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合酶链反应

关键词:生物医学领域, 扩增技术, 直接观察, 检测鉴定, 自动化, 重复性, 细胞, 肉眼, 毛发, 基因, 核酸, 管内, 革命
摘要: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的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PCR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和顺铂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庆大霉素(GM)和顺铂(DDP)引起的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肾皮质经研磨、过网、胰蛋白酶消化,进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经Cytokeratin 18抗体进行鉴定后,用GM、DDP建立损伤模型,观察aFGF对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GM或DDP组与对照组比较,CAT、SOD、GSH-Px、Na+-K+-ATP酶活性下降,而NAG活性和NO、MDA升高(P<0.01或P<0.05),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和GM、DDP损伤的建模成功.②aFGF+GM或DDP组与GM组或DDP组比较,大多数生化和酶学指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aFGF+GM或DDP组与对照组比较,CAT、NAG、GSH-Px、Na+-K+-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SOD活性下降、NO、MDA升高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GF对GM、DDP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华钢;黄巨恩;刘丽敏;王慧杰;胡文娟;李校堃;肖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鱼类三叉神经节的形态及神经节细胞的分布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节的形态结构及神经节细胞的分布.方法:用罗非鱼,进行40 g/L甲醛灌注固定,观察三叉神经节的位置及分支分布,取三叉神经节,根及分支进行连续切片制作三维立体图像,观察神经节细胞的分布.结果:①三叉神经根在菱脑高度进出脑.②三叉神经节位于眼眶与颅腔之间的骨组织中.③从神经节发出的第一支(眼神经)通过眼眶的背侧分布于吻侧部,第二支(上颌神经)通过眼眶的腹侧分布于上颌部,第三支(下颌神经)通过眼眶的腹侧分布于下颌部.④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背腹方向排列的一群细胞团.结论:罗非鱼三叉神经节是独立存在的,与其它鱼类的神经节有明显差异.

    作者:古丽尼沙·克力木;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NCTC11637外膜蛋白36ku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对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36ku(OMP36)外膜蛋白进行基因克隆表达,探索研制H.pylori疫苗的新途径.方法:培养H. pylori菌株NCTC11637,采用酚:氯仿抽提和纯化基因组DNA.设计上下游引物,并以该基因组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将目的基因和PET32a(+)同时经Hind Ⅲ和Kpn Ⅰ双酶切,纯化,连接后,转化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断为987bp,与GenBank公布的H.pylori 26695、ATCC43504及J99序列相比较,同源性高达94%-96%,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99%,GenBank登录号059968.结论:成功克隆了H.pylori36ku的外膜蛋白的编码基因,其表达产物OMP36有望成为新的Hp疫苗候选分子,为H.pylori疫苗的研制和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郝渭滨;邵世和;王华;鞠小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沙井地区384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社区感染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门诊标本培养出的384例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微量肉汤法).结果:Uu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罗红霉素敏感性高,敏感率分别为98%、94%及93%;对环丙沙星、大观霉素耐药性高,敏感率分别为8%及11%.Mh对交沙霉素敏感率为89%、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的敏感率均为78%;对罗红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敏感率分别为0%及11%.Uu合并Mh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敏感性高,敏感率分别为85%、73%及69%,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大观霉素的敏感性均为0%,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为4%.结论:支原体的敏感性存在时空差异,且不同类型的支原体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应采用实验室结果而非经验指导用药.

    作者:吴雄君;窦宇红;童明华;熊远香;梁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骨折电流疗法的改良

