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嘱80份,主要包括超适应症占56.25%,超剂量占31.25%,超用药途径占12.5%。结论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多,用药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医师和药师必须做到谨慎行事,规范医师用药行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莺;陈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门诊药房发药交待率,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解决发药交待率低这一问题在门诊药房组成品管圈,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手法进行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彻底解决了门诊药房发药交待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发药交待的质量,还带动了药房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患者对药师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药师综合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对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联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头孢西丁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杰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谷维素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谷维素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神经衰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衰弱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谷维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HAMA、HAMD )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76%、95.24%,对照组分别为23.81%、76.1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及HAMA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谷维素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神经衰弱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新红;陈建;郑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配制前干预的178张TPN处方的不合理因素及结果分析

    目的:为全静脉营养( TPN)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经专职药师审核的不合理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退回不合理TPN处方178张,占配置总量的0.94%;不合理发生类型前3名为电解量超量、糖与氨基酸液体量比例不符、糖脂比不当,经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从2012年1.40%、2013年1.04%、2014年下降到0.82%2015年0.68%。不合理发生类型除糖脂比、热氮比、脂溶性维生素Ⅱ超量、微量元素缺药未经干预修改,其他类型均干预修改至合理。结论药师进行TPN配置前审核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但药师的审核TPN不合理处方的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测定灵莲花颗粒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灵莲花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波长为238nm,流速:1.0mL· min -1,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6.10~61.04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 =0.14%(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灵莲花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含量测定。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百咳宁颗粒中青黛鉴别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百咳宁颗粒中青黛鉴别的方法。方法通过加热水及离心分离的方法,消除蔗糖对其火试鉴别法的干扰。结果按新方法进行试验,能观察到明显的紫红色烟雾。结论改进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判断准确。

    作者:张仁贵;蔡敏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GBM U251细胞疫苗的研制及其体外抗瘤作用

    目的:探索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U251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诱导的抗瘤作用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加入0~2000U· mL -1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干预48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诱导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取诱导MHC-Ⅰ类分子高表达高的IFN-γ干预方案作为疫苗的制备方法;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PBMCs作为效应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对野生型及IFN-γ诱导48h后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以抗人HLA-A,B,C行特异性杀伤试验的阻断试验;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IL-2的分泌情况;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 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500U· mL -1 IFN-γ诱导48h U251细胞胞膜的MHC-Ⅰ类分子表达率高,达89.9%;高表达膜型MHC-Ⅰ类分子U251细胞疫苗9在体外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杀瘤活性的诱导能力(P<0.05);体外可分泌大量的 IFN-γ和 L-2(P<0.05);CD4+、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500U· mL -1 IFN-γ诱导48h是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体外诱导表达的佳方案;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休外具有特异性的抗瘤作用,其杀瘤活性与膜型MHC-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谢雪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1例唑来膦酸致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痛的药学监护

    目的:分析1例唑来膦酸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骼痛及其药学监护的过程。方法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评估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考虑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骨骼痛及一过性发热不良反应高度怀疑,严密关注患者疼痛情况并协助医师选择镇痛药物,加强患者用药教育并监护患者后续用药过程。结果通过全程药学监护,该患者发生骨骼痛不良反应后经治疗疼痛感明显缓解,对后续治疗较为满意。结论药师进行临床用药监护、不良反应追踪,参与制订用药方案,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危害,提高患者治疗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李瑞珺;荆莉;陆瑜;朱余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