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志晖
解离素是蛇毒中的一类活性蛋白质,因含特异性RGD(精-甘-天冬氨酸,Arg-Gly-Asp)或KGD(赖-甘-天冬氨酸,Lys-Gly-Asp)基序,可阻断细胞膜表面的整合素与其配体结合,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细胞迁移和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从而在多个环节遏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陈燕;许云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极膏中的丙酸倍氯米松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线性范围在5.14~11.9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8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控制无极膏的质量.
作者:陈振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ismume(Sieb)Sieb.et Zucc近成熟的干燥果实.其味酸、涩,性温.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乌梅树适_性强,在多种气候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我县栽培乌梅历史源远流长.文章对乌梅的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保管进行了介绍.
作者:陈琼英;郭新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寻找能够鉴别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的新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石斛类药材、饮片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药材原粉末加KBr直接压片法测定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的红外光谱,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峰形和相对强度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结论首次采用红外光谱法鉴别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结果快速、准确,为控制铁皮石斛商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兆奎;孙彩华;李美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西药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星期处方总计1932张进行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45.55%,个别诊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抗菌药使用频率高的类别为氟喹诺酮类23.52%,使用频率高的品种为阿莫西林16.82%;抗菌药联合应用分析:二联以上频率36.36%;抗菌药使用时间分析:连续用药4~7d频率49.77%;抗菌药合理性分析:合理66.52%,基本合理20.98%,不合理12.50%.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WHO推荐的结果,抗菌药的使用有待规范管理.
作者:林素珍;苏悦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药物咨询服务过程中药惠沟通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和改善药患沟通,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的策略.方法对药物咨询服务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药患沟通是决定药物咨询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医院必须采取积极改善药患沟通的措施,其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药师队伍是关键,适宜的沟通场所和信息系统是保障.
作者:许萌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通过上网检索,查阅国内中文医药期刊,对有关生脉注射液的ADR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的ADR病例报道相对较少,上市10多年共计36例.ADR中性别无显著差异,30岁以上为多发人群.用药30min内出现ADR占51.52%,ADR类型中变态反应占40.9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结论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可靠,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作者:刘炜;张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芍甘散中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Kromasil 5u100AC1s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 : 8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 230nm;柱温:室温.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45~1.16μg(r=0.9998,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RSD为1.02%(n=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端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药品试验用菌种保藏的方法.方法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结果几种菌种保藏方法及其应用优缺点.结论应根据试验需要与条件选择适宜的菌种保藏方法.
作者:游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门诊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与其用药原则进行比较,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尚属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还有待于改进.
作者:周晓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2004年我院门诊应用抗高血压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较为合理,在患者经济能力能承受的前提下,提倡多用长效制剂,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林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过滤方法对艾司唑仑片含量及其均匀度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滤纸(LPM)、混合纤维素酯膜微孔滤膜法(CFMF)以及偏氟膜微孔滤膜法(PFMF)过滤,然后依次测定艾司唑仑含量,计算出A+1.80S.并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3种过滤方法测定3批样品,含量和均匀度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但3种方法过滤后测定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三种过滤方法操作方便且准确,实际应用时均可选用.
作者:熊建华;李金龙;毛伟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灯盏细辛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以Diamonsil C18为色谱柱,采用甲醇和0.1%的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1,检测波长335nm.结果精密度试验中各共有峰与灯盏乙素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各规定峰面积比值的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指纹图谱研究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灯盏细辛具有专属性的指纹图谱.
作者:高展;黄罗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48岁,因上腹部疼痛,腹胀伴恶心,遂到门诊就诊.主诉:原有慢性胆囊炎史.查体:T36.5℃,P75次/min,BP120/70mmHg,心肺未发现异常,脸色青,全身皮肤无黄疸,剑突下有压痛,腹胀,反跳痛不明显,叩呈鼓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min,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mg,bid,多潘立酮片10mg,tid.第二天又来医院就诊.患者主诉:服完第一次药后2h,觉得颈部、上肢有些痒的感觉,没在意.
作者:叶秀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某地职业者呼吸道疾患发病率与医疗用药服务状况,为今后医药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某矿区工人及居民男性500人,随机抽样问卷填表式,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结果有效问卷298人,其中工人组135人,农民组78人,商人组89人,干部组96人.工人组呼吸道疾患与早期症状阳性率比其他职业组高,P<0.01,用药方式工人用中药少.各组中成药与西药比例相关不显著P>0.05.用中档药品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用药档次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费与医保付费各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强有职业危害基层卫生医药服务工作,扩大医保覆盖面,对呼吸道疾患的中成药和中档药应增加生产并面向基层,服务广大群众.
作者:兰万贤;邹加亮;梁立微;严美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定温经化瘀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当归和益母草,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温经化瘀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叶宓曚;俞索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25℃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0~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 25℃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几乎无变化.结论 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
作者:陈国庆;王锦芳;陈振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制以苦参、黄柏等多味中药为原料,治疗瘙痒症的复方止痒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方法制备复方止痒凝胶剂并进行136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达94.12%.结论本制剂处方合理,治疗瘙痒症疗效显著.
作者:吴胜华;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主要介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是中药饮片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和如何实施中药饮片生产GMP硬件改造.实践证明,通过GMP硬件改造,能够满足我公司中药饮片生产的需要,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顺应市场的需要.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相似度评价方法、化学模式识别、存在问题.
作者:许玲玲;尹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