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珠
目的:研究红豆蔻中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的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对红豆蔻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挥发油包合时,挥发油与β-环糊精之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3个因素对挥发油的利用率均无显著性影响。优选出的佳包合工为红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1∶6,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5h,挥发油利用率为87.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利于大工业生产。
作者:黄培池;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双环醇片治疗氯丙嗪、氯氮平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氯丙嗪、氯氮平所致肝损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水飞蓟宾胶囊,每天3次,每次70mg,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服用双环醇片,每天服用3次,每次25mg,连续服用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ALP、GGT、AST、ALT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双环醇片治疗氯丙嗪、氯氮平所致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绍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使用药物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对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对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患者给予有效地、全方面的综合护理,患者疾病均被成功治愈且顺利出院。结论在药物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可行的、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强患者疾病治愈率,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珺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草珊瑚药材的采收及佳采收期。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秦皮啶、迷迭香酸含量。结果异嗪皮啶在根中含量高,其次是茎,叶中含量低;迷迭香酸的含量则在叶中含量高,根及茎中含量较低;不同的采收月份草珊瑚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异嗪皮啶的含量以3月、6月、7月3个月为高;迷迭香酸的含量以2月、3月、11月、12月4个月的含量较高。结论草珊瑚药材的采收应以全草为宜,采收期为每年的2~7月较为适宜。
作者:包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N、P、K素施肥水平下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 GC-MS法测定胜红蓟中挥发油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胜红蓟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早熟素1、2,石竹稀及其氧化物。不同施肥水平对胜红蓟挥发油中不同化合物含量影响大。结论胜红蓟应用于医疗方面,建议种植时施肥施 N肥佳,其次是施K肥;应用于农药方面,建议种植采取不施肥砂质地任其生长或施N肥。
作者:郑孝勇;林忠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救必应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其化学成分类型多样,包括三萜类、黄酮类、酚类、鞣质类等;具有抑菌抗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功效。本文综述了救必应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彭喻嫄;梁敬钰;冯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方结合热敏灸治疗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补肾活血汤,水煎分两次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服药的基础上选用膝眼、阳陵泉、犊鼻、梁丘、血海等6位,实施热敏灸,每穴灸15min,1日灸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用洛索芬钠片,1次60mg,1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疗效优于对照组,它能有效地缓解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各种症状。
作者:占欢腾;吴春玉;张小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卫生院药房药库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技术人员的流失情况以及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作者:李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优质的实验准备是保证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可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要点,指导学生参与实验的方法和意义,教学研究和尝试表明,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从而促使调动积极性,激发实验兴趣,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吴梅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甲硝唑提供参考。方法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年~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6篇文献中报道的10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例患者为女性,5例男性,平均(37.70±5.10)岁,出血性膀胱炎在使用甲硝唑1-3d后发生,甲硝唑的剂量为1日0.6~1.4g,停药3d~1周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甲硝唑所致出血性膀胱炎的认识,对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琼;陈崇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指尖离断与缺损显微修复治疗中川穹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367例再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应用川芎嗪抗凝,观察治疗效果和不同时间段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427指成活率97.2%,优良率88.99%,恢复效果好;治疗期间凝血指标变化率均保持在5.9%~38.6%之间,超过正常值范围<12.9%,患者凝血功能波动小,证实了川芎嗪优越的抗凝功能。结论川芎嗪在指尖离断与缺损显微修复手术治疗中应用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明飞;陆蕴红;吴祥;黄忠明;陈毅成;张敬良;雷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地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 Hi)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分离的62株Hi,采用ATB 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条检测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62株 Hi对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66.2%,其次是氨苄西林37.1%、头孢克洛35.5%、四环素17.7%、头孢呋辛14.6%、利福平8.0%、氯霉素6.4%、阿莫西林+棒酸3.2%、头孢噻肟1.7%,氧氟沙星未发现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占33.9%。结论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克洛耐药率较高,不适合Hi的经验治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肟可作为首选药物;产β-内酰胺酶是耐氨苄西林的主要机制,应关注多重耐药现象,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产生。
作者:黄钢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穿山龙超声波醇提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醇提工艺提取穿山龙中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薯蓣皂苷含量,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因素对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考察因素为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提取温度、提取的时间,从中优选出穿山龙超声波醇提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的提取工艺用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70℃。提取的薯蓣皂苷平均含量1.89mg? g-1,RDS为3.592%,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时光霞;刘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颠茄合剂中莨菪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莨菪碱在一定 pH条件下能与酸性染料(溴甲酚绿)定量结合成有色离子对,经氯仿提取后,以硫酸阿托品为对照,在波长416nm 下测定吸收度。结果在7.84~27.44μg? mL -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8。平均回收率93.85%,RSD=2.56%。结论本法准确度好,灵敏方便实用,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张伟;何尚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氟康唑局部与全身用药治疗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局部组给予(2%氟康唑,每瓶50mL)1~2mL加水8~16mL含漱后咽下或不稀释直接涂口腔自斑处,每日3次,连用7d。全身组病用氟康唑口服,50mg每日1~2次,连用7d,或静滴2%氟康唑,50mL每日1~2次,连用7d。停药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局部用药组与全身用药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氟康唑局部用药为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病治疗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雄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α-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多效唑(PP333)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以甲醇-0.1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mm ×150mm,5μm)分离,检测波长为220nm,外标法定量。结果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20mg? 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S/N=3)为0.06~0.25mg? kg -1,加标回收率为80.44~99.70%,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4.14%。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适用于金线莲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
作者:李红;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OXC组和LEV组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OXC组完成治疗32例,LEV组完成治疗34例。临床疗效比较OXC组总有效率为87.5%,LEV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OXC组有效率为50.0%,LEV组有效率为76.5%,LEV组有效率高于 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图改善优于奥卡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还给予替米沙坦的治疗。结果研究组在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 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 SCr)治愈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的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作者:林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根据我院2013年门诊退药登记,统计分析因不良反应要求退药的情况。共收集因不良反应要求退药59例,其中因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而退药47例,占总数79.66%;患者取药后发现有既往用同种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史而退药12例,占20.34%;此类退药中有2例患者有既往用同种药发生不良反应史继续用药再次出现同种不良反应而退药。
作者:谢显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治疗,对用药方案进行分析,并进行监护。结果不仅使用药安全得到保证,并且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并及时建议医师调整用药方案,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促进了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莫小凤;田静;宋沧桑;李兴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