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津津;戴李华;周栋;陈淼;冯一

关键词:抗氧化维生素, 危重病,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危重病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血清值,同时检测相关营养评价指标.结果SIRS组血清维生素A[(0.6±0.2)μmol/L]、维生素E[(14.8±6.6)μmol/L]、β胡萝卜素[(1.1±0.6)μmol/L]水平明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维生素E的对数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内科SIRS患者较非SIRS患者承受更重的氧化应激压力,易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缺乏,其缺乏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扁豆中毒致早期复极综合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扁豆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16例扁豆中毒集体就诊病例进行心电图、电解质、心肌酶等临床资料进行连续观察.结果16例扁豆中毒患者均出现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且无动态改变,大部分伴T波高尖及心动过缓,不伴心肌酶的升高.结论扁豆中毒可导致心电图呈早期复极综合征,部分原因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另一部分可能由扁豆毒素本身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所致.预后良好.

    作者:曾红;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马杜拉霉素中毒患者心肌和肝功能严重损害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2002-09-11 16:00被同事发现仰卧于室内地面上,身边有呕吐物,呼之不应,躁动不安,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室抢救.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按中毒给予紧急洗胃,静脉注射纳洛酮,至20:00,病情略有缓解.自述口服安定及马杜拉霉素约120 mL.体检:T 37.8℃,P100次/min,R 20次/min,BP 95/50mmHg;血WBC 26.2×109/L,N 88.9%,L 11.1%;血K+3.99mmol/L、Na+136.2mmol/L、Cl-107 mmol/L,CO2-CP 25.2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急性马杜拉霉素中毒.

    作者:胡学亭;李玉娟;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竞前;杨锋;李易;李建美;吕云;洪云飞;李玉;张荣华;吴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后血胆红素增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病人血胆红素浓度与颅内血肿的关系.方法本组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于来院后24 h内测血胆红素水平,治疗1、2周后复测血胆红素浓度.结果来院后24 h内发现,22例血总胆红素增高,其中15例直接胆红素增高,手术加激素治疗1周后化验检查,18例降至正常,2周后全部复查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浓度增高与血肿量有关.积极有效地降低血胆红素,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于长久;杨佳勇;王尔天;郝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8例肾脏刀刺伤的急救处理体会

    肾脏刀刺伤系相对特殊的肾损伤,出血迅速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急救处理得当,能挽救生命,保全肾脏.我院自1995-03~2006-01共收治肾脏刀刺伤患者8例,经急诊抢救处理,均成功修补肾脏,脱离危险,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柏君;吴忠标;林国兵;陈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胞内钙离子流异常与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sardiac death,SCD)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究其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致命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而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引发室颤,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对室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导致室速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谢军平;王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泛脑挫裂伤早期脑脊液S100B蛋白IL-1β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广泛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脑脊液(CSF)中S100B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广泛脑挫裂伤中的作用.方法43例广泛脑挫裂伤患者(GCS≤8分),分别于伤后6 h、12 h、24 h、3 d、5 d、7 d等各时间点取CS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100B蛋白、IL-1β含量,并与10名健康成年人做对照,以3个月后GOS判断预后,结局以生存和死亡分类.结果①所有病例伤后各时间点CSF中S100B蛋白、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100B蛋白含量在伤后6 h达高峰,IL-1β在伤后12 h达高峰,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后均逐渐下降,伤后第5天再次轻度升高.②死亡组CSF中S100B蛋白、IL-1β含量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1),伤后第5天S100B蛋白、IL-1β含量也较高.③各时间点CSF中S100B蛋白和IL-1β进行相关性比较,二者在各时间点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脑挫裂伤后CSF中S100B蛋白和IL-1β含量均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广泛脑挫裂伤后炎性病理反应,其水平值可作为脑挫裂伤判断伤情、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希尧;张建生;丁永忠;周东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脂在感染性休克患儿血中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儿32例(其中存活者19例,死亡者13例)作为实验组,检测确定诊断后第2天晨起空腹血的血脂水平,并选择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15例的晨起空腹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性休克组的血脂比对照组低;感染性休克组存活者和死亡者的血胆固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者比存活者血胆固醇要低,而血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水平与预后有关,血胆固醇越低,预后越差.

    作者:南向珍;潘国权;何时军;严纯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心舒张末容量作为判定心脏前负荷指标在犬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的研究

    目的评估通过热稀释法测量全心舒张末容量作为心脏前负荷指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通过右心漂浮导管和脉搏诱导持续心输出量测量法(PICCO)在20只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贺斯溶液(HES)、高渗盐溶液(HS)以及高渗高张溶液(HSS)对失血性休克模型进行容量复苏,测量容量复苏前后血液动力学,比较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在判定前负荷中的作用.结果容量复苏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全心舒张末容量指数(GEDVI)变化与每搏输出指数(SVI)和心输出量指数(CI)的变化呈正相关.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的变化与每搏输出指数(SVI)无关.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犬模型中,与压力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相比较,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脏前负荷.

