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治;莫云;奚红霞
目的 研究洛美沙星搽剂对小鼠皮肤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小鼠背侧约2×2cm2进行脱毛处理,8天后在背侧脱毛发范围内,实验组涂洛美沙星搽剂,对照组涂搽生理盐水,待自然干燥,分别在1h、2h、3h、4h、6h、7h、8h、10h、11h、25h和36h处死小鼠.剪取涂搽部位皮肤做病理切片观察及表皮厚度测量.结果 经涂洛美沙星搽剂的小鼠皮肤各个时间段出现角质层不同程度脱落、活性表皮层增生与角化、表皮细胞层间距变大、毛囊孔径加宽等现象.结论 洛美沙星搽剂通过使角质层、活性表皮、毛囊结构以及细胞排列发生变化,促进了洛美沙星在皮肤中的扩散和渗透.
作者:何宏星;刘建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我院门诊2005年上半年使用的电子处方进行审查,把主要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总共审查处方5520张,其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有2085张,不合理处方195张,占总处方数的3.5%,其中明显录入错误的不合理处方有101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2%,不合理用药处方有94张,占48%,其中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处方有90张,占46%,占抗生素处方的4.3%.可通过完善电子处方的审核系统,加强药师的综合素质等措施来提高电子处方的合理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陈延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提取条件和不同提取方法对芥子碱提取得率与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的影响,建立芥子碱热醇提取的佳提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芥子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 热醇提取优化工艺条件是A2B2C3即提取时间为4.5h,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80℃.微波辅助提取与热醇提取相比提取效率提高了89%,而超声波辅助提取与热醇提取相比提取效率提高了85%.结论 不同提取条件显著影响芥子碱提取得率,微波与超声波辅助提取可大大提高芥子碱提取效率.
作者:林燕妮;陈密玉;吴国欣;吴翠萍;林清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吗啡注射液对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0例晚期癌痛患者给予大剂量吗啡注射液止痛泵维持镇痛治疗,剂量为5mg·h-1~15mg·h-1,随镇痛效果调整用药量.结果 显效率为100%,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大剂量吗啡具有安全、镇痛效果稳定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伟珍;叶伟红;吕干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是医院药学发展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本文介绍医院开展药师参与临床查房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作者:黄旭慧;庄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原料、加工炮制、饮片形成、生产企业、饮片包装及市场等现状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定中药饮片一些措施来推动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乌梅和杏的总有机酸含量测定和pH值测定来鉴别乌梅的真伪和优劣.
作者:何聪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病案调查,分析抗生素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作者:张凤仙;张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年~2006年共13年进行文献检索,对100例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ADR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神经、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密切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高红瑾;刘江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查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搜集法莫替丁不良反应的有关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法莫替丁能够引起过敏反应,血液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等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
作者:胡波;俞雅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分子排阻色谱法分析头孢米诺钠高分子聚合物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ephadexG-10柱,内径1.6cm,柱长30cm,流动相A:0.05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0),流动相B:超纯水,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200μL.结果 头孢米诺钠进样浓度在10~60mg·ml-1范围内与头孢米诺钠高分子聚合物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2).头孢米诺钠进样浓度在25~500μg·mL-1的范围内与头孢米诺钠缔合物的峰面积也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结论 该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头孢米诺钠与其聚合物,且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作者:高丹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提高药物靶向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就脂质体制剂的制备、特点、应用以及近年来新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代平;杨义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中心药房所接到的395次电话咨询,逐一进行分析,为医院中心药房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麦毅忠;王小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药名,通过分析当前药名的情况及药名存在的混乱问题,探讨合理使用药名的方法和方式,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蔡忠捷;陈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 2岁,因外生殖器处灰白色丘疹1月余来院求诊.根据患者自觉外生殖器有痒感,局部经常破损出血及非婚性接触史,拟诊为尖锐湿疣.给予更昔洛韦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d门诊输液治疗.第一天输液后无不适,第二天液体输入后约5min左右,患者感恶心、心慌、胸闷、憋喘,全身出汗,颜面苍白,当时测血压90/60mmHg,P 118次/min,立即予吸氧,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管,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 2g持续静滴、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2min后患者意识转为模糊、大汗淋漓,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孙建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佳疗效.方法 以专业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加以归纳和总结,及时正确地向患者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结果 药师主动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有效地避免了患者的用药不当和错误,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结论 及时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是医院药师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用药指导,对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何荣连;马爱民;应永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介绍5例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防止药物的滥用.
作者:关爱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04年住院病人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进行分析.结果 磺酰脲类药物使用频度高,其次为双胍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论 磺酰脲类药物在口服降糖药中占主导地位,药物的药理特性和价格是影响药物利用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翠琳;池明建;肖先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审核处方,发现并分析不合理处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分析2005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18876张.结果 不合理处方645张,约占3.22%,分别在选药不合理性,用法用量,重复用药,不合理的配伍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本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郑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素口服液中铁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结果 铁在1~5μ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79×C+0.004,r=0.999,平均回收率100.15%,RSD=0.6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林观样;蔡文选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