    目的:针对电流治疗骨折等疾病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分析以往使用电流对骨折等疾病进行治疗时存在的电化学副作用、创口易于感染、重复施术不便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诸如使用溶液导电、隔离电解物、使电极与创口闭合生长等改进方法;并提出将电流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骨科疾病电流疗法改良方案.结果:将电流与药物相结合治疗骨折等疾病是很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本法不仅克服了已往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为骨伤药物直接进入病患部位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使骨折、骨不连等疾病能够快速愈合.今后应加强研究骨折愈合各阶段所需的直接注射药物及其配比,完善电流-药物复合电极使用方法,以便与本法尽快进入临床实践.结论:将电流与药物相结合治疗骨折等疾病是很有可行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明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纯度α-亚麻酸抗血栓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从椒目中提取和纯化获得的高纯度α-亚麻酸的抗血栓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小鼠和大鼠在体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等模型,分别观察试药对血小板在动-静脉旁路中丝线上的沉积、肺动脉栓塞小鼠的死亡率、体外血小板聚集和出凝血时间等指标.结果:1.50mg/kg,100mg/kg和250mg/kg高纯度α-亚麻酸及混合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1/1)给小鼠灌胃治疗10天,显著延长出、凝血时间(P<0.01);明显降低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性肺动脉栓塞小鼠的死亡率(P<0.01).2、35 mg/kg,70 mg/kg和175 mg/kg高纯度α-亚麻酸及混合不饱和脂肪酸给大鼠灌胃治疗10天,明显抑制血小板在动-静脉旁路中丝线上的沉积(P<0.01)和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P<0.01).结论:从椒目中提纯的高纯度α-亚麻酸,作为一种木本油脂新的药用资源和其混合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药理作用,并具有一定量效关系;同时还发现,当α-亚麻酸/亚油酸=1/1时,其抗血栓药理活性优于同剂量高纯度的α-亚麻酸.

    作者:杨倩;王四旺;王剑波;谢艳华;孙纪元;缪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香紫苏叶片表面微区元素成分分析研究

    目的:对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香紫苏叶片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叶片表面的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方法:利用Quanta 200扫描电镜对香紫苏叶片表面进行观察,利用EDAX-9l00能谱仪对选定区域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的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结果:香紫苏叶片表面被覆大量表皮毛,且香紫苏叶片表皮毛中的C、O和K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他元素分布则比较均匀.结论:电子探针可以快速对叶片表面特定区域以及特殊结构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分析.

    作者:陈兆波;甘露;朱玉梅;余龙江;栗茂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在母胎界面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母胎界面生物学与多种细胞形成的复合物及维持妊娠所必需的调节因子有关.目前被公认的调节因子是胎盘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MHC).MHC抗原在生殖过程中起到双重作用:首先,MHC在一些生物物种中可影响其杂交选择,对父母双方MHC抗原的匹配有一定的影响;其次MHC影响植入前期已经受精的卵子发育情况.MHC抗原表达对于胎儿逃避母体免疫排斥作用从而维持妊娠顺利进行是有利的.本文综述了MHC在母胎界面免疫调控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史远刚;彭景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促进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MTT检测重组TGF-β1、CTGF及anti-CTGF抗体处理PANC-1细胞后,细胞的增殖状态,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转染pcDNA3.1(-)-CTGF后PANC-1细胞的凋亡情况,后利用RT-PCR检测TGF-β1作用PANC-1细胞后CTGF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和CTGF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增殖,加入anti-CTGF抗体可以取消TGF-β1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FCM结果显示pcDNA3.1(-)-CTGF质粒转染促进PANC-1细胞凋亡;RT-PCR则证明TGF-β1促进PANC-1细胞中CTGFmRNA表达.结论:TGF-β1可能通过促进CTGF表达来发挥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的作用.

    作者:苏燕;李宏伟;崔培林;王春玲;修瑞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立停胶囊对早孕大鼠RU486药流后子宫收缩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血立停胶囊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后对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活动力变化的影响,旨在探讨血立停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米非司酮组,大剂量血立停组,小剂量血立停组,催产素组,止血敏组.于妊娠第7天,开始相应处理,妊娠第14天分别监测以下指标后处死: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力,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结果:大剂量血立停可明显增强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活动力、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立停胶囊可增强大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从而起到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旭晔;段水竹;张永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尘螨变应原Der p1浓度与哮喘患者血清螨特异性抗体的季节消长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抗体及患者室内尘螨抗原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06年3月、2006年6月用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卧室尘样中DerP 1浓度,同步检测患者外周血总IgE、s-IgE、s-IgG1、s-IgG2和s-IgG4.结果:哮喘患者血清总IgE、s-IgE、s-IgG1、s-IgG2和s-IgG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比较患者血清总IgE、s-IgE及s-IgG1、s-IgG2、s-IgG4四次检测值,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患者血清总IgE、s-IgE在12月份检测值高、6月份检测值低,s-IgG1以6月份高、3月份低,s-IgG4在3月份高、6月份低.统计表明,患者卧室DerP1浓度四次检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以2006年3月和2005年12月为高.结论:哮喘患者血清总IgE、s-IgE、s-IgG1、s-IgG2和s-IgG4和卧室尘螨抗原浓度呈季节变化,IgG1的变化与尘螨抗原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IgG4的变化与尘螨抗原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作者:梁海珊;崔玉宝;李瑛强;朱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关系研究——258例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例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8例NIDA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包括其中的31例中重度ADHD.结果:本组NIDA患儿病因主要为未及时添加富铁辅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消化道疾病、鼻衄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对患者进行病因治疗以及服用生血宁片;ADHD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行为冲动等,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NIDA的患儿ADHD的发病率较正常儿童为高.结论:NIDA与ADHD的关系密切.