    作者:齐志伟;王仲;梁璐;徐军;朱华栋;李毅;于学忠;马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腺苷在窒息兔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腺苷在窒息兔心肺复苏中对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兔窒息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组(B组)、肾上腺素合并腺苷组(C组).持续窒息4 min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4 min后静脉给药.A组(n=6)不用复苏药物;B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C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并持续静滴腺苷150μg·kg-1.min-1至复苏结束.观察窒息至死亡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后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浓度.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C组>B组>A组,但B组和C组间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成功兔血浆CK、CK-MB和乳酸浓度,C组<B组.结论肾上腺素联合腺苷可能会提高窒息兔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

    作者:陈威;计达;刘刚;沈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及其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评估颈动脉超声对AC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156例行冠脉造影的ACS、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病变(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和非冠心病组比较,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发生率高,冠脉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预测ACS敏感性68.3%,特异性85.6%,诊断符合率83.0%.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多为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其颈动脉病变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一致,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ACS.

    作者:楚天舒;韩玉龙;张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防治家兔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防治家兔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3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急性肺损伤组)、C组(654-2治疗组)、D组(机械通气模式1治疗组)、E组(机械通气模式2治疗组)、F组(654-2+机械通气模式1治疗组)、G组(654-2+机械通气模式2治疗组),观察每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浆TNF-α、IL-8的含量.结果治疗2 h后C、E、F、G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B组减轻,动脉血氧含量提高,血浆TNF-α、IL-8的含量降低(P<0.05),其中G组动物观测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的应用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提高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血浆TNF-α、IL-8含量.

    作者:汤彦;向小卫;申国璋;尚祥光;雷明慧;王蒙;张启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军团菌感染合并严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胸闷、气促伴发热5 d,加重1 d入院.查体:神清,R 50次/min,HR 130次/min,BP 80/30mm Hg(升压药维持中),SpO285%左右,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未能触及,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较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温度低,可见明显的花斑.

    作者:张翔宇;樊海蓉;杨自建;蒋欣;李欣;徐凌锋;王华;郭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同伤口液刺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收集伤后1 d伤口液,比较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和创伤前后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 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了解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中SLP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分离、纯化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增殖能力强,RT-PCR和Western blot提示,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表达,伤口液刺激后表达增强.同时检测到SLPI在创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升高.结论SLPI高表达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江德鹏;向静;文亮;粟永萍;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危重病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血清值,同时检测相关营养评价指标.结果SIRS组血清维生素A[(0.6±0.2)μmol/L]、维生素E[(14.8±6.6)μmol/L]、β胡萝卜素[(1.1±0.6)μmol/L]水平明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维生素E的对数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内科SIRS患者较非SIRS患者承受更重的氧化应激压力,易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缺乏,其缺乏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陈津津;戴李华;周栋;陈淼;冯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素治疗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体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严重病理过程,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现对我院1998-09~2005-06收治的产科DIC患者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岳琦;杨艳琪;洪艳滨;张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血病治疗的高效低毒新方案--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

    亚砷酸注射液(主要成分为As2O3)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的首选药物,但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加重高白细胞血症,危害患者的安全,亟待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晋教授创立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医学难题.

    作者:哈医大一院宣传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钙浓度变化与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钙(Ca2+)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股静脉血2mL,用奥林巴斯AU 640型全自动离子生化检测仪分别对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60例患儿进行血Ca2+浓度测定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低钙血症发生率占67.2%(90/134),低游离钙血症占60.5%(81/134),观察组和对照组血Ca2+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脏器损害越重,血Ca2+浓度愈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易发生低钙、低游离钙血症,血Ca2+浓度愈低,脏器损害愈重;临床需加强血Ca2+水平检测,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有利于阻止各脏器损害.

    作者:范亚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巯丙磺钠对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小鼠SOD XOD CAT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对小鼠氧化酶、抗氧化酶的影响及二巯丙磺钠(Na-DMPS)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①48只小鼠,予3g/kg DMF灌胃染毒(ig)后6、12、24、48、72 h摘眼球取血及取肝左叶,连同正常组测血及肝匀浆中XOD、SOD、CAT活力.②64只小鼠,分为正常组、中毒对照组、Na-DMPS保护治疗组和单纯保护治疗组,分二批于ig后6 h摘眼球取血,ig后24 h取肝左叶,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匀浆中SOD、黄嘌呤氧化酶(X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g/kg DMF灌胃后血SOD于6 h降低(P<0.01),血XOD于72 h升高(P<0.05),肝匀浆XOD、SOD、CAT于24h升高(P<0.01).Na-DMPS保护治疗后,肝组织SOD、XOD较中毒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DMPS可降低肝组织XOD活性,并对肝脏的SOD升高有降低作用,恢复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具有保护肝功能作用,能用于DMF急性中毒的治疗.

    作者:邱俏檬;缪心军;卢中秋;胡国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