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文;高锦娟;邱水生
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门诊抑郁发作伴失眠患者,按随机分为右佐匹克隆组和佐匹克隆组,两组均观察两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第二周末采用PSQI、HAMD、TESS评定.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 右佐匹克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治疗后PSQI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因子分比较,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右佐匹克隆组显著低于佐匹克隆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对日间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佐匹克隆,安全性好,耐受性高.
作者:徐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类脂囊泡早在1979年化妆品杂志上首先被报道,由于类脂囊泡即保留了脂质体的优点,又有自身的优势,在药物新剂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类脂囊泡在药物递药系统领域研究较多,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把许多药物制成类脂囊泡.本文就类脂囊泡概念、特点、形成原理、组成及其体内外释放作一综述.
作者:张宇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巴比妥(Phenobarbitone PBB)、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M)、艾司唑仑(Estazolam ETZ)、阿普唑仑(Alprazolam APZ)、氯硝西泮(Clonazepam CZP)、奥沙西泮(Oxazepam OZP)等血药浓度.方法 取血浆样品在pH=8.0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提取后在55℃水浴氮气中吹干,残渣用甲醇-水(55:45)溶解后进样分析,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55:45 pH=3.0),柱温31℃,检测波长230nm,流速0.9mL·min-1.结果 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分别在0.5~100μg·mL-1、0.2~40μg·mL-1,其他组分均在0.02~4.0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差均小于5%,回收率均在97.3%~102.8%,低检测浓度(S/N≥3):苯巴比妥20ng·mL-1,卡马西平5ng·mL-1,其余组分均10ng·mL-1.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常规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徐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联苄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结构新颖,类型多变,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从联苄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报导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寇泽琪;闫德彪;冯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钾和QT间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精神病药提供帮助.方法 从以下4个方面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探讨:①血钾异常和QT间期延长之间存在的关联性;②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钾异常和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及各种药物在使用何等剂量、何等时间后易发生异常;③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间是否存在相关性;④对干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评价使用何种方式更为有效.结果 血钾异常患者极易伴发QT间期延长(76.74%);齐拉西酮、氯氮平、奥氮平比利培酮、阿立哌唑更易引起血钾异常,而齐拉西酮明显较其他4种抗精神病药更易引起QT间期延长;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男性,中年患者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壮年患者.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钾和QT间期有一定影响,临床应用中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早予以有效处理.
作者:何君萍;何斌;胡武昌;廖浔彦;李淑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我院2010~2012年抗癫痫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与2010年相比各种抗癫痫药的用药金额、DDDs值均有所提高,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这两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居首榜;新型抗癫痫药物DDDs提高幅度很大.说明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何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清热消炎宁颗粒中鞣质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在76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清热消炎宁颗粒中总酚和不被吸附的多酚的吸光度,以总酚量与不被吸附的多酚量之差计算鞣质含量.结果 没食子酸对照品浓度在1.0006μg·mL-1~10.006μg·mL-1之间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59%,RSD为2.29%.结论 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消炎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雪华;江涛;彭红英;陆颂规;杨滨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我院2010年~2012年门诊麻醉药品的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中芬太尼透皮贴剂,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占主导地位.说明我院麻醉药品在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黄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检索2010~2012年<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与过敏性休克有关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抗微生物药品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居前2位;静脉滴注发生率高,占67.86%;过敏性休克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5min内,占57.69%.
作者:高红瑾;黄晓梅;陈宇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针对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1年8月开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各阶段随机抽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干预效果.实施干预措施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选药、使用时机、使用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作者:卢志品;曹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吗啡、舒芬太尼用于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6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30例.A组镇痛药配方为吗啡5mg+氟哌利多2.5mg+1%罗哌卡因15mL+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B组舒芬太尼50μg代替A组配方中的吗啡.设置负荷剂量为5mL,背景剂量为1h 3mL,自控药量1次2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病人术后24h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肠鸣音、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吗啡组在术后24h的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吗啡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高(P<0.05).舒芬太尼组肠鸣音、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吗啡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部手术PCEA,镇痛效果弱于吗啡,但不良反应少,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赵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石楠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江苏省习用中药材石楠藤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以甲醇-0.1mol·L-1乙酸铵(85:15)为流动相,在210nm处检测石楠藤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 熊果酸在0.0506~1.012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n=5);加样回收率为98.05%,RSD为1.8%.齐墩果酸在在0.0534~1.068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n=5);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为1.0%.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重现性较好,可用于控制石楠藤的质量.
作者:吴建伟;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测定心可舒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乙腈-0.1%甲酸(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30℃.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在线性范围0.0523~5.23μg·mL-1(r=0.9997)、隐丹参酮在线性范围0.0312~3.12μg·mL-1(r=0.9999)、丹参酮Ⅰ在线性范围0.0204~2.04μg·mL-1(r=0.9998)及丹参酮ⅡA在线性范围0.0617~6.17μg·mL-1(r=0.9999)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2%、99.49%、99.01%和98.98%,4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0.84%、0.59%、0.95%和0.78%.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定量心可舒片中4种脂溶性成分.
作者:余辉;何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天青地白水煎液抗炎作用的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琼脂皮下注射形成肉芽肿2种致炎模型,对天青地白水煎液进行急性、慢性炎症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 天青地白水煎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小鼠肉芽肿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关系.结论 天青地白水煎液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作者:阮思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拓扑替康对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可行性观察.方法 选择铂类耐药的复发性卵巢癌36例,予以二线药物(topotecan TPT)进行化疗,剂量1.2mg/m2,静滴1~5d,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CR和PR病例继续化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 36例的总有效率(CR+PR)为27.8%,平均化疗周期为5个周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Ⅲ~Ⅵ度占25%,Ⅰ~Ⅱ度占36.1%.消化道反应、脱发、口腔炎等较轻,处理后均能继续治疗.结论 topotecan单药治疗是有效的,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琳;谢榕;林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机抽取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处方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池慧琼;黄金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黄芩是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现代研究逐渐揭示了黄芩的药理活性及其物质基础.近十年来,黄芩研究掀起热潮,尤其活性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新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对黄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孟华;曲玮;梁敬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逐痰消痹方贴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甘遂、芫花、川芎和白芥子进行鉴别.结果 各样品在薄层色谱中,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逐痰消痹方贴剂的定性质量控制.
作者:魏香兰;方如塘;冀爱云;刘建峰;朱昌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鱼腥草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ODS-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1%乙酸水(55:45,V/V)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结果 芦丁进样浓度在6.0~14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7.4%(RSD=1.38%);槲皮苷进样浓度在8.0~128.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3.3%(RSD=1.82%);槲皮素进样浓度在4.0~96.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87.3%(RSD=1.5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度较高、重现性好,为鱼腥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林丽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分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涂剂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样品分别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其溶液进行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备,加样回收率的测定,稳定性试验,供试品含量的测定.结果 两种方法对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的测定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且方法准确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高松田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