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华
目的 建立测定藤黄健骨胶囊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nm,柱温为室温.结果 淫羊藿苷在0.1022~0.8176μg(r =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淫羊藿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0.67%,n=6).结论 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藤黄健骨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于曼娜;张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例1,男,3岁,因全身多处热液烫伤疼痛0.5h,于2005年11月19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神清合作,体温36.3℃,心率120次min-1,呼吸22次min-1,体重15k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
作者:杜青云;林惠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监察分析儿童、老年人与特异体质患者应用氯化钠注射液作药物载体发生一过性钠过多药物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医师慎用.方法 调查56例儿童、老年人与特异体质患者应用氯化钠注射液过量过速输入发生一过性钠过多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严重程度、转归,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耐受性、特异性与发生机制的分析讨论.结果 儿童、老年人与特异体质患者调节、应激、代谢功能的不健全、减退与失调,对药物耐受性与处置机能降低,特发一过性钠过多致剧咳、多痰、水钠潴留并使小儿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发生肺水肿、血压升高.结论 儿童、老人与特异体质患者因生理生化功能、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差异,过量过速输入氯化钠注射液易发一过性钠过多药物不良反应.应重视他们的病史、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史,防止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为义;杨光;李作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在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启用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背景、准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结果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了配药速度,减轻了窗口压力,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实施有利于优良药房服务体系的形成,是一种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的良好的调剂模式.
作者:计佩影;金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降脂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为考察其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丹参、枸杞;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 表明芦丁标准品在0.15~0.90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x=96.36%,RSD=1.25%(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于医院制剂配制检验.
作者:陈晶;杨丽琴;马全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凝胶剂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药物制剂,本文阐述凝胶剂的特点,基质的选择,制备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谢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品的拆零经营有效避免药品的浪费,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作者:陈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介绍药品名的声母编码法在药品名录入中的应用.并针对其重码率高的缺点通过加识别码的方法加以改进.
作者:胡恩;陈坤全;张淮祥;黄建平;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根据文献和实践,叙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类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并将它们的配置和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加以概括,为使中草药这种新剂型、新给药途径在临床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林琪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康口服液的制备,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用水做溶媒对亲水性有效成分进行合理提取.用薄层色谱对芍药苷、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本口服液相对密度达1.01以上,pH值为4.0~6.0,有效成分的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标准可靠.
作者:沈小萍;黄燕;潘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芫花中芫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选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65:3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2nm,柱温为40℃.结果 芫花素进样量在0.1528~0.55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47%.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朱永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人体元素平衡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提出元素平衡健康新概念.认为在平衡健康理论的指导下,研制调节和补充人体元素平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保健产品,并提高技术水平,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作者:陈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探索县级医院药学服务的方向,阐述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一些措施.药学服务应提高技术含量,药学服务任重道远.
作者:庄东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用HPLC法测定单氯芬那酸片含量的方法,以排除其它杂质对测定其含量的影响,取代现有容量滴定法测定其含量.方法ODS色谱柱;检测波长290n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80∶20∶0.2);外标法.结果 回收率100.21±1.43%(n=9);线性范围:0.1002~2.004μg.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能很好地定量测定单氯芬那酸片含量.
作者:章卫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影响ATP片质量稳定性的工艺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制空白颗粒工艺与原湿法制粒工艺对比,采用包薄膜衣与包糖衣工艺对比.结果 经实验对比,两种新工艺的方法减少了含量的降解,提高了质量稳定性.结论 探索ATP片生产新工艺,对提高质量稳定性尤为重要.
作者:林天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科在2005年7月27日治疗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静滴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农村医疗机构用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作者:刘枫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研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头孢曲松钠为模型药物,以乳液复凝聚法制备头孢曲松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成球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显现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1,pH值为4.0,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00r·min-1,交联剂戊二醛用量为基质材料2%,体外实验表明结构圆整的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作者:李柱来;王津;陈莉敏;张婉春;赵传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的6h内地塞米松的含量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莪术油中莪术醇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 在4℃、25℃和37℃3种温度条件下,6h内配伍液全部澄明,pH、微粒均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和莪术醇的含量都>98%.结论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6h内可以与地塞米松配伍使用.
作者:黄素慧;熊建华;孙丽蓉;任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我院门诊苯二氮(艹)(卓)类(BDZ)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2005 年7月1日至9月30日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门诊处方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排序、统计.结果36~50岁年龄段病人使用多,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结论 基于我院作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BDZ类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BDZ类辅助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使用率高.
作者:黄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