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琳;池明建;肖先存
目的 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佳疗效.方法 以专业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加以归纳和总结,及时正确地向患者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以及注意事项等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结果 药师主动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有效地避免了患者的用药不当和错误,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结论 及时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是医院药师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用药指导,对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何荣连;马爱民;应永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药师的法律、法规意识及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执业风险能力.方法 通过分析<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部分条文,提出药师在实际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药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医药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来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防范执业风险.
作者:陈坤全;张养琳;邓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出院病人的临床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的出院处方,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结果 8115张出院处方中,含抗生素处方为9.38%,含与肿瘤相关治疗药品的处方为70.50%.结论 我院出院处方带有明显的肿瘤专科医院的用药特征,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临床医生应重视合理用药,药师要加强审方,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陈琴;朱世权;陈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当一个病人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对于健康方面的指导时,就称之为具有依从性.在国外,精神病人的康复主要在社区进行,结合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病人接受住院治疗,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病人选择在家中坚持服药模式.因此,用药依从性可以说是决定着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精神病人缺乏对自身疾病的知识,导致用药缺乏依从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文章从精神病人缺乏用药依从性的几个表现入手,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银锌霜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H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的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提出以十四烷酸异丙酯为银锌霜供试液制备溶媒.确定银锌霜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银锌霜操作简单,方便可行;试验条件下用于处理的十四烷酸异丙酯对实验无影响,经三批供试品检查,均符合规定.结论 直接接种法可作为银锌霜的无菌检查的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作者:肖海英;郑绍忠;甘丽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改进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欧春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药理作用方面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药理活性多样,具有重要价值,对其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许剑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小儿退热中空栓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YMC-Pack ODS-C18柱(250×4.6mmI.D.S-5μm,12nm No.042577874(W);流动相: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结果 绿原酸在0.0832~2.0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1.07%,重复性RSD为1.39%,稳定性RSD为0.79%,回收率RSD为0.8%,含量测定RSD为2.29%.结论 本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剑;王芳;刘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药物咨询服务的重要性,介绍工作要求,咨询内容,操作方法,案例分析.通过药物咨询服务,可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改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方鹏飞;张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以GAP认证中对基地环境的要求,从基地环境评价的目地、意义、基地选择的原则、基地的选择和要求、基地环境的监测、基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这六个方面简述做好GAP认证中基地环境评价的全过程,以期对GAP认证过程有所帮助.
作者:陈东鸿;王文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是否表达雄激素受体(AR).方法 研究20例肿瘤标本,其中3例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14例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和3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经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肿瘤标本.结果 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阳性免疫反应分别有14例(70%)和17例(85%).此外,9例(45%)为雄激素(AR)免疫反应阳性.在17例ESS和UES中,7例(41%)显示AR阳性.3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中2例也呈AR阳性.而且,3例高度恶性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中有1例ER和PR均为阴性,但AR为阳性免疫反应.结论 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有AR表达(占45%),必将影响对这类病人的术后处理.
作者:陈爱珠;陈秀清;谢兰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溃疡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取样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该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 用薄膜过滤法可消除抑菌成分的作用.结论 溃疡膏须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叶兰凤;黎美霞;郑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菟丝子与南方菟丝子、欧菟丝子、日本菟丝子真伪鉴别,为识别正品菟丝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薄层色谱的鉴别.结果 正品和伪品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 本文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准确地把菟丝子和伪品区别开来.
作者:佘玫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 2岁,因外生殖器处灰白色丘疹1月余来院求诊.根据患者自觉外生殖器有痒感,局部经常破损出血及非婚性接触史,拟诊为尖锐湿疣.给予更昔洛韦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d门诊输液治疗.第一天输液后无不适,第二天液体输入后约5min左右,患者感恶心、心慌、胸闷、憋喘,全身出汗,颜面苍白,当时测血压90/60mmHg,P 118次/min,立即予吸氧,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管,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 2g持续静滴、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2min后患者意识转为模糊、大汗淋漓,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孙建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咨询工作情况,以进一步促进药物咨询工作,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483例药物咨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咨询药物类别方面,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咨询多,占25.5%,其次是抗感染用药咨询,占19%.消化系统用药咨询也不少,占17%.在咨询内容方面,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多占25.4%,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次之.结论 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药物咨询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冯玉珍;钟土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具有调节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近年研究发现,HIF-1与心血管发育调控、心脏缺血缺氧、肺动脉高压有密切关系.
作者:蔡必晶;魏文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05年我院ADR的发生情况,探讨易感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我院上报福建省ADR监测中心的116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和中成药占前两位;药物剂型多见注射剂;ADR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严重的ADR时有发生,应充分认识ADR的危害,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工作.
作者:王政;谢素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提取条件和不同提取方法对芥子碱提取得率与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的影响,建立芥子碱热醇提取的佳提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芥子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 热醇提取优化工艺条件是A2B2C3即提取时间为4.5h,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80℃.微波辅助提取与热醇提取相比提取效率提高了89%,而超声波辅助提取与热醇提取相比提取效率提高了85%.结论 不同提取条件显著影响芥子碱提取得率,微波与超声波辅助提取可大大提高芥子碱提取效率.
作者:林燕妮;陈密玉;吴国欣;吴翠萍;林清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 我院2005年1~12月尿路感染分离166株的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革兰阴性菌51.2%(85/166),革兰阳性菌33.7%(56/166),真菌15.1%(25/166).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30.7%(51/166)、真菌15.1%、粪肠球菌9.0%(15/166).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于前三位为:替卡西林78.4%、氨苄西林76.5%、诺氟沙星70.0%,而敏感率前三位为:亚胺硫霉100.0%、头孢吡肟90.2%、氨曲南86.3%.粪肠球菌耐药率于前三位的为:四环素86.7%,红霉素80.0%,奎奴普汀/达福普汀73.3%,敏感率前三位为:万古霉素100.0%、氨苄西林93.3%、青霉素86.7%.结论 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比率较大,提示抗菌素滥用严重,应加强尿路感染细菌的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苏悦兴;林素珍;张满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性状、显微、炽灼残渣各个角度介绍海金沙与掺杂河泥沙的鉴别.
作者:胡恩;张淮祥;黄建平;陈坤全;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