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瑾;刘江建
由中华医药产业公司执行之本计画,将500种以上中药材,如性状鉴别、组织镜检、HPLC化学指纹图谱、ITS序列指纹图谱、及生物活性等辨识资讯,配合后续资讯系统之开发与建置,规划成可靠的电脑软体辨识方法,建构成实验室e-化资讯管理系统,以取代人工辨识,本系统以Web-based架构建立,提供远距操作及跨平台的能力,支援Barcode管理,增加资料输出入流程的顺畅及易于管理的特性;在安全管控方面,系统中的使用者藉由其工作的性质,由管理者设定不同的权限,及资料处理的限制,以达到安全性管理机制,采用模组化设计,将资料库与前端分离,减少后续之维护工作,降低系统资料被侵入之风险性,相对的,增加扩充的可变性,及强化资料库的安全性.后藉由连结分析模组,可以快速的分析所传入之实验结果,以确认采购药材之正确性.并可与国际不同中草药实验室之测试资料连结,做进一步检验测试.本计划之主要实施之步骤为包含:1.规格收集与制定,2.网路架构之建置,3.系统开发及程式扩写,4.系统连结测试与修正,5.系统整合完成,对系统作全面性布建及测试,以确保正常运行.希望用以服务行政机关业界、研究机关、及消费者;以期提升中药材品质管制的水准,加速中药制剂的国际化,以行销全世界.
作者:杨荣光;陈怡君;陈介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性状、显微、炽灼残渣各个角度介绍海金沙与掺杂河泥沙的鉴别.
作者:胡恩;张淮祥;黄建平;陈坤全;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禾本科香茅属植物芸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尿囊素(3).结论 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杜清;宋培浪;陈琳;姜胜超;于子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配制L-门冬酰胺酶(L-ASP)注射液时出现浑浊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 用5%NaHCO3注射液调整L-ASP注射液pH值,观察不同PH下输液的外观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结果 L-ASP注射液出现浑浊的原因在于溶媒pH值的不合理,用5%NaHCO3调整溶媒pH值为7.5时L-ASP静脉注射稳定.结论 此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新峰;杨菁;王晓华;沈禹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是否表达雄激素受体(AR).方法 研究20例肿瘤标本,其中3例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14例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和3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经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肿瘤标本.结果 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阳性免疫反应分别有14例(70%)和17例(85%).此外,9例(45%)为雄激素(AR)免疫反应阳性.在17例ESS和UES中,7例(41%)显示AR阳性.3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中2例也呈AR阳性.而且,3例高度恶性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中有1例ER和PR均为阴性,但AR为阳性免疫反应.结论 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有AR表达(占45%),必将影响对这类病人的术后处理.
作者:陈爱珠;陈秀清;谢兰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紫芝菌丝多糖肽的结构性质.方法 应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均一体多糖肽.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 ,红外扫描、β-消去反应、高效液相法检测游离氨基酸、氨基酸种类和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糖中单糖组成等,并阐述多糖的结构.结果 该多糖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83476、170988和1.07.红外扫描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糖苷键为β型.GS-PPA由17种氨基酸组成,游离氨基酸几乎等于0.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Man∶Rib∶GlcuA∶Glu∶Gal∶Ara∶Xyl∶Fuc=2.1∶0.09∶004∶87.7∶2.6∶0.09∶0.5∶1.总糖和肽的含量分别是86.95%和4.74%.结论 从紫芝菌丝体中分离出一种GS-PPA高分子量的多糖肽,多糖与肽为O-糖苷键连接.
作者:王赛贞;林树钱;林志彬;陈颖;林树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4~2005年应用降血糖药进行分析,结果两年降糖药用药频度增长13.5%,金额增长42.79%.春中以胰岛素注射液用药金额增长较快,其次为口服降糖药.说明我院降糖药应用基本是合理的.
