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品;曹伟
抽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4月~2013年2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7例进行统计和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22%;预防应用给药时间在术前0.5~2h的有5例(占50%),术前未用术后给药的有5例(占50%);术后用药,t<24h者7例(70%),术后用药24h<t≤48h者1例(占10%),术后用药3~7天有2例(占20%);均无联合用药现象.说明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还需规范.
作者:何芬芬;曹力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在、果糖、转化糖电解质、甘油果糖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4种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安的含量,并观察外观、测定pH值的变化.结果 头孢替安与果糖等4种注射液配伍后4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室温(25℃)下头孢替安与果糖等4种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
作者:毛平;赖善城;林素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联苄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结构新颖,类型多变,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从联苄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报导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寇泽琪;闫德彪;冯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有效降低药品比例,本文从加强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通过加强医院基本药品目录制订、药品的准入以及药品使用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品费用,从而有效控制药品比例.
作者:何杰文;范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机抽取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处方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池慧琼;黄金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深海鱼油富含ω-3型功能性脂肪酸(EPA、DHA和DPA).采用刮膜式分子蒸馏小试装置对深海鱼油粗产品中的药用组分进行分离,馏余液中药用组分的含量(26.5%以上)达到了某药企对药品中ω-3型脂肪酸总含量的要求(大于25%).通过研究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和刮膜器转速对馏余液中药用组分总含量和收率的影响,得到分子蒸馏分离深海鱼油粗产品中药用组分的佳工艺条件:蒸馏温度300℃,进料速率0.7L·h-1和刮膜转速300r·min-1.
作者:史晋辉;胡昕;谷高阳;胡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测定板蓝根中药饮片中多菌灵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含1%HAc,v/v)、氯化钠提取,用无水硫酸镁、PSA净化.使用C18柱(岛津VP-ODS 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0mmol·L-1 NaH2PO4(NaOH调节pH至6.0)=30: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 284nm.结果 该方法在0.0500~25.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1mg·L-1(S/N=3);在0.25~1.0mg·kg-1范围内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1%~103.3%(RSD<2.5%).采用该方法对市售板蓝根中药饮片中的多菌灵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能够满足板蓝根中药饮片中多菌灵农残的检测要求.
作者:杨璐;代琳男;李丽;陈菁;江翠萍;陈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绞股蓝总甙片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35℃.结果 人参皂苷Rb1在0.422~2.532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为1.05%(n=6).结论 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绞股蓝总甙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实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药物制剂综合实训以典型产品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利用信息化的评价方法,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郑彩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莲子中砷(As) 、镉(Cd) 、铅(Pb) 、汞(Hg)等重金属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以铟(In)为内标,采用ICP-MS同时测定上述4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各测定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回收率在97.5%~107.8%之间.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莲子中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作者:陈在敏;邹义栩;王传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某院2010~2011年全院抗菌药物的用药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分析.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为主,口服类抗菌制剂列居首位.
作者:林碧英;钟先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扶正培本清化汤治疗常见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直肠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采用OFL化疗方案,治疗组加服中药扶正祛邪方,观察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近期肿瘤客观疗效、免疫功能、血清CEA及CA19-9等变化.结果 两组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血清CEA及CA19-9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近期肿瘤客观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扶正祛邪方治疗常见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
作者:林玉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用于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由于脑出血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后两组清醒时间和脑血肿量.结果 两组脑出血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治疗组治疗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要短,脑血肿的量也明显减少,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临床观察疗效而言,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优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合纳洛酮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
作者:叶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我院2010年~2012年门诊麻醉药品的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中芬太尼透皮贴剂,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占主导地位.说明我院麻醉药品在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黄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内科危重症患者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重症内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中重度感染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其中36例初始治疗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例应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3~5d后降阶梯治疗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初始治疗组有效率86.1%,痊愈率44.4%,细菌学阳性率83.3%,细菌清除率80%;降阶梯治疗30例中重度感染,有效率90%,痊愈率46.7%,细菌学阳性率86.7%,细菌清除率76.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78.6%,不良反应发生率9.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内科中重度感染患者的初始经验性治疗或者降阶梯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吴畏;郭延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盐酸多西环素脱水反应中,控制脱水反应时间为5h,中和料液pH为2.0,加对甲苯磺酸与氯代物的比率为0.6:1的佳反应条件下,脱水收率能达到80%以上,含量达到96%以上,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作者:季明志;李学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考察投药方式、交联剂、超声乳化作用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该方法制得FU-CMCS微球平均粒径1.6μm,球形圆整、流动性良好,人工肠液释药长达15d.结论 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制得FU-CMCS微球粒径小,分布窄,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作者:郑景峰;刘喆;蒋智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患者对于医疗需求逐渐增加,医院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工作受到众多的关注和支持.患者作为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成为当前医院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是对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的背景进行分析,并就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作者:郑文娴;张荣;郑温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百咳静糖浆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乙腈-0.4%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洗脱,柱DiamonsilC18(4.6×250mm,5μm),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40℃.结果 橙皮苷在0.080~0.800μ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房华蓉;郑维兵;马骏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我院2010~2012年抗癫痫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与2010年相比各种抗癫痫药的用药金额、DDDs值均有所提高,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这两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居首榜;新型抗癫痫药物DDDs提高幅度很大.说明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何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