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君;吴忠标;林国兵;陈侃
目的观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鼻饲,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PCT和CRP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组)36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结论大黄对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并能清除外周血PCT,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俞林明;明自强;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同伤口液刺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收集伤后1 d伤口液,比较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和创伤前后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 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了解伤口液刺激前后真皮多能干细胞中SLP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分离、纯化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形态较为均一,增殖能力强,RT-PCR和Western blot提示,SLPI在真皮多能干细胞中表达,伤口液刺激后表达增强.同时检测到SLPI在创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升高.结论SLPI高表达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江德鹏;向静;文亮;粟永萍;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后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高,应积极救治.目前,多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往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一直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1],其检查结果真实、可靠,但检查过程具有创伤性,且操作技术复杂,检查费用高,并有一定的并发症[2].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以其无创、检查迅速、便捷、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对32例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3D-CTA检查,用以指导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洪波;贾建荣;朱秀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油酸致伤后大鼠肺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释放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油酸1 h组,油酸2 h组,油酸4 h组,油酸24 h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定量法(Western blot)测定肺内ERK,P-ERK表达,放免法检测血清、BALF、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及IL-6水平.结果油酸组大鼠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上表达ERK和P-ERK明显增多,血清、BALF、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及IL-6水平明显升高,TNF-α与ERK和P-ERK表达峰值时间均为1 h,IL-6表达峰值时间为4 h.结论ERK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大鼠IL-6的释放过程,与TNF-α为互相促进的关系.
作者:林彦;高杰;俞森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病人血胆红素浓度与颅内血肿的关系.方法本组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于来院后24 h内测血胆红素水平,治疗1、2周后复测血胆红素浓度.结果来院后24 h内发现,22例血总胆红素增高,其中15例直接胆红素增高,手术加激素治疗1周后化验检查,18例降至正常,2周后全部复查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浓度增高与血肿量有关.积极有效地降低血胆红素,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于长久;杨佳勇;王尔天;郝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道大量出血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03~2003-03我们收治的胆道大量出血3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主要以胆总管探查术、肝动脉结扎术及伴感染的肝叶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主要以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发现出血来源后,随之送入不锈钢弹簧圈和明胶海绵碎块至出血部位,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结果手术治疗28例,治愈26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1例,死亡3例.结论胆道大量出血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刘凤权;谷阔;阎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ACLS实施者课程预期效果在本课程中你将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学习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具体内容.ACLS指导老师会帮助你运用下列方法达到课程的目的.
作者:徐惠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 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于PTCA前、术后即刻、术后2 h、术后6 h共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检测血浆中ET-1、IL-6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ET-1、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前及术后3个时间点血浆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 h、6 h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后即刻至6 h 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避免内皮损伤,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郭瑄;李成祥;王海昌;贾国良;曹丰;冯旭阳;高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CPB预充液中给予奥美拉唑40 mg,12 h后再给予奥美拉唑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CPB 30 min、CPB结束时、术后4 h、术后12 h进行胃黏膜pH(pHi)测定,并采集血液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CAM-1.结果实验组血清TNF-α、ICAM-1分别于CPB 30 min及CPB结束时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Hi于CPB 30 min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在CPB心脏手术中给予奥美拉唑可起到明显的胃肠道保护作用.
作者:董小超;易定华;刘金成;崔勤;魏旭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n=45)和常规治疗组(n=43);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n=30)与之对照.结果①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与血脂水平不相关.②他汀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清PAPP-A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除血清hs-CRP水平降低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变化.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付华;刘亚林;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在白金10 min内快速判断创伤程度,并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部1992~2005年中等严重度以上2428例创伤患者抢救的早期处置,采用①经验判断和徒手查体;②四项启动创伤小组指标(A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B评价解剖创伤;C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和高能因素;D基础情况);③系统查体三步骤进行快速的伤情判断.结果按我院创伤严重度分类:中度1250例(51.5%)、重度838例(34.5%)、极重度340例(14.0%).2428例患者中,经徒手血压判断有961例(39.6%)血压低于90 mm Hg;经创伤小组启动指标A、B两项判断,92.1%的病例需要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结论可以在1 min内多部位徒手触诊迅速判断异常血压,且有一定的准确性;本研究的三步骤可大部分在1~3 min内、部分在3~7 min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在白金10 min初步快速判断伤情在救治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波;马俊勋;何忠杰;彭国球;赵晓东;张宪;党伟;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严重病理过程,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现对我院1998-09~2005-06收治的产科DIC患者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岳琦;杨艳琪;洪艳滨;张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胸闷、气促伴发热5 d,加重1 d入院.查体:神清,R 50次/min,HR 130次/min,BP 80/30mm Hg(升压药维持中),SpO285%左右,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未能触及,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较弱,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温度低,可见明显的花斑.
作者:张翔宇;樊海蓉;杨自建;蒋欣;李欣;徐凌锋;王华;郭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储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可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1].因此,如何防止吸痰导致的缺氧是临床上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作者:刘晓伟;刘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竞前;杨锋;李易;李建美;吕云;洪云飞;李玉;张荣华;吴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科危重病患者抗氧化维生素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危重病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血清值,同时检测相关营养评价指标.结果SIRS组血清维生素A[(0.6±0.2)μmol/L]、维生素E[(14.8±6.6)μmol/L]、β胡萝卜素[(1.1±0.6)μmol/L]水平明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维生素E的对数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内科SIRS患者较非SIRS患者承受更重的氧化应激压力,易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缺乏,其缺乏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陈津津;戴李华;周栋;陈淼;冯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某学院学生因误食含有氯化钡的大楂子粥,造成34例中毒,其中重症8例.现将氯化钡中毒的抢救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杰;韩丽梅;秦洪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CPR,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CPR外,还在复苏初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次(10万U/次).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呼吸恢复、CPR成功、存活情况和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呼吸恢复率、CPR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中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韩智群;林冬平;刘丽君;王小虎;李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 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作者:俞志刚;张代民;洪怡;陈卫珍;高新海;赵家凤;李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