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用药情况分析

林文盛;陈志霞;陈仁念;魏珠英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临床用药特点和问题.方法调查我院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门诊处方中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中口服品种24种,外用品种1种,注射液1种.结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正朝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制剂在GPP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执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的实施方案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让医院制剂如何生存下去的条件及对策.

    作者:陈青青;许亚农;胡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玉屏风粗多糖的提取及药理实验

    目的观察玉屏风粗多糖对肿瘤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多糖,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玉屏风粗多糖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玉屏风粗多糖有一定的扶正驱邪的作用.

    作者:周春权;姚欣;林静瑜;周凡;倪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对肿节风注射液性状的探讨

    通过试验考察了含生药量、药液pH值、鲜草与干草提取法、提取浓缩设备等几个方面因素对肿节风注射液性状的影响,产生色泽深淡的不同进行探讨.

    作者:林天锡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及其相关物质二醇物的含量

    目的测定氯霉素滴眼液及其相关物质二醇物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 ODS(150mm×4.6mm,5μm)(0.04mol·L-1、pH7.0)醋酸盐缓冲液;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5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氯霉素在20.0~3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3%;二醇物在2.0~3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氯霉素RSD(n=6)为0.9~1.6%,二醇物RSD(n=6)为1.1~1.7%.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性高,为药物生产、贮存过程中产品质量分析提供更简便快速的检测手段.

    作者:庄江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获得性持续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有许多种假说,如胆碱能机制,慢性缺血等,现仅从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方面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间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吴敏霞;谢捷明;俞昌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滴丸的研究

    目的研究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滴丸剂,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滴丸制备法制成单硝酸异山梨酯滴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成功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滴丸剂.结论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靠.

    作者:冯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210bcr/abl融合蛋白的形成机制及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以费城染色体(Ph)为特征的多潜能干细胞异常的骨髓恶性增殖性疾病.Ph染色体是由9号染色体c-abl癌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处,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经转录后,编码8.5kb的嵌合体mRNA,翻译成分子量为210kD的蛋白质,即P210bcr/abl融合蛋白(P210bcr/abl),该蛋白具有异常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PTK),并活化细胞内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P210bcr/abl是CML的特征性标志.因此,研究P210bcr/abl对研究与治疗CML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P210bcr/abl的形成机制及作用已部分阐明,现做综述如下.

    作者:张昆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我院开展用药咨询的实践与体会

    通过对各类用药咨询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医院用药咨询的意义及其重要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咨询工作开展提出建议.

    作者:杨嘉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Ⅰ号烧伤膏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Ⅰ号烧伤膏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用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样品中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20.6~103.0μg·mL-1,r=0.9999,在此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6.0%,RSD=2.5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

    作者:黄建凡;陈奇;戴文良;谢小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甲醇-水(20∶80);柱温:40℃;流速:1.0ml·min -1 ;检测波长257nm,进样量10μL.结果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进样RSD=0.29%.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方法.

    作者:林洁;张力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氧氟沙星注射液致神经精神症状12例

    抽取本院应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感染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12例病例进行分析.笔者建议应用氧氟沙星注射液前须仔细询问病史,慎用该药.

    作者:陈旭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预测

    目的考察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稳定性.结果以各温度下样品含量的自然对数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呈一直线,说明样品分解为表观一级反应,Arrhcnius回归方程为lnk=19.77951-9166.54/T,r=0.99401.结论预测呋喃西林溶液室温贮存期为8.4m,为制定贮存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薛增萍;李枝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概述

    介绍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的比较研究,建议深入开展两者的比较研究,尽快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王政;谢素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阿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IXF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对阿昔洛韦葡萄糖注射进行干扰试验考查,采用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进行试验,结果无干扰作用.

    作者:陈宝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复方普鲁卡因滴眼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复方普鲁卡因滴眼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盐酸普鲁卡因与盐酸肾上腺素按800∶1的比例加入溶解制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90nm.结果该复方制剂处方比例恰当,工艺简便,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0.0654C+0.008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35%(n=3).结论该制剂处方及制法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时,在290nm处盐酸肾上腺素无吸收,即无影响,重现性好.该方法简便、快速、可行.

    作者:陈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医院开设OTC药房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国际和国内OTC市场的简要阐述,分析我国OTC市场的巨大潜力,说明医院开设OTC药房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医院药学服务的需要和药师发挥自身潜能的需要.文中还论述了开设OTC药房的3种模式和方案,以供参考.

    作者:黄庆辉;胡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托普利片含量

    目的建立卡托普利片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用KromasilC18柱,(5μm,200mm×4.6mm);流动相:0.01%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甲醇(66∶17∶1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5nm;柱温50℃.没食子酸丙脂作内标物质.结果线性范围为25μg·mL-1~7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100.4%,RSD=0.83%(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吴正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进行医学教育改革,采用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以往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具有系统、广博的基础知识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谈谈粗浅的体会.

    作者:张明芳;许云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中药汤剂与剂型改革

    中药汤剂多为复方,复方群药合煎液与方药单煎合并液所含的成分往往有差异,药效也不完全相同.因为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单药分煎后合并不能等同于群药合煎.

    作者:张碧玉;张丽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卡托普利致味觉失常1例

    病例介绍男性,42岁,因高血压病来诊.测血压175/100mmHg,给予卡托普利12.5mg,1日3次口服.2d后患者出现味觉减退现象,未停药,1周后患者味觉丧失.血压稳定后,患者停用卡托普利,味觉又逐渐恢复正常.2周后患者又因头晕、高血压来诊,再次给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服药当日晚患者又出现味觉丧失现象,第二日来院咨询,考虑为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嘱停用卡托普利,改用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平片)1日1片口服,未再出现味觉减退现象.

    作者:徐运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