作者:张妙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复合制剂的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统计我院在2001年~2005年应用BLI复合制剂的组成、剂型、规格、药品名称、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及用药金额,分析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BLI复合制剂排除物价因素,用药金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5年比2004年增长48.60%,增长幅度大;5年中含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金额分别为773.38、240.01、91.26万元,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70.01%、21.73%、8.26%;含他唑巴坦、舒巴坦的复合制剂2005年金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64.89%和57.65%.结论 BLI复合制剂用药量总体上快速增长,表明其在临床抗耐药菌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陈锦珊;杜青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原料、加工炮制、饮片形成、生产企业、饮片包装及市场等现状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定中药饮片一些措施来推动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完善,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发展变化,体现了从纸质文档到计算机技术介入管理再到无纸化管理的电子文档阶段的变化.本文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文档管理方式的3个阶段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晓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洋参川芎醒脑片药效学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模型,以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以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缺血性脑水肿模型,以体外循环法造成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以盐酸肾上腺素法造成血瘀模型.结果 洋参川芎醒脑片能显著降低血压、升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降低脑含水量,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降低全血粘度.结论 洋参川芎醒脑片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障碍、改善脑供氧状况、消除脑水肿和活血化淤作用.
作者:刘郁;刘春杰;刘连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8例因各种原因出血静脉注射维生素K1以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胃部不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4例.手脚抽搐,意识不清4例.提示慎用维生素K1静脉注射.好肌肉注射.确实要静脉注射时要用小剂量缓慢试注射.同时要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
作者:陈晓泉;陈晓俊;张晓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药师的法律、法规意识及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执业风险能力.方法 通过分析<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部分条文,提出药师在实际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药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医药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来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防范执业风险.
作者:陈坤全;张养琳;邓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对我院2005年度的用药数据记录,对抗高血压药的应用进行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和销售金额排序方法,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林惠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高脂喂养白兔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高脂组8只,西洛他唑组8只,实验开始前自耳中央动脉抽血后,查血脂、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率,给予相应喂养,十二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12周后高脂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西洛他唑组与高脂组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12周后高脂组MPA明显升高(P<0.01),PLT未见差异.西洛他唑组与高脂组比较,MPA明显下降(P<0.01).结论 西洛他唑可以降低高脂喂养兔的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烟肼法测定地銮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含量的效果.方法 利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与异烟肼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进行测定.结果 于380nm波长处,地塞米松磷酸钠浓度在25.12μg·ml-1~125.60μg·ml-1内符合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0.0069c+0.0204,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03%.结论 说明异烟肼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灵敏度高,误差小,准确度高,适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施敬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贯彻医疗机构制剂验收标准的制剂留样观察制度要求,保障自制制剂质量,结合本院医疗机构留样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了开展制剂留样管理的心得与体会.
作者:王庆芬;郑绍忠;张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白细胞介素-11是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功能造血调控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尤其是对巨核细胞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脂肪细胞、胃肠道上皮细胞等亦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临床试验表明,IL-11能使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升高,对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及血小板有调控作用.在临床上,特别是对患者的化放疗及骨髓移植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清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 2岁,因外生殖器处灰白色丘疹1月余来院求诊.根据患者自觉外生殖器有痒感,局部经常破损出血及非婚性接触史,拟诊为尖锐湿疣.给予更昔洛韦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d门诊输液治疗.第一天输液后无不适,第二天液体输入后约5min左右,患者感恶心、心慌、胸闷、憋喘,全身出汗,颜面苍白,当时测血压90/60mmHg,P 118次/min,立即予吸氧,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管,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 2g持续静滴、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2min后患者意识转为模糊、大汗淋漓,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孙建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了解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及联合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2006年1~6月份处方,随机抽取12d处方(每月两天),共计11308张,分别统计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抗菌药物联合类别,前五位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前五位联合应用方式.结果与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三代抗生素使用率偏大,某些处方联合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作者:倪政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