    作者:施卫萍;季加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农兽药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及其他生物领域中.本文阐述了农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介绍了农药单克隆抗体种类,总结了农药残留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并就农药单克隆抗体在农兽药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马巍娜;贾雷立;刘雪林;宋宏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容易获得、容易体外培养增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抗原性小、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征,使之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并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为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并将此领域扩展到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更多方面.

    作者:韩京;冉新泽;艾国平;粟永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但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有助于其诊断.实性肿瘤多为恶性,手术切除率低.囊性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率高.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作者:陈少云;刘世德;向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MicroRNAs研究进展

    MicroRNAs是一组21-25 nt长的非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能通过碱基配对与mRNA分子的3'非翻译区相结合来降解mRNA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MicroRNAs的主要功能是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疾病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绝大多数microRNA都是通过大量的克隆和测序发现的,信息学只用来验证克隆的序列是否具有发夹结构,然而这些方法无法检测低丰度或组织特异性的microRNAs.目前依赖计算机的精密的microRNAs预测技术和有效的生物学鉴定技术在microRNAs的识别及其功能的阐明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s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鉴定技术进行综述.

    作者:李广平;邱长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glmU基因敲除后对分枝杆菌细胞壁中聚糖影响的初步分析

    应用已构建的glmU基因敲除的耻垢分枝杆菌作为实验模型,对细胞壁中的聚糖的组成成份和结构进行分析.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Dionex的结果共同说明了在mc2155 glmU KOT菌株的细胞壁内,当缺失活性GlmU时,阿拉伯糖含量增加,且其增加是来自于具有分支的阿拉伯糖末端的增多.此结果将能更进一步地认识GlmU的功能以及当GlmU功能异常时对细菌造成的影响,这些都将为研究以GlmU为靶位点的药物对细菌的影响提供实验支持.

    作者:张文利;辛毅;张健;史丽滨;马郁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聚合酶链反应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的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PCR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目的: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卵黄抗体并考察其活性.方法:采用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产蛋母鸡,通过水稀释法、硫酸铵和硫酸钠盐析及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抗体.抗体效价测定及体外抑菌试验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液体培养基比浊法.结果:纯化所得抗体纯度达95.10%,回收率为20.08%.抗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效价高可达1:6400.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抗体抑菌活随IgY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特异性IgY的浓度为10mg/ml时,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结论:抗体制备及纯化所述方法简便、可行,所制抗体具有特异性和抑菌活性.

    作者:郭洁;甄宇红;李小宇;王宇;金礼吉;徐永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亚基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目的: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脑内作为多功能能量感受器发挥作用,主要协调代谢和能量的需要.脑神经元中AMPKα2亚基的含量明显高于α1亚基,本研究选择α2亚基作为对象,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为以蛋白原核表达为前提的研究技术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AMPKα2蛋白编码区片段通过PCR方法从重组pcDNA3质粒中扩增后,克隆至带有λcI基因的pBT载体,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BT-AMPKα2.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结果正确后,转化pBT-AMPKα2入大肠杆菌XL-1 Blue MR菌株,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AMPKα2-λcI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89ku,与预期相符合.结果还表明AMPKα2-λcI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和不溶性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前者不稳定易发生降解,生成AMPKα2和λcI蛋白,分子量分别是62ku和27ku;后者稳定不发生降解.结论:AMPKα2亚基能以AMPKα2-λcI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这为今后以pBT-AMPKα2融合表达载体为工具利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筛选AMPKα2的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

    作者:符庆瑛;高钰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厅

主办: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