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02年~2004年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利用分析

高斌;陈建清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药物利用分析
摘要:调查我院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现状,预测发展趋势,为我院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通过对我院2002年~2004年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型的NSAID在临床中的应用逐年增多,但因其价格较贵,限制其大量应用,老药仍占据大份额市场,在应用方面较为合理.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前后的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分线管理前后临床用药的变化.方法 对分线前(2004年)与分线后(2005年)各类抗菌药物的总用药金额进行比较,并分别对分线前后的抗菌药物按照用药频度(DDDs)排序.结果 分线管理后抗菌药物占用药金额的百分比下降3.62%,三线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的百分比下降10.36%,年度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没有出现三线药物品种.

    作者:陈平;张邦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脂质体制剂的研究概况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提高药物靶向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就脂质体制剂的制备、特点、应用以及近年来新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代平;杨义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1年~2005年我院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利用分析

    目的 评估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复合制剂的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统计我院在2001年~2005年应用BLI复合制剂的组成、剂型、规格、药品名称、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及用药金额,分析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BLI复合制剂排除物价因素,用药金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5年比2004年增长48.60%,增长幅度大;5年中含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金额分别为773.38、240.01、91.26万元,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70.01%、21.73%、8.26%;含他唑巴坦、舒巴坦的复合制剂2005年金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64.89%和57.65%.结论 BLI复合制剂用药量总体上快速增长,表明其在临床抗耐药菌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陈锦珊;杜青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影响外源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因素

    巴斯德毕赤酶母表达系统是广泛使用的真核表达系统,但有些蛋白在该系统中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本文从外源基因的内部结构、宿主菌、信号肽、转化子的拷贝数和发酵条件五个方面综述影响外源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因素.

    作者:蔡尽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钙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 对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钙含量测定终点判断方法的改进.方法 按文献[1]方法加入试剂和被测物,然后加热再按规定测定氯化钙含量.结果 测定终点突跃明显,终点容易判断,误差较小.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刘显治;莫云;奚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在静脉配置中心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本文把12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静脉给药时其溶媒的合理选择和用量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何丽芳;张青;于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溃疡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目的 考察溃疡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取样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该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 用薄膜过滤法可消除抑菌成分的作用.结论 溃疡膏须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叶兰凤;黎美霞;郑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药事咨询中关于口服药物的相关问题探讨

    正确地服用药物是减少不良反应发挥药物疗效的关键,本文就药事咨询中患者对口服药物咨询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纠正患者服药存在的误区,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实施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进行科普教育,以期达到药物的安全使用,合理使用.

    作者:余翠琴;程亚军;陈方亮;林佳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测定小儿退热中空栓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小儿退热中空栓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YMC-Pack ODS-C18柱(250×4.6mmI.D.S-5μm,12nm No.042577874(W);流动相: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 绿原酸在0.0832~2.0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1.07%,重复性RSD为1.39%,稳定性RSD为0.79%,回收率RSD为0.8%,含量测定RSD为2.29%.结论 本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剑;王芳;刘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银菊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银菊颗粒的制备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药材按比例制备为银菊颗粒,口服每次10g,每天两次,7d为一疗程,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果 治愈率89.09%,总有效率100%.结论 本品制作工艺科学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周誉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生素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通过病案调查,分析抗生素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作者:张凤仙;张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汤剂质量初探

    中药汤剂因为服用后吸收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许多患者所能接受的剂型之一.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药汤剂质量问题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

    作者:徐一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普遍采用的药品管理模式,本文就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和积极推进药品分类管理作一阐述.

    作者:李剑青;吕华鹰;叶飞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例不合理联合用药处方分析

    本文介绍5例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防止药物的滥用.

    作者:关爱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止泻冲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止泻冲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0.1%磷酸-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 实验表明没食子酸的含量在0.0167~0.8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62%,RSD=3.8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止泻冲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洋参川芎醒脑片药效学研究

    目的 对洋参川芎醒脑片药效学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模型,以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以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缺血性脑水肿模型,以体外循环法造成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以盐酸肾上腺素法造成血瘀模型.结果 洋参川芎醒脑片能显著降低血压、升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脑含水量,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降低全血粘度.结论 洋参川芎醒脑片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障碍、改善脑供氧状况、消除脑水肿和活血化淤作用.

    作者:刘郁;刘春杰;刘连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金沙中掺杂河泥沙的鉴别

    从性状、显微、炽灼残渣各个角度介绍海金沙与掺杂河泥沙的鉴别.

    作者:胡恩;张淮祥;黄建平;陈坤全;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于医院药品库存控制的探讨

    医院药品通过库存金额、库存量上下限设置、库存周转率参数反映库存控制情况.库存控制的佳化带来资源利用大化.

    作者:付云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素口服液中铁的含量

    目的 建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素口服液中铁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结果 铁在1~5μ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79×C+0.004,r=0.999,平均回收率100.15%,RSD=0.6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林观样;蔡文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L-门冬酰胺酶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配制L-门冬酰胺酶(L-ASP)注射液时出现浑浊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 用5%NaHCO3注射液调整L-ASP注射液pH值,观察不同PH下输液的外观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结果 L-ASP注射液出现浑浊的原因在于溶媒pH值的不合理,用5%NaHCO3调整溶媒pH值为7.5时L-ASP静脉注射稳定.结论 此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新峰;杨菁;王晓华;沈禹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