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韩智群;林冬平;刘丽君;王小虎;李广

关键词: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乌司他丁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CPR,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CPR外,还在复苏初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次(10万U/次).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呼吸恢复、CPR成功、存活情况和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呼吸恢复率、CPR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中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军团菌感染合并严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胸闷、气促伴发热5 d,加重1 d入院.查体:神清,R 50次/min,HR 130次/min,BP 80/30mm Hg(升压药维持中),SpO285%左右,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未能触及,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较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温度低,可见明显的花斑.

    作者:张翔宇;樊海蓉;杨自建;蒋欣;李欣;徐凌锋;王华;郭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防范急诊病人接诊过程中医疗差错的发生

    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应急系统,急诊病人不同于门诊病人和病房病人,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未知因素较多,因而急诊科历来是医院总纠纷的高风险科室,据统计,急诊医疗纠纷占医院总纠纷的10%~20%.所以说,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我们就急诊接诊中容易发生医疗差错的原因与对策并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杜军;林少宾;赵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胞内钙离子流异常与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sardiac death,SCD)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究其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致命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而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引发室颤,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对室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导致室速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谢军平;王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同伤口液刺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收集伤后1 d伤口液,比较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和创伤前后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 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了解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中SLP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分离、纯化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增殖能力强,RT-PCR和Western blot提示,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表达,伤口液刺激后表达增强.同时检测到SLPI在创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升高.结论SLPI高表达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江德鹏;向静;文亮;粟永萍;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损伤救治中适应证的探讨

    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上端,严重损伤常造成呼吸道的阻塞而发生窒息[1].颅脑与颌面部紧邻,外伤时常伴有严重损伤,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口腔颌面外科与脑外科同步救治的重要性也凸现于临床实践中[1,2],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损伤救治中适应证的专题探讨文章尚少见.现将我科2001-01~2002-12收治的13例颌面部严重损伤气管切开术病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损伤救治中的适应证.

    作者:沈海平;周建国;庄浩;高跃;沈燕;庞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腺苷在窒息兔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腺苷在窒息兔心肺复苏中对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兔窒息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组(B组)、肾上腺素合并腺苷组(C组).持续窒息4 min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4 min后静脉给药.A组(n=6)不用复苏药物;B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C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并持续静滴腺苷150μg·kg-1.min-1至复苏结束.观察窒息至死亡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后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浓度.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C组>B组>A组,但B组和C组间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成功兔血浆CK、CK-MB和乳酸浓度,C组<B组.结论肾上腺素联合腺苷可能会提高窒息兔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

    作者:陈威;计达;刘刚;沈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及其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评估颈动脉超声对AC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156例行冠脉造影的ACS、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病变(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和非冠心病组比较,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发生率高,冠脉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预测ACS敏感性68.3%,特异性85.6%,诊断符合率83.0%.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多为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其颈动脉病变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一致,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ACS.

    作者:楚天舒;韩玉龙;张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必净治疗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多发性创伤术后合并MODS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抗生素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则使用呼吸机和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Q12 h,连续10 d.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0%,治疗组为为45%,两组患者死亡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多发性创伤术后合并MODS患者的炎性介质释放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氯化钡中毒34例临床分析

    某学院学生因误食含有氯化钡的大楂子粥,造成34例中毒,其中重症8例.现将氯化钡中毒的抢救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杰;韩丽梅;秦洪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CPR,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CPR外,还在复苏初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次(10万U/次).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呼吸恢复、CPR成功、存活情况和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呼吸恢复率、CPR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中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韩智群;林冬平;刘丽君;王小虎;李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后血胆红素增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病人血胆红素浓度与颅内血肿的关系.方法本组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于来院后24 h内测血胆红素水平,治疗1、2周后复测血胆红素浓度.结果来院后24 h内发现,22例血总胆红素增高,其中15例直接胆红素增高,手术加激素治疗1周后化验检查,18例降至正常,2周后全部复查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浓度增高与血肿量有关.积极有效地降低血胆红素,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于长久;杨佳勇;王尔天;郝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鼻饲,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PCT和CRP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组)36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结论大黄对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并能清除外周血PCT,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俞林明;明自强;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危重病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血清值,同时检测相关营养评价指标.结果SIRS组血清维生素A[(0.6±0.2)μmol/L]、维生素E[(14.8±6.6)μmol/L]、β胡萝卜素[(1.1±0.6)μmol/L]水平明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维生素E的对数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内科SIRS患者较非SIRS患者承受更重的氧化应激压力,易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缺乏,其缺乏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陈津津;戴李华;周栋;陈淼;冯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与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一种临床危重急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其研究已经从宏观病理学转到微观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AP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故研究其信号转导对于明确AP发病的分子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方金苗;夏时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患者病情危急,生命体症不稳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在情况允许可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使患者术后较快恢复.我院2004-12~2005-10对5例AMI患者行OPCAB,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牛骊;刘宗泓;孙杰;吴雄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吸痰导致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和对策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储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可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1].因此,如何防止吸痰导致的缺氧是临床上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作者:刘晓伟;刘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8例肾脏刀刺伤的急救处理体会

    肾脏刀刺伤系相对特殊的肾损伤,出血迅速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急救处理得当,能挽救生命,保全肾脏.我院自1995-03~2006-01共收治肾脏刀刺伤患者8例,经急诊抢救处理,均成功修补肾脏,脱离危险,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柏君;吴忠标;林国兵;陈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马杜拉霉素中毒患者心肌和肝功能严重损害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2002-09-11 16:00被同事发现仰卧于室内地面上,身边有呕吐物,呼之不应,躁动不安,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室抢救.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按中毒给予紧急洗胃,静脉注射纳洛酮,至20:00,病情略有缓解.自述口服安定及马杜拉霉素约120 mL.体检:T 37.8℃,P100次/min,R 20次/min,BP 95/50mmHg;血WBC 26.2×109/L,N 88.9%,L 11.1%;血K+3.99mmol/L、Na+136.2mmol/L、Cl-107 mmol/L,CO2-CP 25.2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急性马杜拉霉素中毒.

    作者:胡学亭;李玉娟;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竞前;杨锋;李易;李建美;吕云;洪云飞;李玉;张荣华;吴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转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 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作者:俞志刚;张代民;洪怡;陈卫珍;高新海;赵家凤;李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