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林明;明自强;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敏
心源性猝死(sudden sardiac death,SCD)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究其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致命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而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引发室颤,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对室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导致室速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谢军平;王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 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于PTCA前、术后即刻、术后2 h、术后6 h共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检测血浆中ET-1、IL-6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ET-1、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前及术后3个时间点血浆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 h、6 h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后即刻至6 h 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避免内皮损伤,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郭瑄;李成祥;王海昌;贾国良;曹丰;冯旭阳;高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对小鼠氧化酶、抗氧化酶的影响及二巯丙磺钠(Na-DMPS)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①48只小鼠,予3g/kg DMF灌胃染毒(ig)后6、12、24、48、72 h摘眼球取血及取肝左叶,连同正常组测血及肝匀浆中XOD、SOD、CAT活力.②64只小鼠,分为正常组、中毒对照组、Na-DMPS保护治疗组和单纯保护治疗组,分二批于ig后6 h摘眼球取血,ig后24 h取肝左叶,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匀浆中SOD、黄嘌呤氧化酶(X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g/kg DMF灌胃后血SOD于6 h降低(P<0.01),血XOD于72 h升高(P<0.05),肝匀浆XOD、SOD、CAT于24h升高(P<0.01).Na-DMPS保护治疗后,肝组织SOD、XOD较中毒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DMPS可降低肝组织XOD活性,并对肝脏的SOD升高有降低作用,恢复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具有保护肝功能作用,能用于DMF急性中毒的治疗.
作者:邱俏檬;缪心军;卢中秋;胡国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防治家兔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3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急性肺损伤组)、C组(654-2治疗组)、D组(机械通气模式1治疗组)、E组(机械通气模式2治疗组)、F组(654-2+机械通气模式1治疗组)、G组(654-2+机械通气模式2治疗组),观察每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浆TNF-α、IL-8的含量.结果治疗2 h后C、E、F、G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B组减轻,动脉血氧含量提高,血浆TNF-α、IL-8的含量降低(P<0.05),其中G组动物观测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的应用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提高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血浆TNF-α、IL-8含量.
作者:汤彦;向小卫;申国璋;尚祥光;雷明慧;王蒙;张启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多发性创伤术后合并MODS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抗生素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则使用呼吸机和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Q12 h,连续10 d.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0%,治疗组为为45%,两组患者死亡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多发性创伤术后合并MODS患者的炎性介质释放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腺苷在窒息兔心肺复苏中对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兔窒息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组(B组)、肾上腺素合并腺苷组(C组).持续窒息4 min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4 min后静脉给药.A组(n=6)不用复苏药物;B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C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并持续静滴腺苷150μg·kg-1.min-1至复苏结束.观察窒息至死亡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后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浓度.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C组>B组>A组,但B组和C组间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成功兔血浆CK、CK-MB和乳酸浓度,C组<B组.结论肾上腺素联合腺苷可能会提高窒息兔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
作者:陈威;计达;刘刚;沈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严重病理过程,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现对我院1998-09~2005-06收治的产科DIC患者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岳琦;杨艳琪;洪艳滨;张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后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高,应积极救治.目前,多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往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一直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1],其检查结果真实、可靠,但检查过程具有创伤性,且操作技术复杂,检查费用高,并有一定的并发症[2].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以其无创、检查迅速、便捷、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对32例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3D-CTA检查,用以指导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洪波;贾建荣;朱秀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亚砷酸注射液(主要成分为As2O3)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的首选药物,但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加重高白细胞血症,危害患者的安全,亟待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晋教授创立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医学难题.
作者:哈医大一院宣传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CPB预充液中给予奥美拉唑40 mg,12 h后再给予奥美拉唑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CPB 30 min、CPB结束时、术后4 h、术后12 h进行胃黏膜pH(pHi)测定,并采集血液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CAM-1.结果实验组血清TNF-α、ICAM-1分别于CPB 30 min及CPB结束时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Hi于CPB 30 min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在CPB心脏手术中给予奥美拉唑可起到明显的胃肠道保护作用.
作者:董小超;易定华;刘金成;崔勤;魏旭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通过热稀释法测量全心舒张末容量作为心脏前负荷指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通过右心漂浮导管和脉搏诱导持续心输出量测量法(PICCO)在20只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贺斯溶液(HES)、高渗盐溶液(HS)以及高渗高张溶液(HSS)对失血性休克模型进行容量复苏,测量容量复苏前后血液动力学,比较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在判定前负荷中的作用.结果容量复苏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全心舒张末容量指数(GEDVI)变化与每搏输出指数(SVI)和心输出量指数(CI)的变化呈正相关.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的变化与每搏输出指数(SVI)无关.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犬模型中,与压力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相比较,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脏前负荷.
作者:齐志伟;王仲;梁璐;徐军;朱华栋;李毅;于学忠;马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上端,严重损伤常造成呼吸道的阻塞而发生窒息[1].颅脑与颌面部紧邻,外伤时常伴有严重损伤,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口腔颌面外科与脑外科同步救治的重要性也凸现于临床实践中[1,2],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损伤救治中适应证的专题探讨文章尚少见.现将我科2001-01~2002-12收治的13例颌面部严重损伤气管切开术病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损伤救治中的适应证.
作者:沈海平;周建国;庄浩;高跃;沈燕;庞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储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可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1].因此,如何防止吸痰导致的缺氧是临床上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作者:刘晓伟;刘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CPR,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CPR外,还在复苏初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次(10万U/次).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呼吸恢复、CPR成功、存活情况和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呼吸恢复率、CPR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中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韩智群;林冬平;刘丽君;王小虎;李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胸闷、气促伴发热5 d,加重1 d入院.查体:神清,R 50次/min,HR 130次/min,BP 80/30mm Hg(升压药维持中),SpO285%左右,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未能触及,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较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温度低,可见明显的花斑.
作者:张翔宇;樊海蓉;杨自建;蒋欣;李欣;徐凌锋;王华;郭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某学院学生因误食含有氯化钡的大楂子粥,造成34例中毒,其中重症8例.现将氯化钡中毒的抢救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杰;韩丽梅;秦洪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2002-09-11 16:00被同事发现仰卧于室内地面上,身边有呕吐物,呼之不应,躁动不安,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室抢救.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按中毒给予紧急洗胃,静脉注射纳洛酮,至20:00,病情略有缓解.自述口服安定及马杜拉霉素约120 mL.体检:T 37.8℃,P100次/min,R 20次/min,BP 95/50mmHg;血WBC 26.2×109/L,N 88.9%,L 11.1%;血K+3.99mmol/L、Na+136.2mmol/L、Cl-107 mmol/L,CO2-CP 25.2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急性马杜拉霉素中毒.
作者:胡学亭;李玉娟;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ACLS实施者课程预期效果在本课程中你将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学习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具体内容.ACLS指导老师会帮助你运用下列方法达到课程的目的.
作者:徐惠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n=45)和常规治疗组(n=43);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n=30)与之对照.结果①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与血脂水平不相关.②他汀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清PAPP-A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除血清hs-CRP水平降低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变化.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付华;刘亚林;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