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立刚;周德珠;彭建良;刘永前
黄芩是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现代研究逐渐揭示了黄芩的药理活性及其物质基础.近十年来,黄芩研究掀起热潮,尤其活性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新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对黄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孟华;曲玮;梁敬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甲醇∶醋酸铵缓冲液(pH 4.5)(32:13: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35℃),进样量为100μL.结果 在0.05μg·mL-1~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血浆内源物质不干扰血样测定.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 本法测定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含量,结果准确、简便,且有适用性.
作者:肖淋;肖钦;何丽芳;黄玉芳;于静;陈玉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骨化三醇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予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血脂等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组予常规治疗及骨化三醇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及两组的疗效差异.观测指标主要有24h尿蛋白的测定、hs-CRP以及糖化血红蛋白、Ca2+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hs-CRP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HbA1c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2+两组间及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骨化三醇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可加强常规治疗的作用,减轻患者蛋白尿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郑学展;许义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新药立项调研工作是新药立项中的关键环节,新药的调研工作的内容繁杂众多.阐述了药品生产企业调研人员应根据确定的调研内容、调研程序、调研方法及注意事项,把握重点,过程中及时决策,提高调研准确度和调研效率,同时把立项调研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贯穿于整个研发过程中.
作者:麻军法;赵宗松;赵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分析国内期刊有关孟鲁司特的不良反应报道.孟鲁司特不良反应少见,但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考察投药方式、交联剂、超声乳化作用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该方法制得FU-CMCS微球平均粒径1.6μm,球形圆整、流动性良好,人工肠液释药长达15d.结论 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制得FU-CMCS微球粒径小,分布窄,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作者:郑景峰;刘喆;蒋智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优选银花利咽片中绿原酸的佳提取工艺.以绿原酸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银花利咽片水煎煮佳提取工艺,并结合实际的工业生产条件,终选定其提取工艺为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浸泡30min后,煎煮2h,滤过,取药渣再加12倍量的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到所需的浓度.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有利于控制银花利咽片的质量.
作者:黄巧文;高锦娟;邱水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中药湿润烧伤膏(MEBO)与碘伏治疗压疮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湿润烧伤膏与碘伏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湿润烧伤膏与碘伏治疗压疮的治愈率分别为(82.35±8.36)%和(68.47±27.21)%(P<0.01);治愈时间(d)分别为16.88±6.35和19.89±3.77(P>0.05).结论 相对于碘伏治疗,湿润烧伤膏可显著提高压疮治愈率并缩短平均治愈时间约3d.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在临床使用时应谨慎考虑.
作者:林辉;张一帆;汤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机抽取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处方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池慧琼;黄金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某院2010~2011年全院抗菌药物的用药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分析.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为主,口服类抗菌制剂列居首位.
作者:林碧英;钟先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确定溪黄草抗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刃天青法测定溪黄草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溪黄草氯仿部位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初步判定氯仿部位为溪黄草的抗菌活性部位.刃天青法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细胞活性的方法,可用于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为抗菌有效部位的筛选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洪利;康大力;莫小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我院2009年~2011年降血糖药物的销售金额﹑使用数量﹑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的降血糖药主要为口服类制剂,其中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瑞易宁)的用药频度均处于前三位,与此同时二甲双胍的日治疗费用是众药中低的,而日治疗费用高的是罗格列酮(文迪雅).
作者:郑巧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特非那定片的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HPLC).方法 采用HPLC法,使用Hypersil Phenyl 2(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缓冲液-乙腈-三乙胺(650:350:3;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5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杂质与主成分能完全分离,重复性试验RSD为0.27%(n=6),低检测量为0.005μg,有关物质含量均为0.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特非那定片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陈柳生;李鸿亮;王如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我院2010~2012年抗癫痫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与2010年相比各种抗癫痫药的用药金额、DDDs值均有所提高,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这两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居首榜;新型抗癫痫药物DDDs提高幅度很大.说明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何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百咳静糖浆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腈-0.4%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洗脱,柱DiamonsilC18(4.6×250mm,5μm),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40℃.结果 橙皮苷在0.080~0.800μ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房华蓉;郑维兵;马骏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咳嗽是常见呼吸系统症状,病理性咳嗽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损伤,应给予积极治疗.本文从中西止咳药的分类,止咳药物的选用原则,中成药止咳的优势和正确选用止咳药等方面论述了中西止咳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庄媛;黄亦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同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冻干粉,疗程5~7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林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一种用内标法同时测定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甲醇,B:水,C: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50nm,柱温:30℃,内标物苏丹红Ⅰ.结果 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在1.00~100μg·mL-1线性良好,回收率在分别为104.3%和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79和4.43,检出限分别为0.03和0.04μg·g-1.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灵敏,能准确的同时测定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作者:钟碧萍;黄宏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粉剂(TP)安素对老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老年人30例,入院时进行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的检测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的测量,在患者平素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每次口服TP55.8g(加入200mL温水冲泡),1日3次,2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复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改善.结论 合理的加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曾庆新;马冰芬;彭如洁;邱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门诊抑郁发作伴失眠患者,按随机分为右佐匹克隆组和佐匹克隆组,两组均观察两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第二周末采用PSQI、HAMD、TESS评定.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 右佐匹克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治疗后PSQI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因子分比较,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右佐匹克隆组显著低于佐匹克隆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对日间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佐匹克隆,安全性好,耐受性高.
作者:徐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